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69篇
  1篇
综合类   2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寄生于桉树枝瘿姬小蜂的一种长尾啮小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发现寄生于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Fisher & La Salle)的长尾啮小蜂属(Aprostocetus sp.)的1种重要寄生性小蜂。对其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并介绍了其林间寄生和跟踪现象。  相似文献   
32.
蓖麻主要害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蓖麻Riciuns communisLinnaaus属大戟科,双子叶植物,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世界四大不可食用油料作物之一。它的种子中所含的蓖麻油(CO)是一种具有特殊理化性质、用途广泛的植物油,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蓖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常会受到各种害虫的危害,这些害虫由于口器不同,危害蓖麻的部位和危害的时期也不同,可使整个植株千疮百孔;它们食叶、食茎、食果、吸汁等,导致大量死苗、断垄,生长发育畸形、落花落果,而且传播病菌,造成减产或灭产。通过对南宁市成片蓖麻林生长发育过程的研究观察,危害蓖麻的主要害虫有鳞翅目的夜蛾、毒蛾…  相似文献   
33.
桉树新造林白蚁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桉树(Eucalyptus spp.)幼苗造林试验和大叶桉(Eucalyptus robusta)树皮诱坑试验等试验,结果表明:桉树白蚁发生危害与气象因子、不同树种及不同整地方式的关系。筛选与复配出对白蚁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保苗率达99.36%的复合药剂,桉树幼林白蚁危害死亡率下降到1%以下。  相似文献   
34.
黄金榕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金榕(Ficus microcarpa)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用于观叶、盆景的金叶植物。观察研究表明,茶毒蛾、霜天蛾及榕母管蓟马是为害黄金榕的3种主要害虫,研究这3种害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5.
[目的]筛选有效防治迹斑绿刺蛾的药剂,为其野外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测定了25%灭幼脲、30%敌百虫、16 000 IU/mg苏云金杆菌、白僵菌4种药剂对迹斑绿刺蛾2~3龄幼虫的室内防效,并测定了25%灭幼脲、晶体敌百虫2种药剂对海虾的室内毒性。[结果]4种药剂对迹斑绿刺蛾2~3龄幼虫均具有杀虫效果,其中30%敌百虫800倍、1 000倍、1 500倍溶液和25%灭幼脲800倍溶液防效最好。晶体敌百虫溶液浓度分别为0.500、0.100、0.010 mg/L和25%灭幼脲8 000倍、10 000倍、15 000倍溶液对海虾的影响较小或无影响。[结论]30%敌百虫具有速效性且对虾影响较小,适合应急或日常防治迹斑绿刺蛾;25%灭幼脲和16 000 IU/mg苏云金杆菌杀虫速度相对较慢,适于日常防治迹斑绿刺蛾。  相似文献   
36.
鹿寨县种子市场现状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1](以下简称《种子法》)的颁布实施促使了我县种业市场的空前发展.经营的农作物品种成倍增加,新品种上市也不断加快,使农民的选择多样化、个性化.经营主体也迅猛增加,极大方便了群众.但在我县种业市场开放呈现一片繁荣景象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严峻的问题.如假、冒、劣种子坑农现象增多、种子质量案件增多、种子价格上涨过快,有意误导农户的骗农现象等诸多问题日益严重地侵害着农民的利益.本文介绍鹿寨县种子市场的现状,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37.
农杆菌介导的抗菌肽基因转入枳壳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枳壳上胚轴为对象,进行了农杆菌介导的抗菌肽shivaA基因转化影响因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枳壳卡那霉素选择浓度为60μg/mL;抑菌抗菌素选用头孢噻肟钠较为合适。农杆菌再悬浮液与共培养基中100μMAs的加入可提高转化频率;延迟选择不利于转化率的提高。所得抗性植株经PCR、Southern检测,证实目的基因已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38.
报道了桉树上的1种重要刺吸性害虫——桉树芽木虱Blastopsylla barbara Li。该虫在广西南宁全年有2个危害高峰期,分别为3月上旬至5月下旬和9月上旬至11月下旬。在5月室外平均气温26.42℃条件下,全世代发育需15~18 d。卵期6~7 d,1龄若虫期1~2 d,2龄若虫期3~4d,3龄若虫期约1 d,4龄若虫期1~2 d,5龄若虫期2~3 d,成虫产卵前期6~8 d。不同药剂防治试验表明,50%烯啶虫胺20 000倍液喷雾,24 h后防治效果达90%以上,70%吡虫啉25 000倍液或5.4%阿维菌素5 000倍液喷雾,72 h后防治效果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39.
桉树枝瘿姬小蜂新监测技术应用及其在广西的扩散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伞抖、粘板、灯诱等3种新技术对广西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Fisher et La Salle)扩散进行监测,在大规模铲除感虫桉树品系DH201-2后,对抗性桉树品系广林9号等已不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40.
为探索利用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uSuNPV)来防控危害桉树的油桐尺蠖的方法,以一定浓度的病毒感染室内人工饲养的油桐尺蠖幼虫,幼虫致死后分离提纯其上病毒并使其增殖,对所用增殖病毒感染的幼虫观测幼虫死亡率,并计算半致死浓度LC50、半致死量LD50、半致死时间LT50。结果表明BuSuNPV专一性强,对危害桉树上的油桐尺蠖幼虫具有较强的浸染力;病毒的增殖量随龄期增加而加大,2~5龄幼虫病毒的增殖量为2.06×105PIB~1×108PIB/虫,所增殖的病毒特异性强,对油桐尺蠖幼虫具有较强的致死性,其LC50=2.15×104PIB/mL,LD50=8.395×103PIB/头,以1×107PIB/mL感染3龄幼虫的LT50为6.7 d。说明用室内人工饲养的油桐尺蠖幼虫来增殖的BuSuNPV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可考虑进一步开发利用用于林间防治该害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