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温度和叶表化学物质对松杨栅锈菌夏孢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杨栅锈菌夏孢子萌发适宜温度范围为10~24℃,最适温度20℃左右。供试的2菌株对温度有不同的依赖性。TH菌株温度适应性范围较宽,GL菌株较窄。在最适温度范围内,供试的2个菌株呈现相同的萌发动力学模式,萌发最大速率出现在4~12h,温度越高,最大萌发速率出现时间越晚,并随时间的延长,萌发速率逐渐减小。在5、30℃,萌发速率有2~3个峰值,第1峰值最大,第2、第3峰值逐渐减小或消失。26℃下峰值呈现过渡型状态,有1个较小的次高峰。供试的2菌株,TH的萌发速率较GL稍高并在出现时间上略前。最适萌发条件下,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的卜氏杨和毛白杨提取物对松杨栅锈菌夏孢子萌发有不同的影响。毛白杨所有提取物在接种12h内,均抑制夏孢子的萌发,而卜氏杨乙醚提取物则促进夏孢子萌发,其余则抑制夏孢子萌发。所有水提取物在接种12h均表现为抑制作用。接种12~24h,2种杨树叶片正丁醇萃取物对夏孢子萌发速率均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杨树与叶锈菌互作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菌系Gl052和Sb052分别接种抗病川杨(Populus szechuanica)与感病太白杨(P.purdomii)叶片,对叶肉细胞核进行荧光染色观察及基因组DNA Ladder条带检测,初步探讨杨树与锈菌互作过程中的寄主细胞程序性死亡进程.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川杨受落叶松-杨栅锈菌侵染后有过敏性坏死现象,DNA Ladder检测发现有降解的DNA小片段,染色观察发现接种0.5 dpi细胞核开始发生变化,3~4 dpi细胞核裂解,7 dpi细胞核消失,表现出明显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特征,在DNA电泳图谱上观察到明显的梯状DNA条带.感病品种太白杨受该叶锈菌侵染后未检测到降解的DNA小片段,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也未明显变化,未明显表现出PCD特征.  相似文献   
13.
花椒疫霉病菌种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菌落特征、无性与有性繁殖体形态、rDNA-ITS系统发育及病菌的致病性,将分离自陕西、甘肃花椒树干基部腐烂病斑上的疫霉菌(Phytophthora spp.)6个菌系鉴定为3个种:采自甘肃陇南菌系Pwm、Pwb和陕西凤县菌系Pfs2均属于多寄主疫霉(P.multivoraP.M.Scott & T.Jung),陕西凤县菌系PfP和甘肃秦安菌系Pqy为柑橘褐腐疫霉(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 R.E.Sm.& E.H.Sm.),采自陕西凤县的疫霉菌菌系Pfs1为苎麻疫霉(Phytophthora boehmeriae Sawada).各疫霉菌系的形态学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结果与其rDNN-ITS系统发育分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以采自陕西、甘肃的花椒疫霉病菌为试材,依据病原菌的菌落与繁殖体特征、rDNA-ITS及β?tubulin基因序列分析和致病性测定,研究该病菌的种类与分布,并对花椒疫霉菌拮抗菌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陕西宝鸡地区的疫霉菌菌系Pfs3、Pfs4、Pbjt和Pfs5为苎麻疫霉(Phytophthora boehmeriae Sawada);甘肃陇南地区菌系Pcsx、Pwmc、Pwqh、Pwbs3和Pwbs2为多寄主疫霉(Phytophthora multivora ScottJung),从花椒园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对疫霉菌具有拮抗效果的放线菌zy-1,初步鉴定为链霉菌之一种(Streptomyces sp.)。  相似文献   
15.
观察并分析了荧光增白剂和偶联Alexa 488荧光素的小麦凝集素2种荧光染色方法对松杨栅锈菌( 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无性发育不同阶段的染色效果。结果表明:偶联Alexa 488荧光素的小麦凝集素染色处理后能够较清楚地观察到锈菌的夏孢子、萌发的芽管、附着胞、气孔下囊、侵染菌丝、吸器母细胞及吸器等不同发育阶段的结构,荧光增白剂处理后不易观察到锈菌的侵染菌丝、吸器母细胞及吸器等结构。因此,偶联Alexa 488荧光素的小麦凝集素荧光染色方法可以作为研究松杨栅锈菌与寄主杨树互作的一种组织病理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杨树锈病的PCR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一对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可以检测到感病杨树体内的病原物.  相似文献   
17.
秦岭火地塘伞菌区系组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秦岭火地塘伞菌进行了调查,鉴定出192种,隶属于55属、17科。并对其区系进行了初步分析表明,含10种以上的科为口蘑科、丝膜菌科、鬼伞科、红菇科、蘑菇科、球盖菇科;含10种以上的属为杯伞属、小皮伞属、丝膜菌属。从种的区系地理成分上可分为8个分布型:世界广布成分(17.4%)、北温带成分(64.8%)、东亚—北美成分(3.5%)、旧世界温带成分(3.1%)、中国—喜马拉雅成分(3.6%)、中国—日本成分(2.6%)、泛热带成分(3.1%)、热带亚洲—热带非洲成分(1.6%),表现出典型的温带区系特征,与内蒙古大青山比较相似。同时表明该地区与北美、日本、非洲在伞菌区系上有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云芝液体培养过程中胞外酶与胞外多糖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云芝在液体培养过程中胞外酶与胞外多糖等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28℃,150 r/min恒温振荡培养条件下,云芝茵丝体生物量在第12 d达到最大值(6.436 g/L);发酵液的pH值在整个液体培养过程中变化不大;胞外蛋白质浓度于第11 d达到峰值;愈创木酚氧化酶在第12 d达产酶高峰,酶活性为713.2 u;多酚氧化酶分别在第12 d与第18 d出现产酶高峰,其酶活峰值分别是660.1 u和1 001. 0 u;胞外多糖含量的最大值(23.70 mg/L)也出现在第12 d.  相似文献   
19.
花椒因其果皮为调味佳品,且种子含油量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面积愈来愈大。但随之而来的病虫害问题也愈来愈突出。鉴于这方面的资料缺乏,笔者于1987—1988年对陕西关中、陕南部分地区和甘肃陇  相似文献   
20.
花椒锈病流行规律及药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