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4篇
农学   4篇
  7篇
综合类   5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2 毫秒
51.
高温胁迫对25个油茶品种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探索高温条件下油茶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规律,以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油茶种质资源圃中25个油茶优良品种为材料,对成年大树的水培枝条进行常温对照、40℃和45℃等3种温度处理,处理时间8h,并测定了其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常温对照相比,40℃、45℃高温胁迫后,25个油茶品种的可溶性蛋白质平均含量分别增加63.29%、77.88%,游离脯氨酸平均含量分别增加40.82%、83.97%,可溶性糖平均含量分别增加56.57%、147.26%;油茶品种间上述各指标在同一温度胁迫下差异极显著。由此可见,高温胁迫使油茶品种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升高,且不同油茶品种间存在显著的耐热性差异。  相似文献   
52.
基于优化的Maxent模型预测白栎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采用优化Maxent模型对白栎的适生区进行预测,了解气候因子对白栎分布的影响,同时结合植物耐寒性区域地图(PHZM)探讨白栎的栽培区划和引种区划,为白栎的引种栽培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Maxent模型,利用AICc指标对特征参数(feature)和正规化参数(β)进行筛选,建立最优模型。基于484条分布记录和10个环境变量模拟白栎在末次盛冰期、全新世中期、现代和2070年的潜在分布区。综合jackknife检验、置换重要值和百分比贡献率、限制环境因子,探讨影响白栎适生分布区的环境因子。【结果】1)最优模型的参数设置为:feature为LQP和β乘数为1.5。2)jackknife检验表明:年均温、最干月降雨量、平均日温差、温度年较差为关键因子;百分比贡献率排前3名的环境变量依次为平均日温差、温度年较差、年均温;置换重要值排前3名的为年均温、温度年较差和等温性。影响现代最适分布区的环境限制因子为年降雨量和最干月降雨量;影响未来最适分布区的环境限制因子为极端最高温和最干月降雨量。3)白栎的现代高度适生区集中分布在重庆、贵州局部地区、湖南、湖北南部、江西、安徽南部、福建北部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末次盛冰期时白栎的高度适生区在湖南和江西零星地区,较现代分布区面积减少28.28%;全新世中期高度适生区范围与现代相似,较现代高度适生区面积增加6.44%,面积达到最大;在进行未来适生区的预测时,原本不具有适生区的辽宁出现少部分低度适生区,2070年温度可能升高,适宜分布区向北扩张,高度适生区面积减少6.44%。【结论】年均温、平均日温差、温度年较差和最干月降水量是制约白栎分布格局的重要环境因子。影响白栎的现代最适宜分布区和未来的最适分布区的环境限制因子为年降雨量、最干月降雨量和极端最高温。末次盛冰期白栎的高度适生区集中在华中地区,随气候的转暖逐渐向北移动。全新世中期时,高度适生区面积扩张达到最大。未来气温升高,白栎适生区可能发生向北扩张的趋势,高海拔地区分布的白栎更容易受到气候的影响。根据Maxent预测的白栎分布区结合中国耐寒性区域地图进行白栎的栽培区划和引种区划,新疆、北京、天津可能适合白栎的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53.
配方施肥对乌牛早茶苗营养生长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施肥方案,分析氮、磷、钾配比施肥对乌牛早盆栽茶苗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施肥配比不同,对乌牛早茶苗的营养生长、光合特性和品质特征影响不同。磷、钾施肥质量配比为1∶2时,有利于茶苗营养生长和茶叶品质提升。其中T1处理(氮、磷、钾施肥质量配比为1. 2∶0. 4∶0. 8)对乌牛早的苗高、地径生长最有利;净光合速率最大的处理为T9(氮、磷、钾施肥质量配比为1. 5∶0. 25∶0. 5),叶绿素含量最高的处理为T17(氮、磷、钾施肥质量配比为0. 75∶0. 25∶0. 5);茶叶品质最好的处理为T4(氮、磷、钾施肥质量配比为1. 2∶0. 1∶0. 2)。所有施肥处理均能提高咖啡碱的含量,其中T4处理(氮、磷、钾施肥质量配比为1. 2∶0. 1∶0. 2)最高,比对照提高了65. 7%。兼顾乌牛早茶苗的生长、光合和茶叶品质,最终确定最佳施肥方案是T9处理(氮、磷、钾施肥质量配比为1. 5∶0. 25∶0. 5)。  相似文献   
54.
