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8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不同杀菌剂对杨树烂皮病菌抑制作用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不同杀菌剂对杨树烂皮病菌金黄壳囊孢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筛选出了有效抑制杨树烂皮病的高效杀菌剂.主要结果:抑制菌丝生长试验发现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EC50的用药量最小,浓度5μg/mL时抑菌率达到90%以上,效果最好;而甲基托布津的EC50量最大,效果最不明显.抑制孢子萌发试验发现,唑醚菌酯和嘧菌酯的抑制孢子萌发效果最好,甲基托布津效果最差,与抑制菌丝试验结果一致.说明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不但能有效抑制菌丝生长,而且能够显著地抑制孢子萌发.退菌特、多菌灵、三唑酮、百菌清次之,而代森锰锌、烯唑醇锰锌和甲基托布津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均不很明显.  相似文献   
92.
2009年3月在南京林业大学植物生长室采用荧光假单胞解磷细菌(JW-JS1)及红绒盖牛肝菌外生菌根真菌(Xc)2种菌剂接种,通过温室盆栽30天、60天、90天、120天及150天后,测定其对NL-895杨生长和光合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JW-JS1、Xc单接种和双接种均能明显促进NL-895杨的生长和改善植株的光合特征,且双接种效应优于单接种。双接种150天后,NL-895杨的苗高、地径、生物量、侧根数和菌根侵染率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4.79%、23.60%、56.35%、150.00%和64.11%;双接种在增加NL-895杨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改善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上表现出显著的正交互效应。研究结果为减少林业生产中化肥的施用量和开发杨树复合菌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松枯梢病菌在湿地松二年生针叶上侵入的可能途径。病菌的分生孢子在针叶表面能良好萌发,芽管长度可达孢子长度的10—20倍以上;许多芽管可伸进气孔腔中,未见有芽管直接侵入针叶的情况。在松枯梢病枯叶型和二年生针叶基部坏死型的症状类型中,气孔可能是病菌侵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4.
樟树褐斑病病原形态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树褐斑病是一种危害幼龄樟树枝干部的樟树病害,发生于上海宝山地区。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这种病害主要从伤口侵入,危害枝干的韧皮部,引起幼龄樟树的枯死。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这种枝干病害的病原进行了鉴定,结果为芒果球座菌(Guignardia mangiferae)。该菌菌落橄榄绿色,在PDA培养基上可形成有性和无性阶段,产生近椭圆形的分生孢子和梭形子囊孢子。利用ITS区序列可以区分其和柑桔黑斑病菌(G.citricarpa)。  相似文献   
95.
为提高微生物油脂产量,以产油微生物深黄被孢霉为试验菌株,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通过摇瓶培养,研究了产脂培养基中碳源、氮源种类及其浓度、接种量、初始pH值、无机盐离子对菌体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确定了深黄被孢霉摇瓶发酵产油脂的优化培养条件为:葡萄糖100 g.L-1,酵母粉3.0 g.L-1,接种量为20%,pH值为5.0~6.0,硫酸镁(MgSO4.7H2O)0.5 g.L-1,磷酸二氢钾(KH2PO4)2.0 g.L-1。在优化培养条件下菌体生物量为20.62 g.L-1,油脂含量为43.02%,油脂产量为8.87 g.L-1。  相似文献   
96.
林木病原真菌的群体分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重组、突变、迁移与基因流动以及选择等方面探讨了林木病原菌真菌群体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动因,从表型观察,致病力和抗药力等特性的人工选择、营养体亲和性测定以及同 产分析和DNA分析RFLP、RAPD、AFLP、RAMS)等现代分子标记技术几方面讨论了研究林木病原菌群体分化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并着重论述了RAPD技术在林木病真菌群体分化研究(如病原真菌的系统分类,亲缘关系与进化、致病性检测与流行性分析中的应  相似文献   
97.
中国松树枯梢病菌营养体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吴小芹 《林业科学》2000,36(1):47-52
将来自我国13省16种松树和其它2种针叶树上的55个Sphaeropsis sapinea菌株在PDA平四上进行配对生长试验,结果绝大多数菌株间产生墨绿色色素隔离带,少数菌株以及同一菌株不同菌落间不产生此色素带。  相似文献   
98.
中国松树枯梢病菌遗传多态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随机增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发生于我国13省区16种松树和其它2种针叶树上的松枯梢病菌(Sphaeropsis sapinea)的55个菌株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用17个随机引物经PCR扩增共得到200个RAPD标记,其中98.5%具有多态性。UPGMA聚类分析确定了供试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将55个菌株分为3个类群。各菌株间的差异与其寄主种类无明显关系,与其地理来源在某些类群间有一定联系,但在大多数菌株间相关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
13种菌根真菌对松苗生长及耐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3种林木外生菌根真菌对3种松树实生苗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松种的最佳外生菌根略有不同,筛选出湿地松的优良外生菌根真菌8种,马尾松、黑松优良的菌根真菌各4种,Xeroco-mus chrysenteron和Gomphidius viscidus对3种松均有明显促生效果。对马尾松和湿地松的干旱胁迫试验结果表明,优良菌根真菌在促生的同时可以提高共生植物对于干旱的耐受性,在对照马尾松和湿地松死亡率为60%时,接种Rf、Li、Hm、Gr、Gv、Xb的湿地松死亡率为0,其它菌根苗死亡率也远低于对照。分析结果表明,促生效果越好的菌根真菌,其接种的松苗对于干旱胁迫的耐受性越强。  相似文献   
100.
在植物病理学领域,病害诊断是门复杂的学问,尤其是对那些症状不明显或有病状却无病症的病害。近十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结合,许多适用于植物病害诊断的新技术相继问世并得到很快的发展。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