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7篇
农学   22篇
  2篇
综合类   9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8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71.
果肉愈伤组织的大量培养可为悬浮细胞体系的建立、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养、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提供物质基础。以5个发育阶段的枣果肉为试材,共计77个枣品种,选用10种培养基进行枣果肉愈伤组织诱导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果实发育阶段、培养基种类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枣果肉愈伤组织诱导效果均具有显著影响。在启动培养阶段,有42个品种分别筛选出1~6种可诱导出愈伤组织的培养基;有8种培养基可以成功诱导出愈伤组织,其中G1(4.41 g·L-1 MS+6 g·L-1琼脂+20 g·L-1蔗糖+0.5 mg·L-1 6-BA+2.5 mg·L-1 2,4-D)和G7(4.41 g·L-1 MS+6 g·L-1琼脂+20 g·L-1蔗糖+0.8 mg·L-1 6-BA+1.5 mg·L-1 2,4-D)培养基的适用性最高,达60%,其次为G5(4.41 g·L  相似文献   
172.
杏离体根愈伤组织诱导及起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杏离体根段为试材,研究了创伤、培养基对愈伤组织发生的影响及愈伤组织发生过程。结果表明,以离体云皮根段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较为适宜。愈伤组织是多起源的,但主要源于形成层。残存的韧皮部也可以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此外,还存在愈伤组织源于木质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3.
‘冬枣’天然二、四混倍体的发现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省沾化县栽培的普通‘冬枣’及其3个大果型变异类型‘沾冬2号’、变异1号、变异2号为试材,对其染色体倍性、DNA指纹、果实和叶片形态及果实主要营养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经流式细胞仪测定,3个大果型变异类型均为二、四混倍体(2x + 4x),其对照(母株)均为纯二倍体。经74对SSR引物检测,未发现3个大果型混倍体变异与其二倍体对照的DNA指纹存在差异,表明三者均确系来源于普通的二倍体‘冬枣’,其四倍体部分均属于同源加倍。与普通‘冬枣’相比,3个变异类型均表现出叶片变宽,叶形指数变小,果实变大,果形指数变小,果实维生素C含量增加,但果实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变化无规律。与已通过良种审定的‘沾冬2号’相比,新发现的变异1号和变异2号的单果质量更大,分别增大22.95%和15.90%,分别达到27.05 g和25.50 g。  相似文献   
174.
‘雨虹’是从河北满城地方资源中选育出的高抗裂果和缩果的中晚熟鲜食枣新品种。雄性不育。果实圆柱形,平均单果质量17.04 g,质地较致密,汁液多,甜,含可溶性糖23.75%,可滴定酸0.13%,维生素C 2.62 mg·g-1 FW。适宜在河北省献县、赞皇县、行唐县及生态条件类似区域栽培,早果、速丰、稳产,且易管理。  相似文献   
175.
枣是我国原产特色优势果树和栽培历史最为悠久的"五果"之一。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枣科研取得长足进步,推动了枣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当前,我国枣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正在迈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对科技支撑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在简要回顾我国枣生产科研历史基础上,分析了70年来我国枣科研的发展演变,并将其分为恢复发展期(1949—1978年)、加速发展期(1979—1999年)和全面发展期(2000—2019年)三个阶段;综述了70年来我国枣科研在10个方面(组学应用、种质资源、遗传育种、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病虫防控、采后处理、营养加工、设施生产、技术标准)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和重要进展;进而分析了枣科研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今后枣科研的12项重点任务,可为今后枣业同行和相关人员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76.
以枣(Ziziphus jujuba Mill.)‘JMS2’×酸枣(Z. acido jujuba)‘邢16’的179株F1群体及其亲本为试材,调查花果表型,测定糖、酸、维生素C、黄酮和总酚等果实营养指标,应用相关性、聚类与混合遗传分析,揭示各性状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倾向与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枣和酸枣杂交F1代果实数值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分布范围是8.82%~43.18%。亲本表型相同的性状有中果面光滑、平果肩、萼片脱落、有核和幼果无红晕等5个,其在子代中占比高;父本果实外观性状在子代所占的遗传比例较高。对果实外观8个数值型性状进行聚类,父本类群占总数的76.30%,果实较小、偏圆。对果实6种营养指标聚类,分4类群,其中母本类群个体占比最高(67.12%);外观指标更偏向于父本,营养内含物偏向于母本。糖、酸、维生素C、黄酮、总酚和核横径6个性状存在超亲分离现象,酸、维生素C、蛋白、单果质量、果实纵径和单核质量6个性状的亲中优势值为负值,减效基因显性遗传效应强。混合遗传分析发现,酸、蛋白质、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和核纵径最适模型为OMG模型,无主基因控...  相似文献   
177.
枣园绿盲蝽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控制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的危害,在沧州金丝小枣产区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盲蝽羽化后1~2 d即可交尾产卵,平均每雌产卵286粒;若虫孵出1~2 min即可爬行,3龄若虫在空气相对湿度60%的条件下可耐饥饿35~47 h;成虫于果实膨大期开始转移到其它寄主如豆类、蔬菜、杂草和棉花等植物上继续危害,7月初进入转移高峰期,9月上旬开始出现裂果时又迁回枣树,危害裂果和嫩叶,并产卵越冬;绿盲蝽成虫受扰时1次飞行距离为3~9 m,主动迁飞时为2~5 m;绿盲蝽成虫对黄绿色趋性最强,其次为黄色、红色。  相似文献   
178.
果树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生质体培养是进行植物育种和细胞各种生理生化特性研究的平台.本文对近些年在果树原生质体分离培养条件、方法和植株再生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影响原生质体的分离、纯化、培养的有关因素,并根据有关文献讨论了今后果树原生质体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79.
为有效控制枣疯病的发生,以‘狗头枣’和‘冬枣’为试材,研究了枣疯病对枣树离体器官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健康组培苗相比,疯苗茎尖和茎段的腋芽更容易萌发,附加0.5mg/L IBA和1.0mg/L 6-BA可促进腋芽萌发。在MS+20g/L麦芽糖+5.5g/L琼脂+0.8mg/L 6-BA+0.2mg/L IBA培养基上,疯苗和健康苗叶片均有不定芽发生,且同一基因型内病苗和健康苗叶片出芽率差异不显著。在MS和1/2MS培养基上,疯苗和健康苗离体叶片均未发生不定根,但在附加4.0mg/L IBA之后疯苗离体叶片可以诱导得到不定根。在MS培养基中,疯苗和健康苗离体无根苗均可发生不定根,且疯苗生根率显著高于健康苗。附加0.2~1.0mg/L IBA后,疯苗无根苗生根率显著提高,而健康苗无根苗生根率无显著变化。发根农杆菌处理可显著促进狗头枣疯苗生根,但对狗头枣健康苗生根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0.
透视中国枣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树是鼠李科枣属中最具经济价值的一种中国原产特色果树. 千百年来枣树一直长盛不衰,并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药食文化和风俗习惯,得益于其极强的适应性、良好的丰产稳产性、富含营养且用途多样的果实以及便于管理不与粮棉争地等独特优点.当今,它又成为山、沙、碱、旱贫困地区的致富果、摇钱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