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15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31.
大口黑鲈消化道组织结构及黏液细胞的类型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进一步开展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moides)消化系统组织学和消化生理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常规石蜡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H.E)及阿利新蓝-过碘酸雪芙(AB-PAS)的染色方法,对大口黑鲈消化道的组成结构及黏液细胞的类型、分布及数量进行研究。【结果】大口黑鲈的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和肠道组成,管壁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且通过统计肠道和幽门盲囊的直径、皱襞数目、皱襞高度和肌层厚度,发现从前至后管道直径和皱襞数目显著减小(P0.05)。大口黑鲈消化道各个部位均有黏液细胞分布,黏液细胞主要分布在上皮组织中,且整个消化道除胃外(仅含有Ⅰ型)均含有Ⅰ、Ⅱ、Ⅲ和Ⅳ型的黏液细胞,食道和前肠中Ⅲ型黏液细胞数量最多,而口咽腔、中肠和后肠,则Ⅳ型黏液细胞数量最多。【结论】大口黑鲈的消化道不同部位组织结构不同,黏液细胞的分布,类型及数量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2.
从浙江省湖州地区采集发病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样品,取症状明显病鱼的肝、脾、肾组织,经过滤除菌处理后接种草鱼肾脏细胞(CIK)进行病毒分离.盲传8代,CIK细胞未出现明显细胞病变,但感染细胞固定后经电镜观察发现,细胞质内有大量病毒聚集,病毒无囊膜,近球形,直径约70nm,形态与已报道的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相似.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果显示,病毒基因组由11个dsRNA组成,呈现水生呼肠孤病毒基因组典型特征.为了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了解该病毒的特性,应用单引物扩增技术获得了该病毒基因组L节段的全长.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完整的L1、L2、L3节段分别由3 927、3 870、3 753个碱基对组成,每个节段正链RNA仅含有1个开放阅读框,通过同源性比较,推测分别编码病毒的结构蛋白VP1、VP2、VP3,其中VP1推测为病毒RNA转录的鸟苷酸转移酶和甲基化酶,VP2为病毒的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dRp),VP3为病毒NTP酶及解旋酶.3个推测结构蛋白的序列与GCRV 873株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31%、45%、36%,并且具有与具他呼肠孤病毒相同的基序(motif).各节段都具有相同的5'端和3'端保守序列,即5'GUAAUUU……UUCAUC-3'.利用RdRp构建系统进化树,HZ08株与水生呼肠孤病毒聚为一簇,但单独列为1支,应为水生呼肠孤病毒属新成员.  相似文献   
33.
为了解黑壳和黄壳福寿螺免疫功能的差异,本实验研究了氯硝柳胺对两种壳色福寿螺的急性毒性效应,并对四川地区黑壳福寿螺和黄壳福寿螺血细胞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物酶(POX)、中性红(NRD)、脂类(PAS)和糖原(SBB)细胞化学染色的观察及中性红试验(NRRT)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黑壳福寿螺对氯硝柳胺24 h和48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77 mg/L和0.46 mg/L,均高于黄壳福寿螺。透明细胞和颗粒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阳性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且颗粒细胞中的颗粒物质呈强烈阳性;黑壳福寿螺ACP、AKP、POX阳性比例均大于黄壳福寿螺,且前者AKP和POX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大于后者,NRD和SBB着染程度和阳性比例均无显著差异,黑壳福寿螺PAS着染程度更为强烈。NRRT实验发现,黑壳福寿螺血细胞的中性红滞留时间(9.15 min)是黄壳福寿螺的1.8倍。研究表明,黑壳福寿螺对氯硝柳胺死亡率及血细胞AKP、POX、糖原成分及中性红滞留时间是影响其与黄壳福寿螺免疫功能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4.
