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3篇
  免费   441篇
  国内免费   674篇
林业   363篇
农学   293篇
基础科学   228篇
  653篇
综合类   2815篇
农作物   388篇
水产渔业   355篇
畜牧兽医   1153篇
园艺   375篇
植物保护   305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289篇
  2021年   292篇
  2020年   232篇
  2019年   232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271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297篇
  2014年   304篇
  2013年   368篇
  2012年   490篇
  2011年   560篇
  2010年   482篇
  2009年   479篇
  2008年   475篇
  2007年   419篇
  2006年   339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6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5篇
  1953年   3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试验旨在研究阴离子盐对围产期奶牛产后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24头围产前期经产奶牛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牧场原饲料、试验组于产前21 d饲喂含阴离子盐颗粒料,产犊后统一饲喂牧场原有日粮。结果显示,试验组奶牛尿液pH值维持在5.7~6.9;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液pH值显著降低(P<0.05),血钙含量、血糖水平、碱性磷酸酶活性在产后1 d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低血钙、产乳热、胎衣不下、真胃移位和乳房炎等疾病的发生率降低,其中胎衣不下发病率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产奶量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喂阴离子盐颗粒料可提高奶牛的健康状况,维持血钙平衡。  相似文献   
992.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菌(黑曲霉、乳酸菌、酵母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发酵玉米蛋白粉的优化条件。通过各菌种玉米蛋白粉水解驯化试验、菌种混合比例及发酵条件(温度、时间、含水量及初始pH)的正交试验,以玉米蛋白粉多肽得率为指标,确定发酵玉米蛋白粉的最优发酵条件。并在此条件下,测定发酵液中粗蛋白质、总糖、还原糖、氨基酸含量以及多肽得率。结果显示,正交试验优化的最佳接种比例为地衣芽孢杆菌4%、乳酸菌4%、酵母菌6%、黑曲霉6%,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84 h、含水量45%、初始pH为6,在此条件下多肽得率为44.03%。在发酵过程中,粗蛋白质含量和多肽得率呈上升趋势,发酵终止时,粗蛋白质含量提高了15.17%,多肽得率提高了205%,还原糖含量提高了850%,总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了12.58%和12.37%。本试验结果可为扩大玉米蛋白粉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3.
我国水溶性肥料产业发展趋势与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溶性肥料是随水肥一体化技术普及而发展的一类新型肥料,由于管道和微孔滴水器对肥料浓度、溶解速率和水不溶物含量等方面的特殊要求,水溶性肥料有其特定的产品标准。最近几年我国水溶性肥料行业发展迅速,但出现了技术研发滞后、产品种类繁杂、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给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并结合对行业发展的过程分析,综述了水溶性肥料的概念和产品特点,回顾了水溶性肥料在产品标准、配方、工艺、功能和施用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从作物营养理论角度分析根区施用水溶性肥料产品的养分高效利用理论基础,明确根区环境和水肥调控是实现作物健康及优质高产高效的关键,而保证合适的养分供应配比、施用量、施用时间、施肥位置和良好的土壤环境是综合调控的主要内容。根系健康与土壤养分供应强度、容量及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和土壤缓冲性等存在相互影响。本文根据上述理论分析指出了肥料产品和灌溉设备结合及农化服务保障的必要性,而基于当前市场发展现状,提升水溶性肥料产业需要开展原料创新和功能挖掘,加快推动产品的农化服务,创新技术营销和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相关产品标准。文章预测功能型液体水溶性肥料 (氨基酸类、腐植酸类和有机类) 是未来最具有竞争性的水溶性肥料产品,而规模化经营会引导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产品低成本化,并逐步实现套餐施肥产品组合与技术服务的结合, 这些都可能刺激功能性水溶性肥料产品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4.
不同覆盖措施对褐土养分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不同覆盖措施对养分流失及其粒径分布的影响,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模拟了不同雨强(30,60mm/h)和不同覆盖物(枯落物、砾石)下,不同覆盖度对褐土坡面养分流失的影响,并对侵蚀土壤的粒径分布、养分流失浓度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不同覆盖措施均能有效减少土壤流失,250g/m~2的枯落物和盖度为50%的砾石覆盖可减少91%~98%和68%~91%的土壤流失。(2)褐土坡面下,被侵蚀土壤中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的浓度基本不随覆盖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速效钾的浓度随坡面覆盖度的增加可增至裸地对照组的144%~325%。(3)土壤中养分流失随坡面覆盖度增加而减少,250g/m~2的枯落物和盖度为50%的砾石覆盖可减少64%~96%和43.29%~94.39%的养分流失。(4)被侵蚀土壤的粒径显著小于侵蚀前土壤,并且侵蚀模数越大,被侵蚀土壤的粒径组成越接近于原状土。  相似文献   
995.
