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篇
林业   12篇
农学   4篇
  5篇
综合类   18篇
园艺   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油茶优良无性系的RAPD分子鉴别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油茶优良无性系是当前生产上的主要良种.通过采用RAPD分子标记方法。从180多个引物中筛选出22个具有多态性的随机引物进行扩增。得到141个位点。其中有91个是多态位点。以此为基础建立油茶优良无性系的RAPD分子鉴别体系.同时还探索出油茶叶片总DNA的分离技术和建立了RAPD反应体系,为油茶分子技术育种积累了相关的知识并奠定了DNA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2.
以产于新疆豆科碟形花亚科槐属植物苦豆子(Sophoraalopecuroides.L)幼苗为材料,用改进的一步抽提法提取了总RNA,再以生物素标记的Oligo(dT)为引物,经过磁性球珠法,分离出mRNA,反转录酶催化合成cD NA。与EcoRIAdaptor连接,再经SeptacrylS 400分级,磷酸化后将双链cDNA克隆于λgt11载体中,经体外包装和感染Y1090菌株,成功构建了效价为0.9×106pfu·ml-1苦豆子幼苗cDNA文库。随机挑选5个重组噬斑,PCR法检查出重组克隆的插入片段平均大于1000bp,说明cDNA文库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23.
毛竹GRF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 GRF基因家族的性质、结构特点以及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进一步研究GRF在毛竹生长发育中的分子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毛竹全基因组和转录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出13个毛竹GRF基因家族成员,并对GRF基因家族的理化性质、进化、基因结构、保守结构域、启动子、基因家族表达模式及三级结构进行分析。  结果  毛竹GRF基因家族成员按照其在scaffold上分布的位置,分别被命名为PeGRF01~PeGRF13;将含有3个内含子的PeGRF04和PeGRF12归为非ε组,其余为ε组。毛竹各GRF基因家族成员理化性质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其结构域相对保守,均含有14/3/3结构域。毛竹GRF家族启动子区含有大量与光响应、低温响应、激素调控等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毛竹GRF存在基因复制扩增的现象,与水稻Oryza sativa的共线性关系明显高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毛竹GRF在不同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各家族成员的表达量存在差异;在毛竹花和根组织中的表达量略高于叶和鞭,同时家族成员间的表达量也存在一定差异。GRF蛋白质由2个单体构成,每个单体由9个α-螺旋构成,整体结构呈“W”型。  结论  毛竹GRF基因家族具有典型的14/3/3结构域,可能参与根、鞭、叶、花序及笋芽的生长发育过程。图6表1参39  相似文献   
24.
毛竹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离毛竹抗逆相关基因,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毛竹叶片中克隆出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PeGAPDH的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GU356597)。该序列全长1368bp,完整阅读框1013bp,编码一个具有337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PeGAPDH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eGAPDH蛋白分子量为36.643kDa,等电点为6.33;该蛋白含有2个保守区,即N端的NAD+结合区和靠近C端的催化功能区。PeGAPDH是一种亲水性、非分泌型蛋白,定位于膜的表面,属于氧化还原酶系,主要在中间产物代谢和能量代谢中起作用。蛋白质进化树的构建结果表明:PeGAPDH与水稻等禾本科植物来自细胞质中的GAPDH蛋白的亲缘关系很近,同双子叶植物的GAPDH则相差较远。  相似文献   
25.
毛竹纤维素合成酶基因PeCesA的克隆及组织表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物种间同源基因设计引物,对构建好的毛竹笋全长cDNA文库进行大规模PCR筛选,成功分离出了毛竹纤维素合成酶基因PeCesA的cDNA序列,全长共3 545 bp(GenBank登录号:FJ799713)。该序列包含3 243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1 081个氨基酸。通过核酸序列比对发现,该序列与绿竹、水稻、玉米、小麦和大麦的纤维素合成酶基因同源性极高(> 90%)。蛋白序列比对分析发现:PeCesA蛋白含有植物纤维素合成酶特有的保守区、可变区、N端Zn指结构域以及8个跨膜区;系统发育分析表明PeCesA与绿竹BoCesA4、水稻OsCesA4、玉米ZmCesA4属于同一进化分支。运用实时定量PCR法分析PeCesA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发现,PeCesA在毛竹根部的表达量最高,茎部其次,叶中较少;在竹笋基部的表达量远远高于竹笋上部。随着PeCesA基因表达量的增高,组织中的纤维素含量亦相应增高。推测PeCesA参与了毛竹次生细胞壁中纤维素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26.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白术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确立了适合于白术的I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即在25 μL反应体系中,10×buffer 2.5 μL,Mg2+3 mmol/L,Taq酶0.75U,模板200 ng,dNTP 0.3 mmol/L,引物0.5 μmol/L,通过梯度PCR试验得到相应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5.0℃.  相似文献   
27.
利用改良的CTAB法,从富含酚类糖类等次生物质油茶叶片中分离出总RNA,并从总RNA中,通过两次过Oligo(dT)柱分离纯化得到mRNA.实验结果证明:所提取的RNA和mRNA完整,质量较高,并应用到油茶cDNA文库的构建.  相似文献   
28.
扁桃的栽培及研究概况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3  
扁桃(Amygdalus communis L.)属蔷薇科李亚科桃属扁桃亚属植物,为世界著名的干果树种,起源于中亚细亚,约6000年的栽培历史,大面积栽培始于19世纪后期。目前扁桃的引种栽培遍及美国、西班牙、希腊、意大利、土耳其等3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的栽培面积及产量均居世界之首。在我国,栽培扁桃的分布和产区位于新疆的南部,目前的栽培面积约10000hm~2。2001年世界扁桃总产量为610769t,其中美国的年总产量为397000t,其产量的75%出口到40多个国家,创汇5.87亿美元。综合有关文献介绍了世界扁桃的分布、产业发展和我国扁桃的引种、栽培概况及国内外扁桃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29.
应用固体发酵方法,研究Alternaria sp., Penicillium sp., Cephalosporium sp., Tricherderma sp., Pestalotiopsis sp.和Aspergillus fumigatus 6种土壤半知菌降解马尾松凋落叶片过程中产生的漆酶(Laccase)、木质素过氧化物酶 (LiP)、锰过氧化物酶 (MnP)、羧甲基纤维素酶 (CMCase) 和滤纸糖酶 (FPA)的动力学曲线,以及各种酶活性与底物降解的关系.结果表明:Pestalotiopsis sp. 能够产生相对较高的漆酶活性和引起底物的总有机物质(TOM)质量损失最大;Alternaria sp. 产生的MnP酶活性最高;Pestalotiopsis sp. 产生的CMCase和FPA酶活性也为最高.试验中6种菌前期的降解速率依赖于CMCase 和 FPA酶活性的高低,后期则由木质素酶和纤维素酶协同作用来决定.依据6种菌的酶生产动力学曲线、TOM 质量损失和降解速率,可将其划分为2种功能类型:功能群Ⅰ为纤维素分解菌,包括Alternaria sp., Penicillium sp., Cephalosporium sp.和Tricherderma sp. 4种;功能群Ⅱ为木质纤维素分解菌,包括 Pestalotiopsis sp.和Aspergillus fumigatus 2种.试验中也发现:Pestalotiopsis sp.产生漆酶的活性较高,同时是一株比较有效降解木质纤维素底物的菌种.  相似文献   
30.
文章详细介绍了强旱生灌木--霸王的容器播种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