为了研究鳜IRAK4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抗病毒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根据鳜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出的IRAK4 unigene序列设计引物,利用SMART-RACE技术克隆得到CDS全长为1389 bp的c DNA(命名为Sc IRAK),编码462个氨基酸,含有1个N端死亡结构域和1个保守的中央蛋白激酶结构域。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析了Sc IRAK4在健康鳜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病毒感染后在脾脏中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健康鳜中Sc IRAK4在肝脏中表达量最大,与其他组织差异显著,而在血液、脑和胃中表达量最低;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感染鳜后Sc IRAK4的表达量呈现下调趋势,24 h脾脏中的表达量达到最低,为对照组的45%;而鳜弹状病毒(siniperca chuatsi rhabdovirus,SCRV)感染鳜后Sc IRAK4的表达量呈现上调趋势,12 h脾脏中Sc IRAK4的表达量达到最高,为对照组的8.17倍,表明Sc IRAK4在抗ISKNV和SCRV的免疫应答中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Sc IRAK4的抗病毒免疫反应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5.
【本文对广州海鸥岛2011年上半年南美白对虾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应激性红体等5种病害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肠道组织结构、抗氧化能力、免疫能力和肠炎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0.5%枯草芽孢杆菌组,饲喂基础饲料+0.5%枯草芽孢杆菌制剂;1.0%枯草芽孢杆菌组,饲喂基础饲料+1.0%枯草芽孢杆菌制剂),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对初始体重为...  相似文献   
37.
5种杂交F1罗非鱼生长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4种杂交F1尼奥罗非鱼(不同尼罗罗非鱼品系♀×奥利亚罗非鱼♂)尼奥Ⅰ、尼奥Ⅱ、尼奥Ⅲ、尼奥Ⅳ与莫荷鱼(莫桑比克罗非鱼♀×荷那龙罗非鱼♂)进行了生长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①绝对增重率(g/d)为莫荷鱼>尼奥Ⅱ>尼奥Ⅲ>尼奥Ⅰ>尼奥Ⅳ(P<0.01);②五种杂交F1罗非鱼雄性率为莫荷鱼>尼奥Ⅲ>尼奥Ⅰ>尼奥Ⅱ>尼奥Ⅳ(P<0.05),成活率彼此间无差异(P>0.05);③肥满度(K)为莫荷鱼>尼奥Ⅰ>尼奥Ⅲ>尼奥Ⅱ>尼奥Ⅳ(P<0.01)。以上结果表明,莫荷鱼生长性能较好,具有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38.
危害(hazard)是指可能对野生或养殖水生动物产生不利影响的任何一种病原.风险分析就是指对可能存在的危害的预测及在此基础上采取的规避或降低危害影响的措施.近年来,与水生动物相关的风险分析报道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水产动物进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寄生虫疾病传播、病毒传播等方面.笔者就目前风险分析的研究方法、基本程序以及在水产动物健康管理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水生动物卫生防疫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9.
重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是裂腹鱼亚科(Schizothpracinae)裂腹鱼亚属的鱼类,俗称"雅鱼",属底栖喜冷水性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岷江、大渡河、青衣江等水域;由于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受人们喜爱,需求量不断增加,由于捕捞过度、梯级水电站的不断开发,野生资源锐减,2000年将其列为四川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40.
采用生物培养箱调温的方法进行孔雀鱼的温度耐受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孔雀鱼能够在16~34℃的温度范围内生存.2)雌雄孔雀鱼对温度的耐受存在差异(p<0.05),雌鱼温度耐受性比雄鱼好.温度渐变时孔雀鱼的高温半致死温度为:36.45℃(♀)和35.51℃(♂),低温半致死温度为:12.33℃(♀)和14.49℃(♂);在温度骤升10℃时,雌鱼在96h后的死亡率为70%,而雄鱼已经全部死亡.温度骤降10℃时,虽然96h后全部死亡,但在24h、48h、72h三个时间段雌鱼的成活率都比雄鱼高.3)孔雀鱼对热、冷冲击的适应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