为了定量评价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人工林凋落物的水文功能,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浸水法,对广西六万林场福建柏纯林、福建柏+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混交林两种造林模式林下凋落物的储存量、持水特性、拦蓄特性、吸水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混交林凋落物储存量大于纯林;混交林半分解层凋落物大于未分解层凋落物,而纯林则相反。混交林凋落物自然含水率、自然含水量和最大持水量均大于纯林,而纯林凋落物最大持水率、最大拦蓄量、有效拦蓄量和有效拦蓄深均大于混交林。混交林凋落物半分解层的持水和拦蓄特性均大于未分解层,而纯林除了自然含水量外,其它则相反。福建柏人工林凋落物持水速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凋落物对最初降水的拦蓄能力较强;凋落物持水速率和吸水速率皆呈幂函数关系。因此,福建柏混交造林能更好地发挥其持水功能。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对辽梨喀木虱分布状况、潜在的危险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及危险性管理难度等进行定性和定量的风险评估,其风险评估值R=1.31,辽梨喀木虱属低度危险林业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997.
为了减少梗丝中木质素含量,改善梗丝的品质,提高其在卷烟中的应用,对Fe-CA仿酶合成的4个影响因素(摩尔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并将合成的Fe-CA仿酶对梗丝进行木质素降解,对处理前后的梗丝进行电镜扫描,并将其制成单料烟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方案条件是n(Fe~(2+))∶n(柠檬酸)为1∶1,反应温度是60℃,反应时间是40 min,pH值为6.0,此时合成率为82.1%;FeCA仿酶处理后的梗丝,木质素含量由3.49%降至1.60%,去除率达54.15%;Fe-CA仿酶处理后的梗丝表面变得更加齐整光滑,毛突减少;与对照相比,试验卷烟的香气质和香气量得到了改善,木质杂气减少,刺激性降低,品质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998.
为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油料作物中的深入应用提供参考,对蛋白质组学在花生、大豆、油菜、向日葵、棉籽、芝麻、橄榄、蓖麻等常见油料作物器官与组织、亚细胞、响应逆境及其他条件下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油料作物蛋白质组学在植物生长发育、代谢调控等生命活动规律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9.
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及腐植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通过9年水稻-小麦轮作田间定位试验,探讨南方稻麦两熟制农田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有机碳(SOC)和腐植酸(HE)的影响。试验设置仅麦秆稻季还田(W)、仅稻秆麦季还田(R)、秸秆稻麦季均还田(RW)和秸秆均不还田(CK)共4个处理。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显著(P0.05)提高了0~10 cm土层SOC,对土壤总氮(TN)无明显影响;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处理下,0~10 cm土层SOC及TN大小为WRWRCK;10~20 cm SOC及TN大小均为WCKRWR,但各处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秸秆还田处理中,0~10 cm土层土壤HE、富里酸(FA)和胡敏酸(HA)均低于CK,而在10~20 cm土层则高于CK。不同秸秆还田方式间,0~10 cm土层的HE、FA和HA以W处理为最高,其土壤腐殖化程度最大;而10~20 cm土层则以RW处理为最高,W处理的土壤腐殖化程度最小。相比其他秸秆还田模式,麦秸稻季还田能更好地提高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和腐殖质品质。  相似文献   
1000.
皂角苷对红壤和黄褐土中Pb2+、Zn2+的解吸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Pb~(2+)、Zn~(2+)污染的红壤和黄褐土为材料,以皂角苷为解吸剂,研究不同皂角苷浓度(0~20 g·L-1)、p H(3~7)、解吸次数(1~3次)下土壤中重金属的解吸效果。结果表明,随着皂角苷浓度升高,其从土壤中解吸Pb~(2+)和Zn~(2+)的量增大;皂角苷溶液p H越高,对Pb~(2+)和Zn~(2+)的解吸率越低。皂角苷对土壤中Zn~(2+)的解吸率明显高于Pb~(2+),红壤中Zn~(2+)的解吸率最高可达47%,而黄褐土中Zn~(2+)的解析率则为30%。单次解吸,红壤中含量降低最大的是酸溶态的Pb~(2+)和Zn~(2+),分别为38%和34%;可氧化态Zn~(2+)的含量下降较少,约为14%,但下降程度仍高于黄褐土。黄褐土中可还原态Pb~(2+)的含量减少最多,达26%,且各形态的解吸量均显著低于红壤。皂角苷对供试红壤中Pb~(2+)、Zn~(2+)的解吸效果好于黄褐土,可能是红壤与黄褐土的矿物组成和表面电荷性质不同所致。加入皂角苷后,红壤的Zeta电位下降,黄褐土的升高,两种土壤的Zeta电位均向零趋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