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34篇
农学   42篇
基础科学   20篇
  45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46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充分了解与掌握秦巴山区耕层土壤微量元素现状、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土壤微量元素的科学管理及土壤微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镇巴县为例,基于2010年陕西省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项目数据,采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秦巴山区耕层土壤有效态Fe、有效态Mn、有效态Cu和有效态Zn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镇巴县耕层土壤有效态Fe、Mn和Cu均属中等变异强度,变异系数介于81.38%~97.57%之间,有效态Zn属强变异强度,变异系数为117.09%;2)空间特征上,根据块金系数值,4种微量元素均表现为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县域质量分数的空间分布呈南部高、西部低格局,空间变异性是由自然因素(土壤理化性质、地形地貌和常年降水量等)和人为因素(作物熟制和村距等)共同作用而引起的;3)镇巴县耕层土壤整体有效态Cu和Fe质量分数丰富,Zn质量分数适宜,19.14% Mn缺乏(<5 mg/kg),需结合不同的耕作制度、土壤类型及其质量分数丰缺水平进行分区培肥与管理.  相似文献   
62.
为了比较4种助剂Silwet 806、红太阳A8、激健、安融乐对异丙隆防除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的增效作用及机制,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4种助剂与异丙隆混用后对菵草的生物活性及对小麦的安全性;采用仪器分析法测定4种助剂对异丙隆药液的表面张力、叶面接触角、干燥时间和在叶面上的沉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4种助剂后异丙隆防除菵草的ED90分别降低为553.11、626.31、819.93、841.54 g/hm2,但异丙隆与Silwet 806混用后对小麦安全性下降。添加4种助剂后,异丙隆药液的表面张力和叶面接触角显著降低,药液在叶面上的干燥时间缩短,沉积量增加,其中红太阳A8的上述指标显著优于激健和安融乐,能够较好地实现异丙隆减量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63.
为了明确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溴氰菊酯抗性品系对常用杀虫(螨)剂的交互抗性水平及生物适合度,为巴氏新小绥螨抗药性品系田间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应用玻片浸渍法测定了巴氏新小绥螨溴氰菊酯抗性品系对12种杀虫(螨)剂的交互抗性,采用种群生命表评价了其生长发育及繁殖情况。结果显示,相对于巴氏新小绥螨敏感品系,溴氰菊酯抗性品系(226.38倍)对供试的其他6种拟除虫菊酯类药剂均存在交互抗性,尤其对氯氟氰菊酯的交互抗性倍数最高,达到2 210.91倍。对噻虫嗪、毒死蜱和乙螨唑的交互抗性分别是116.46、110.71倍和20.43倍,对丁硫克百威、阿维菌素和哒螨灵无交互抗性。对其生物适合度研究发现,溴氰菊酯抗性品系相较于敏感品系,前若螨期和产卵前期显著缩短,产卵期和单雌总产卵量显著增加。上述结果表明,巴氏新小绥螨溴氰菊酯抗性品系对10种常用杀虫(螨)药剂产生了不同水平的交互抗性,且其繁殖率显著增加,推荐在田间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4.
基于太原市1951-2008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了霜冻的发生趋势;利用异常霜冻指标,分析了霜冻的异常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太原市平均初霜冻日为10月14日、终霜冻日为4月15日,平均无霜冻期为182天;初霜冻日在年代际间的变化较为复杂,终霜冻日则表现为50~70年代偏晚、80年代之后偏早,无霜冻期为50~70年代缩短、80年代之后延长为主的变化特点;太原市初、终霜冻日和无霜冻期的线性倾向率分别为2.2天/10年、-1.8天/10年和4.0天/10年;无霜冻期的延长趋势通过了a=0.001的显著性检验;太原市特早初霜冻发生频率为1.7%,偏早初霜冻发生频率为15.5%,特晚终霜冻发生频率为5.2%,偏晚终霜冻发生频率为6.9%;大多数异常霜冻发生在50——70年代.  相似文献   
65.
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是检测DNA多态性的一种高效的分子标记技术,该技术的运用不需要预知基因组的序列特征,可适用于任何来源和各种复杂度的DNA,兼具RFLP技术的可靠性和RAPD技术的方便性.近年来,AFLP技术已在干果遗传育种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文对AFLP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反应程序进行了介绍,综述了其在干果种质资源研究、遗传图谱构建、基因标记、分子辅助选择、基因表达等方面的应用,并对AFLP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其在干果遗传育种研究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6.
5-氨基乙酰丙酸是一种新型农药,由于其在环境中易降解,无残留,对人蓄无毒性,所以是一种无公害的绿色农药而倍受关注,在农业领域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应用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绿色除草剂、杀虫剂等方面,还可以应用到医学、有机合成等方面。本文还对其国内、外的生物方法、化学方法合成研究现状做了分析总结,为δ-ALA在农业、医学等各个领域的应用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以后δ-ALA的合成方法研究提供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7.
火龙果在广州地区的高产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9年3月开始,就广州地区种植的火龙果生长情况作了连续8年的实地观测记录,从中获取了一些较为有价值的材料,以便为有关果树管理人员提供较为客观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8.
Fisheries Science - Blue sac disease (BSD) in salmonids results in the abnormal accumulation of ascites fluid and can often lead to mass mortality. However, the symptoms and causes of BSD remain...  相似文献   
69.
对中国白兔与日本土耳兔的核型及C带进行研究比较显示,其核型染色体数均为44,性染色体xy()、xx()。按A.Ievan标准把常染色体各分为4组,两者间有所不同。两品种的C带显示,其结构异染质的多态性在品种间表现明显差异。中国白兔核型中几乎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均呈深染,大小有异;日本大耳兔则主要集中在每条染色单体二臂端部位,大小有异。另对分组不同的原因与结构异染质多态现象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0.
为了解河南省病死猪常见病原分布规律,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2017年河南省病死猪常见病原分布情况进行调查。以病死猪聚集地——无害化处理厂为采样单元,按病死猪体重进行分层抽样,采集不同阶段病死猪的扁桃体、淋巴结、肺脏、肝脏、脾脏、肾脏等样品进行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口蹄疫病毒(FMDV)、猪伪狂犬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副猪嗜血杆菌(HPS)和弓形虫(TP)的病原学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时间、空间和群间分布分析。结果显示:共检测样品526份,未检出FMDV、TGEV和PEDV,其他7种病原的检出率在0.76%~58.17%之间;春夏季节检出的病原种类较多,检出率也较高,秋冬季较少;不同区域病原种类分布情况差异较大,豫西检出病原种类最少,豫中检出病原种类最多,不同区域内各病原检出率差异较大;不同体重猪群的病原种类数量有差异,体重越小,检出病原种类越多。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常见猪病病原复杂,不同区域、不同季节、不同生长阶段猪群的病原流行情况并不一致,需通过加强监测,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