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4篇
农学   4篇
  7篇
综合类   5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通过对武夷山四新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以及样方种—面积曲线进行研究,探讨以少叶黄杞为优势种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进行样方调查,结果表明:样方内维管植物有35科67属139种;以壳斗科、杜鹃花科、杜英科、山茶科为主,栲属、杜鹃花属、杜英属为重要属;优势树种为少叶黄杞、米槠、南岭栲、赤楠.表明四新常绿阔叶林在取样面积大于0.48 hm2时,物种数量趋于稳定,拟合曲线公式为:y=21.836lnx-87.287(R2=0.990 2);样地植物胸径小于6 cm的植株数占73.89%,落叶植物仅占12.38%.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物种丰富,分布较均匀,较多的树种构成了群落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72.
乌冈栎天然居群叶表型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效量分类学方法,对分布于9个地区的乌冈栎叶表型10个性状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从10个叶表型性状的实测数值显示,不同地区乌冈栎表型性状存在较大差异,但叶长宽尺寸呈正相关关系(y=9.670 2+0.226x,R2=0.572,P<0.001);②叶型各指数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变异...  相似文献   
73.
古银杏雄株花粉超微形态特征类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借助扫描电镜对采自全国主要银杏分布区的33株银杏Ginkgo biloba古树雄株的花粉外壁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发现银杏花粉外部形态基本一致,赤道面观为橄榄形或梭形,侧面观为长椭圆形,萌发沟与花粉近等长。但在光滑程度、纹饰特征、条纹分布的规律性、微孔情况等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别。结果表明,银杏花粉形态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图1表1参11  相似文献   
74.
古银杏雄株的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ISSR分析技术对19个省市的97株古银杏雄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它们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银杏雄株具有丰富的基因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选用的13个引物共扩增出114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DNA条带83条,占72.8%;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8117,基因多样度为0.4374,Shannon信息指数为0.6253;利用UPGMA法对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把97株古银杏雄株分为2大类,一类表现出较强的地理相关性,另一大类结果表明遗传距离与地理位置远近不完全相关。  相似文献   
75.
珍稀濒危植物连香树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按照L25(5^6)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珍稀濒危植物连香树RAPD反应20止体系中Mg^2+浓度、dNTPs浓度、10×Buffer缓冲液用量、Taq酶用量、模板浓度和引物浓度的不同梯度组合进行了筛选。在此基础上对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和循环次数等条件进行了优化。最后得到优化的20μl连香树RAPD反应体系为:25mmol/L Mg^2+2μl,dNTPs0.4μl,1U的TaqDNA酶1μl,10×Buffer缓冲液2.5μl,0.5OD引物0.8μl,约25ng模板0.6μl。优化的退火温度为37℃,退火时间为15s,循环次数为40次。  相似文献   
76.
将石自然保护区乌冈栎群落木本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冈栎林是分布于我国东部湿润地区特殊的硬叶栎类林,对水土保持及植被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群落学方法对乌冈栎群落的植物组成进行调查,并对该群落的木本种子植物区系成分组成及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鸟冈栎为优势种的群落内共有植物60种,隶属于26科43属,其中茜草科、蔷薇科、山茶科、樟科和壳斗科等少数几个科在物种组成上占有较大的优势;该群落物种组成及结构简单,与栎属其他群落的物种组成比较可知,木本植物多度接近辽东栎群落和袍树群落,而低于锐齿栎群落和麻栎群落.科属区系分析表明,热带性质的科属所占比例为61.90%和57.14%,区系分布类型热带性要稍强于温带性,从而体现出该群落植物区系具有热带性质和温带性质交融与过渡的特点.地理联系与华东植物区系联系最为密切,属于中国-日本植物区系的一部分.乌冈栎群落区系在地史年代上的起源与演化和西部高山硬叶栎类林有着紧密的关系,是高山栎类林在东部的"残遗植被",并且其形成时间应该不会晚于中新世.  相似文献   
77.
红桤木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2007年,从美国引进红桤木在江苏六合和安徽南陵进行引种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红桤木具有较好的生长适应性,是一个优良的速生树种。造林3 a时,平均树高生长量分别达到3.98 m和5.01 m,地径生长量达到5.9cm和7.14 cm。实生红桤木个体间早期生长差异较大,地径与苗高生长显著相关。引种红桤木4年生时已大量开花结实,进入性成熟期。  相似文献   
78.
NaCl胁迫下构树幼苗液泡膜生理生化响应(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构树幼苗根组织和叶组织为试材,测定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液泡膜H+ -ATPase的活性、液泡膜脂肪酸组成和膜的流动性.结果表明:在低浓度NaCl胁迫下,根组织中液泡膜H+ -ATPase的活性有所增加,当胁迫浓度为150 mmol·L-1时,活性又有所下降,但接近对照水平.而叶组织液泡膜H+ -ATPase的活性在100 mmol·L-1时降低,高浓度NaCl(150 mmol·L-1)处理后又有所升高.液泡膜脂肪酸基本组成为C16:0,C16:1,C18:0,C18:1,C18:2和C20:0.盐胁迫后构树幼苗液泡膜脂肪酸组分相对含量发生变化.根组织液泡膜脂肪酸不饱和度下降,150 mmol·L-1 NaCl处理后有所升高;而在叶组织中,液泡膜脂肪酸不饱和度在50 mmol·L-1 NaCl处理后下降,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不饱和度又高于对照.NaCl胁迫下,构树液泡膜流动性和脂肪酸不饱和度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脂肪酸不饱和度下降时,膜流动性下降,反之则膜流动性上升.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木本植物液泡膜H+ -ATPase活性、脂肪酸组成和膜的流动性在盐胁迫下的适应及其3者的相互关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9.
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对2年生红桤木在自然条件下的光合特性进行测定,探讨气象因子对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在不同季节表现出明显不同的日变化规律,其中4月24日、10月10日和11月20日呈单峰型,而6月11日和8月9日呈双峰型.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均为单峰型.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得出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与光量子密度、大气CO2浓度、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了相应的影响因子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80.
山核桃研究综述及展望   总被引:27,自引:8,他引:19  
系统地总结了有关山核桃的生态生物学特性、繁育技术、高产稳产技术方面的研究概况。指出今后应着重加强对山核桃的栽培模式、低产林改造及良种选育方面的研究.加速良种化进程.推动山核桃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