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88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8篇
  3篇
综合类   117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54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01.
[目的]评估淡水石斑鱼的营养价值,为其生产加工和品质改良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推进淡水石斑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选取淡水石斑鱼及3种罗非鱼(奥尼罗非鱼、吉富罗非鱼和红罗非鱼)为研究对象,通过肌肉营养成分分析比较,评价淡水石斑鱼肌肉的营养价值.[结果]淡水石斑鱼肌肉的粗蛋白含量为19.57g/100g,与吉富罗非鱼相近,显著高于红罗非鱼(P<0.05,下同);其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3种供试罗非鱼,具体排序为:淡水石斑鱼>吉富罗非鱼>奥尼罗非鱼>红罗非鱼.从淡水石斑鱼和3种供试罗非鱼的肌肉中均可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EAA)7种;在氨基酸组成上,4种供试鱼肌肉中含量最高的是谷氨酸(Glu),最低的是半胱氨酸(Cys);淡水石斑鱼的必需氨基酸总量(ΣEAA)与红罗非鱼相当,显著低于奥尼罗非鱼和吉富罗非鱼;对应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淡水石斑鱼82.56,奥尼罗非鱼82.00,吉富罗非鱼84.00,红罗非鱼85.10.除淡水石斑鱼肌肉中的亚麻酸含量显著高于奥尼罗非鱼外,硬脂酸、软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均显著低于3种供试罗非鱼.4种供试鱼肌肉中富含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以钾(K)元素含量最高,其次是磷(P)元素,铜(Cu)元素含量最低.[结论]淡水石斑鱼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淡水鱼,其组成氨基酸种类齐全,配比合适,脂肪酸中亚麻酸含量较高,常量及微量元素种类丰富,属于较优质的食物蛋白源.  相似文献   
302.
1例两后肢内翻犬,经一般检查和X射线检查确诊为双侧髌骨内侧脱位,对其实施外侧韧带叠加术,两患肢恢复正常。文章就髌骨脱位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建议,以期对犬髌骨脱位的临床诊疗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03.
为探索六须鲶苗种繁育关键技术,采用混合使用DOM、LHRH-A2和HCG的方法,对在池塘驯养了2~4年的六须鲶亲鱼进行人工催产试验。试验结果:催产的11批45组亲鱼中,顺产39组,催产率达86.7%;收集鱼卵310.6万粒,获得受精卵244.6万粒,平均受精率78.8%;孵出全长0.6~0.8cm鱼苗177.9万尾,平均孵化率达72.7%;投喂丰年虫、水蚤、水蚯蚓、鱼肉等饵料,经17~25 d,培育出2.5~10.0 cm的鱼种114.3万尾,平均培育成活率64.2%。试验中还获得了具不同时期变态特征的胚胎发育图谱。试验结果表明,采用2mg·kg~1DOM+10μg·kg~1LHRH-A2+1000 IU·kg~1HCG对六须鲶成熟亲鱼进行人工催产,在水温23~26℃,微流水+充氧的条件下,可以成功孵化出六须鲶鱼苗;以浮游动物作开口饵料,按1000~1500尾·m-2的密度培育鱼苗,培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04.
不同立地条件下杨树树冠结构与溃疡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杨树树冠结构和溃疡病的病情,分析了立地条件对树冠结构的影响以及树冠结构与溃疡病病情的关系.结果表明:树冠表面积(CSA)与土壤类型、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总叶面积(TLA)只与土壤类型呈显著正相关;冠幅(W)与土壤类型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腐殖质层厚度呈显著正相关;枝下高(H<,...  相似文献   
305.
主要杨树生产品种对溃疡病田间抗性的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大田17个主要杨树生产品种溃疡病的抗性调查,以及对各无性系发病率、病情指数及相对抗病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高度抗病的品种有107杨、69杨、84K杨;中度抗病的有北抗杨、中林美荷杨、J2杨、108杨、毛白杨14号;低度抗病的有中华常青杨、2001杨、天演杨、南抗杨、E24-01杨;中度感病的有中绥12号,高度感病的有商州青杨、陕林4号杨、中黑防.  相似文献   
306.
