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篇
农学   17篇
  9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为探讨石蒜[Lycoris radiata (L’Her.) Herb.]鳞茎膨大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依据前期已构建的材料,分析了石蒜鳞茎膨大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关酶活性以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石蒜鳞茎的膨大,蔗糖含量不断升高,蔗糖代谢酶SUS以及淀粉合成酶AGPase、SSS和GBSS的活性不断增强,从而加快淀粉的合成,这一过程可能受到编码蔗糖代谢及淀粉合成相关酶基因的正向调控,如SUS1、SUS2、SUS4、UGPAAGPS2、AGPL2、SS2、SS3、GBSS1、SBE1、SBE2、SBE3等。另外,本研究还发现分别在AMY3和BAMY7、BAMY8、BAMY9基因的调控作用下,石蒜鳞茎膨大过程中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活性也增强,从而加速淀粉的分解,提高鳞茎中可溶性糖含量,并可能在糖转运相关基因的作用下加快向鳞茎发育部位的转运,为鳞茎的后续膨大过程提供能量。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石蒜鳞茎膨大过程中碳水化合物代谢活动的变化规律,并挖掘到一些可能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调控基因,为后续利用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加速石蒜鳞茎的膨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2.
铜绿微囊藻磷代谢过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铜绿微囊藻(Mierocystis aerugirtosa)接入不同磷浓度的培养基中进行光照培养,在分析水中溶解性磷浓度的同时,测定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曲线和微囊藻中总磷、聚磷、可溶性磷以及糖原含量的变化过程,了解不同外源性磷浓度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磷代谢过程。结果表明,在较高的初始磷浓度培养液中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没有显著性差异.已不再限制微囊藻的生长。处于延迟期的铜绿微囊藻能从水环境中吸收外源性磷,在对数生长初期,藻利用体内的磷进行代谢,满足其生长的需要,即使外界还有较高的磷,铜绿微囊藻中总磷浓度也随着其生长而不断下降;在稳定期的初期微囊藻中可溶性磷含量达到最高值,藻中聚磷含量在对数期末明显增加,随后下降,而铜绿微囊藻中糖原含量在衰亡期显著增高,以细胞内聚磷变化趋势相反,从而与聚磷互补储存能量。  相似文献   
33.
34.
以铁皮石斛未成熟种子为外植体,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原球茎诱导,类原球茎增殖、分化、生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种子萌发直接诱导原球茎的适宜培养基为MS+1.0mg/L BA+0.5mg/L NAA+0.5g/L活性炭(AC)+1.0g/L水解酪蛋白(CH),诱导率达95%以上。在MS+1.0mg/L BA+0.5mg/L KT+0.5mg/L NAA+0.5g/L AC+0.6g/L CH条件下可获得类原球茎最大增殖系数(达18.7),该培养基也适宜于维持类原球茎的增殖保存。类原球茎的最大分化率为93.7%,所需的培养基成分为MS+0.5mg/L BA+0.5mg/L KT+0.2mg/L NAA+0.5g/L AC+0.6g/L CH。试管苗在1/2 MS+0.5mg/L NAA+0.5g/L AC培养基上生根率达100%,且根系健壮发达,移栽后全部成活,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35.
为了评价太湖蓝藻暴发对生态系统的危害程度,于蓝藻水华暴发的2009年7月在太湖梅梁湾(M1和M2)、湖心区(H)和胥口湾(X)4个点采集水样,将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直接暴露于水样中,研究太湖不同湖区水质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和仔鱼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露于梅梁湾M2点的斑马鱼胚胎畸形率为7%,显著高于空白组(K)(P〈0.01),湖心H和梅梁湾M1点为5%左右,也高于空白组(P〈0.01),而胥口湾X点和空白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蓝藻暴发水体对斑马鱼胚胎产生致畸作用,表现为脊椎弯曲、尾部弯曲和心包水肿等。同时,不同湖区水样对仔鱼生存活力指数(SAI)的影响表明,梅梁湾M2点仔鱼活力最弱,胥口湾X点仔鱼活力最强。试验期间梅梁湾M2点蓝藻密度最高,胥口湾最低,太湖蓝藻密度的分布与斑马鱼胚胎发育的畸形频率具高度的一致性。因此,藻华暴发水体会对脊椎动物胚胎发育和仔鱼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危害水生态系统的安全。  相似文献   
36.