遮阴对紫珠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紫珠叶片光合和生理特征的影响,利用盆栽试验,设置了3个光照梯度,透光率分别为100%(L_0)、60%(L_1)、30%(L_2),在遮阴处理2个月后,测定紫珠叶片光合特征、叶绿素荧光等的变化。结果表明: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_v/F_m)和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在透光率为60%时达到最大值,且F~′_v/F~′_m的全光日照组与遮阴组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透光率的F~′_v/F~′_m间差异显著(P0.05)。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F~′_q/F~′_m)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_(P,Q))与遮阴梯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光化学猝灭系数(q_P)方面,遮阴组显著低于全光日照组(P0.05),但q_P和遮阴程度的相关性并不显著。与全光日照相比,遮阴导致了紫珠叶片表观量子效率、暗呼吸速率和光补偿点的升高。紫珠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均与遮阴梯度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适度遮阴(透光率60%处理)时紫珠叶片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全光日照组的,但在透光率30%(L_2)处理时,光合色素则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紫珠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和淀粉质量分数在遮阴处理下呈降低趋势,且在透光率为30%(L_2)处理时明显降低(P0.05)。  相似文献   
55.
为解决轮生冬青组培工厂化育苗生根的难题,以轮生冬青组培苗为材料,采用L_9(3~4)正交试验,探究生长调节剂种类、质量浓度与处理时间及基质类型对组培苗微枝试管外生根的影响。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生长调节剂种类对其生根率、生根数以及根系活力影响最大,基质对最长根长影响最大。隶属函数法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组培苗生根效果各因素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生长调节剂种类、基质类型、生长调节剂的处理时间和质量浓度。综合来看,轮生冬青组培苗微枝试管外生根的最理想处理组合是A_2B_1C_3D_1,即选用质量浓度为500 mg·L~(-1)的IBA溶液,30 min浸泡处理,基质选用草炭。  相似文献   
56.
为有效利用SSR-PCR技术分析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银缕梅的遗传多样性,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16(43),即3因素4水平,对影响SSR-PCR扩增结果的因素(引物,模板DNA浓度和循环数)进行优化筛选,并在此基础上对聚丙烯酰胺凝胶上样量进行优化,建立了适合银缕梅的最佳SSR-PCR反应体系:10μL 2×PCR Mix、40 ng模板DNA、10μmol/L引物,其余用dd H_2O补齐至20μL。PCR扩增程序为:95℃预变性15 min,95℃变性30 s,57.5℃退火1.5 min,72℃延伸1 min,30个循环,循环结束后,60℃延伸30 min,扩增产物4℃保存。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样量以1.5~2.0μL为最佳。利用优化后体系进行引物筛选,从18对引物中筛选出11对具有多态性引物,说明该反应体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该体系的建立可以为今后利用SSR标记对银缕梅遗传多样性分析、系统发育研究、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7.
为探究麻栎(Quercus acutissima)与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种源苗期的生长表现,初步筛选出优良种源.试验收集了18个种源,在下蜀林场试验点进行播种育苗,选择14个种源1年生苗,在下蜀林场和泗阳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种源试验.结果表明:(1)下蜀林场和泗阳现代农业产业园的2年生的麻栎与栓皮栎种内与种间的苗高与地径生长之间均呈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2)麻栎与栓皮栎种源苗在下蜀林场生长更优,且种源差异更显著(P<0.01);(3)麻栎在两个试验点的生长情况比栓皮栎生长状况更优;(4)麻栎优良种源排前3位的分别为江苏镇江1号、浙江富阳3号和江苏盱眙8号,栓皮栎优良种源排前3位的分别为甘肃榆树林场16号、河南桐柏15号和江苏镇江9号.  相似文献   
58.
植物修复多环芳烃(PAHs)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植物修复多环芳烃( PAHs)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植物修复PAHs的效果、影响因素及其机理,并指出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9.
以井栏边草配子体和外来入侵物种三叶鬼针草根系分泌物为研究材料,验证三叶鬼针草根系分泌物对井栏边草配子体的化感作用。以5个梯度的根系分泌物对配子体进行培养,通过选取死亡率、假根长度、生物量和孢子转化率4个指标,同时对配子体进行定期记录并在第10天做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井栏边草配子体在三叶鬼针草根系分泌物处理下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根系分泌物体积分数为12.5%、25%、50%以及100%的处理组,致死率分别为10.0%、25.3%、48.1%和88.3%;同样,随着处理体积分数升高而下降的还有生物量和孢子转换率,其中生物量和孢子转换率体积分数100%处理组相对12.5%的处理组减少23.8%和48.7%。较短假根对于根系分泌物的影响较小,而较长假根的变化较为显著,呈现随着处理体积分数升高而显著下降的趋势。在扫描电镜的观察中,配子体的假根生长受到影响较大,并且随体积分数的升高,假根破坏率较大,同时配子体的细胞出现死亡和破裂。说明三叶鬼针草根系分泌物对井栏边草配子体的生长和发育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0.
银缕梅扦插繁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光照喷雾条件下,将GGR-6号、萘乙酸、吲哚丁酸配制成4种不同浓度,经过1 h和3h两种不同时间,处理银缕梅插穗,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从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出发,最优处理方案可设计为50 mg/kg GGR-6号处理1 h,或用200 mg/kg吲哚丁酸处理3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