溃疡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粗毒素产生的条件及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溃疡病菌的致病机制,以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产生的毒素对北京杨Populus×beijingensis愈合组织的褐化程度为评价指标,时溃疡病菌产生粗毒素的条件和粗毒素的基本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溃疡病菌在改良Fries No.3液体培养基,25℃温度,光照,振荡培养,21 d后所得的粗毒素毒性最强;该病原菌在偏酸性和中性条件(pH 5.60和7.00)下易于产毒;产生的粗毒素对热不稳定,经121℃高温,0.11 MPa压力处理15 min后,其生物活性丧失;这种粗毒素对酸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pH 4.69及8.69时,粗毒素的生物活性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与自然pH条件下的粗毒素的生物活性差异不显著.图5表3参18  相似文献   
307.
了解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含量、形态和迁移规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从化学迁移、地形、生物、人类活动4个影响化学元素迁移的因素入手,分析了石家庄地区土壤化学元素的迁移情况。针对石家庄地区土壤化学元素分布规律和分布情况,提出合理利用土壤、改良土壤、增加肥力及调整农业种植模式等一系列措施,为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08.
近几年随着我市蔬菜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和人们需求量的增加,蔬菜的质量越来越引起人民的重视,特别是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增加以及对于人类造成的危害也早巳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在我市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叶菜类0.213~1.921g/kg;根茎类为2.343~2.653g/kg;瓜果类为0.281~0.664g/kg.  相似文献   
309.
4个品系罗非鱼生长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不同品系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对吉富罗非鱼抗病F_4代、未选育的F_0代、"百桂品系"吉富罗非鱼和奥尼罗非鱼进行同塘混养,比较4个品系的生长速度和养殖存活率的差异。结果显示,4个品系的平均生长速度、绝对增质量率和肥满度均为F_4代百桂F_0代奥尼;平均特定增质量率依次为F_0代奥尼百桂F_4代;且F_4代平均体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小;养殖成活率为奥尼F_4代F_0代百桂,且奥尼与其他品系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遗传相关性统计发现F_0代和奥尼以体质量与体长的相关系数最高,F_4代和"百桂品系"以体质量与体高的相关系数最高,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以上结果表明,经过选育吉富罗非鱼抗病F_4代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成活率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可以进行大规模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310.
[目的]分析评价浮床种植空心菜对罗非鱼养殖池塘水质的净化效果,为实现罗非鱼健康养殖和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罗非鱼养殖池塘水面分别设覆盖率为10%、15%、20%和0(对照)的空心菜浮床,从池塘水质指标[溶解氧(DO)、pH、总磷(TP)、总氮(TN)、氨氮(NH4+-N)和亚硝酸盐氮(NO2--N)]、罗非鱼生长指标(体长和体重)、存活率和池塘产量等方面对比分析不同覆盖率空心菜浮床的净化效果及经济效益.[结果]在罗非鱼养殖池塘中搭建空心菜浮床,池塘水体pH基本维持在7.2~8.0,DO浓度维持在7.59~8.12 mg/L,透明度维持在45~51 cm,水温维持在28.5~32.5℃;空心菜浮床能有效控制池塘水体中的NH4+-N、NO2--N、TN和TP,且浮床覆盖率为20%的控制效果最佳.从试验第30 d起对照组罗非鱼的体重和体长均低于各浮床组,即在池塘中设空心菜浮床能促进罗非鱼的生长.对照组罗非鱼存活率(81.10%)显著低于各浮床组(94.90%~96.24%)(P<0.05,下同),各浮床组间的罗非鱼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在罗非鱼养殖产量方面,对照组池塘罗非鱼平均产量为17250.75 kg/ha,各浮床组池塘罗非鱼的平均产量为19291.95~19520.00 kg/h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各浮床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在罗非鱼养殖池塘中搭建浮床种植空心菜,能将池塘水体中的氮磷化合物控制在较低水平,减少罗非鱼疾病发生而提高其存活率,同时增加罗非鱼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且以浮床覆盖率为20%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