酵母菌降解苯酚同时生产单细胞蛋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初始苯酚浓度的培养液中振荡培养瓶形酵母菌(Pityrosporumsp.),探讨了初始苯酚浓度、TOC以及酵母生物量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苯酚的降解同酵母生长有极大的相关性,初始苯酚浓度升高,抑制酵母生物量增加,转化率下降;在苯酚的降解过程中,TOC的下降与苯酚同步,苯酚完全降解后TOC主要来自酵母代谢产物。对于初始苯酚浓度为559.0mg·L-1的培养液,降解90%的苯酚可获得酵母328.2mg(生物量)·L-1,并可使培养液TOC降解约87.3%。  相似文献   
37.
从污染鱼塘底泥中筛选分离出一株能有效降解低浓度呋喃唑酮的细菌F5,经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 onas aeruginosa)。30℃静置避光培养30 d后,该菌株对0.75、1.0和2.5 mg/L呋喃唑酮的降解率分别为58.8%、64.1%和38.2%。温度为20~25℃更有利于该菌株的降解作用,对1.0 mg/L呋喃唑酮降解率均能达85%。碳源和氮源浓度的提高均能促进该菌株的生长和对呋喃唑酮的降解。在0.5 mg/L低磷浓度下,该菌株生长受抑制但降解活性增加,对1.0 mg/L呋喃唑酮降解率达71.8%。  相似文献   
38.
通过上海地区设施基质栽培试验,对彩色马蹄莲品种‘MajesticRed'种球生长和开花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40%进口草炭+30%珍珠岩+30%进口椰糠的混合基质有利于种球围径和重量的增长;随着种球GA,浸泡浓度的增加,花朵数量增多,花梗长度加长,但畸形花比例也随之增加,适宜的GA_3质量浓度为100—150 mg/L。上海地区冬春季设施基质栽培的种球,围径和重量增幅比夏秋栽培大。  相似文献   
39.
为了掌握江苏省西部湖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分析江苏省西部湖泊表层沉积物中As、Cd、Co、Cr、Cu、Ni、Pb和Zn含量,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富集因子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各重金属的污染水平以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湖泊表层沉积物中As、Cd、Co、Cr、Cu、Ni、Pb和Zn含量分别为11.6~54.9、0.12~0.91、10.06~20.12、44.01~85.91、22.74~54.17、20.31~40.48、21.40~45.23、68.86~254.09 mg·kg-1.地积累指数法和富集因子法的评价结果均表明,Cd和As是主要的污染物,Cu、Zn和Pb在少数位点为轻度污染,Co、Cr和Ni处于无污染水平.Hakanson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综合风险程度顺序为固城湖(284.43)>石臼湖(280.93)>白马湖(212.80)>玄武湖(200.99)>高邮湖(136.15)>洪泽湖(133.42)>骆马湖(79.28),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这7个湖泊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因此,固城湖、石臼湖、白马湖和玄武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为中等,主要风险污染物为Cd和As,而高邮湖、洪泽湖和骆马湖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40.
崇明水仙试管球脱毒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操作简单且高效的方法脱除或减弱崇明水仙携带的病毒,为脱毒球生产奠定基础。【方法】采用DHT+热处理、DHT+病毒唑处理等化学药剂与物理手段结合的方法,对崇明水仙试管球进行离体脱毒研究,脱毒结果采用指示植物法和RT-PCR检测法验证。【结果】热处理影响崇明水仙试管球生长和存活;热处理+DHT处理后,病毒含量降低,DHT浓度小于15 mg•L-1,对试管球生长抑制作用较小。DHT30 mg•L-1+病毒唑30 mg•L-1处理,对崇明水仙NMAV病毒,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用RT-PCR技术只检测到了极其微弱的病毒残留;NDV和NCLV对两种药剂较敏感,在10 mg•L-1时,RT-PCR检测不到病毒的特异谱带。【结论】热处理对崇明水仙试管球生长和存活有不利影响;DHT+热处理能明显降低病毒含量;DHT30 mg•L-1+病毒唑30 mg•L-1处理能将NMaV含量降低到极微弱的水平,不影响试管球存活,可通过增加两种药剂的浓度或多次继代来彻底脱除;DHT10 mg•L-1+病毒唑10 mg•L-1处理可以显著降低NDV和NCLV病毒含量, RT-PCR检测,没有出现病毒的特异谱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