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55篇
基础科学   16篇
  4篇
综合类   4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1.
沙障风荷载作用下嵌固端受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该文应用大涡模拟方法研究不同孔隙度透过性沙障嵌固端受力变化及其周围流场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非透过沙障在相同速度的促发气流下嵌固端受力远高于孔隙沙障,其嵌固端弯矩和剪力最大值分别为40%孔隙率沙障的2倍和1.5倍,为80%孔隙率沙障的16.5倍和14.45倍,沙障嵌固端最大弯矩和剪力值随孔隙率增大而逐渐减小。在持续风力作用下,沙障嵌固端所受弯矩和剪力大大降低,沙障孔隙率为0时,其最大弯矩和剪力值约为其平均值的9.4倍和6.9倍,而沙障孔隙率为80%时,最大弯矩和剪力值分别约为其平均值的2.3倍与2.5倍。沙障孔隙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其周围流场结构有一定的相似性,以50%孔隙率为分界点可以分为2组,每组沙障嵌固端受力各有其相似的变化特征。研究可为沙障设计插入深度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2.
针对沙地机械化造林作业问题,设计了灌木建植装备,提出了起垄、栽植、覆土和送苗相结合的机械化造林作业方案。根据工况条件,确定了灌木建植装备的总体结构、工作原理和结构参数,并针对主要部件锥形鸭嘴植苗装置进行力学分析和灌木建植装备进行功率分析,进而为灌木建植装备的液压系统设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装置开启角度(0°~45°)和插土深度(0~100mm)变化,活动鸭嘴尖端和中间位置受到的土壤压力变化明显,尖端和中间位置在插土深度为55mm,开启角度为24°附近达到最大值80N和138N,随之分别稳定在72N和124N。分析土壤压力变化成因,前期的有限元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变化趋势相近,数值相差15%。利用多项式方程拟合活动鸭嘴尖端和中间位置土壤压力曲线,决定系数>0.95。在ADAMS软件中分析灌木建植装备的功率情况,起垄覆土板阻力空载情况下,最大功率为50kW。  相似文献   
93.
研究履带式采伐机行走机构与地面相互作用.建立履带三维实体模型,以三维实体模型的运动情况研究采伐机履带的通过性.建立通过性动力学分析模型,在产品的设计阶段进行采伐机履带的通过性虚拟试验,减少开发过程中试验和制造费并提供求解方案.虚拟场景中履带式采伐机的通过性试验的实现,试验数据的再现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94.
伐木联合机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外伐木联合机的发展概况,并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国外伐木联合机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最后对我国伐木联合机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5.
油锯伐木作业时人体腰椎受力变化与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横断面的CT数据建立具有高度几何材料相似性的用油锯伐木作业时伐木工腰椎节段L4-L5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伐木作业时伐木工弯腰和直立状态椎体、椎间盘和小关节的受力变化.通过本研究建立的L4-L5腰椎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发现:伐木工伐木作业前屈时,椎间盘所受应力主要集中在外层纤维的中后部,在后部更为明显;椎体应力值高于其下方髓核应力值,邻近椎体终板应力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应力分布在皮质骨椎弓周围及邻近终板的地方,椎体后部结构应力集中在小关节上下关节突与椎弓根等位置;伐木工处于中立位时,椎间盘所受应力主要集中在纤维环后外侧;最大应力产生的部位有椎体松质骨临近终板的中央部位、椎体前方及前下方,这恰好是楔形压缩性骨折的好发部位,上下关节突亦受压.  相似文献   
96.
介绍了新型爬树装置模型,并对其运动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该装置的创新点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7.
基于大脑情感学习模型,获取采育装置的环境与运动数据信息;对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得到平面特征矢量,实现对多功能林木联合采育机纵向、横向两方面的稳定性判断。  相似文献   
98.
应用林木球果采集机可以在基本不损伤母树的前提下,进行大面积机械化采集林木球果。对森林生态保护,森林更新、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保 证人工安全,提高采种效率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
通过总结我国首台林木联合采育机的设计研发过程与成果,提出适合中国国情林情的林木联合采育机设计与研发基本技术要求,探讨建立了一套林木联合采育机的设计及评价体系,并成功应用与新型装备的研发,为今后国内研制新型的林木联合采育机及相似工程装备,跟上国际先进水平,提供可供参考的研发技术方案及评估标准。  相似文献   
100.
针对当前履带式联合采育机作业臂存在的不足,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下,利用SolidWorks进行了一种新型作业臂的设计,并开展了基于CosmosWorks的有限元分析与结构优化,优化后的新型作业臂,在保证结构可靠性的同时,质量达到了最优,有效地降低了研制成本,为项目下一步的物理样机试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