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8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防治红火蚁触杀型药剂的筛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测定了9种杀虫剂的触杀活性和其中8种药剂对红火蚁工蚁的致死中浓度,触杀活性测试表明,48%毒死蜱对工蚁的击倒速度和致死率均高,药后0.5 h工蚁死亡率达100%;氨基甲酸酯类药剂药后8 h工蚁的被击倒率达100%;5%氟虫腈10 000倍和10%溴虫腈10 000倍药液处理后工蚁的被击倒速度低,但药后24 h工蚁死亡率达100%;高效氯氰菊酯和杀虫双对工蚁的毒性是可恢复的。毒力测试表明,98%杀螟丹对红火蚁毒力最强,其次是10%溴虫腈和48%毒死蜱,而有机磷类的敌敌畏和氨基甲酸酯类的丁硫克百威毒力表现较差,拟除虫菊酯类的高效氯氰菊酯表现一般。试验结果表明,氟虫腈、溴虫腈、毒死蜱、杀螟丹等药剂可被推荐用于野外红火蚁的灌巢防治。  相似文献   
22.
以聚碳酸亚丙酯(PPC)为壁材,聚乙烯醇-1788(PVA-1788)为连续相稳定剂,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包裹毒死蜱的可降解微胶囊。测定了PVA-1788的质量分数、PPC的质量浓度以及PPC与毒死蜱的质量比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采用土壤悬浊拟环境实验法评价了PPC的降解性能;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广角X射线衍射(W-XRD)、激光粒度分布仪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表征了PPC-毒死蜱微胶囊的性能,同时采用柱层析法探讨了其缓释性能。结果表明:PPC具有生物可降解性;PVA-1788质量分数、PPC质量浓度以及PPC与毒死蜱的质量比对微胶囊的性能有显著影响,当PVA-1788的质量分数为1.0%、PPC的质量浓度为110 mg/mL,PPC与毒死蜱的质量比为1∶2时,可获得球形规整、粒径较小、包封率与载药量较高的微胶囊,其平均粒径为7.3 μm,载药量为16.75%,包封率为89.34%。缓释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PC微胶囊对毒死蜱具有明显的缓释效应, 27 d的累积释药率达86.87%。  相似文献   
23.
抗生素2507对黄瓜疫病菌的抗生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由一放线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p.菌株产生的抗生素2507,其有效物有6个组份,与抗生素的Ⅳ类A族中的蓝菌素相似,试验结果表明,黄瓜 疫病菌在含有不同浓度抗生素2507药液的V8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受一箭双雕明显的抑制菌丝的尖端形成膨胀泡后破裂,细胞内物质内外泄漏,菌丝致病力减弱,药液浓度为150ug/ml时对疫病菌的致病性抑制效果达到60.7%,在温室条件下抗生素2507对黄瓜疫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分别高达100%和91.1%,EC50分别为77.9和95.7ug/ml。  相似文献   
24.
广东水稻橙叶病病原(MLO)的越冬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结果表明,广东水稻橙叶病病原(MLO)的传染介体和越冬介体昆虫只有电光叶蝉(Recilia dorsalis)一种,但其卵不传递该病原到子代若虫,越冬寄主植物只有水稻的再生稻株和落粒自生稻株。在茂名病区的冬、春期间电光叶蝉的带菌虫和带菌再生稻及感病落粒自生稻始终存在,其带菌率分别为2.33%—35.11%、2.37%—17.78%和1.95%—16.67%。在茂名地区由于冬、春气温不甚低,电光叶蝉仍能继续繁殖越冬,并能不断获菌和传病,所以说该病原是动态越冬的。室内试验表明,带菌电光叶蝉的寿命可长达105—125天,而在茂名的秋收期至翌年春播期一般105天,据此推测有些带菌虫可从秋收后直接存活和传病原到春播稻苗。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用电光叶蝉人工接种并回接水稻成功。但在病区田间调查从未发现病株。以下植物人工接种不成功:野生稻(Oryzea rufipogon)、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s)。  相似文献   
25.
田间药效试验表明,3.4%康凯可湿性粉剂施用两次(间隔20 d,每次1.75~7.00 g/667 m2),能明显提早茶叶的萌发时间,茶叶产量增加39.5%~68.3%,且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剂量越高,增产越显著。室内生化分析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康凯处理过的茶叶茶多酚含量降低,氨基酸含量升高,酚氨比降低,说明康凯能提高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26.
采用稗草胚轴法和光照培养箱盆栽试验法,分别测定了乙草胺在不同温度下的除稗活性及对水稻的安全性,结果表明,乙草胺在30℃,除稗活性最高,但对水稻安全性也最差。  相似文献   
27.
农抗2507 A1组分的稳定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生素通常具有多个活性组分,不同活性组分的稳定性亦不尽相同。农抗2507已经确定的活性组分有10个,其中主要活性组分是A1。本研究旨在确定农抗2507 A1组分的酸碱稳定性、热稳定性和紫外稳定性。  相似文献   
28.
杂草危害是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探究生物控草肥的控草效果及控草机理,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酱渣-烟末-稻糠三元复配新型生物控草有机肥对水稻田杂草的防治效果;并在模拟大田环境的室内盆栽试验中检测了施用该生物控草有机肥后水层的电导率、透光率变化。结果显示,该有机肥能有效抑制稻田杂草的生长,640 kg/667m2施用量下45 d后对稗草和鸭舌草的株防效分别达到77.05%和74.12%,鲜重防效分别达到73.03%和73.68%。施用该生物控草有机肥后,稻田水层电导率明显高于普通有机肥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水层透光率明显低于普通有机肥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9.
Black et al.(1992)利用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技术对四种蚜虫进行了鉴别比较;Kambhampiti et al.(1992)将RAPD技术用于鉴定和区别蚊子的种和种群:Heckel et al.(1995)对小菜蛾抗Bt品系和敏感品系的基因组DNA进行了RAPD标记研究,获得了118条抗性品系特有的扩增带。目前有关应用RAPD对阿维菌素抗性小菜蛾进行标记研究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拟采用RAPD技术寻找阿维菌素抗性小菜蛾特异性片段,并将其转化为更稳定的SCAR(Sequence-charactcrized amplified region)检测标记,旨在为建立实用的阿维菌素抗性小菜蛾分子检测技术提供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