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7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22篇
  14篇
综合类   133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采用盆栽沙培法,以株系‘1-3’‘H-7’‘3-10’为材料,研究了春季(T1)、夏季遮光(T2)和夏季不遮光(T3)、秋季(T4)4个处理对红花幼苗生物学性状及有效成分黄酮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影响,以期为红花苗菜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材料‘1-3’‘H-7’‘3-10’红花幼苗的生物学性状和产量均表现为T4T1T2T3,春秋季处理与夏季处理相比差异显著;‘1-3’‘H-7’红花苗菜中黄酮质量浓度均表现为T1T4T3T2,其T1处理幼苗中黄酮质量浓度分别是T2处理的3.11、3.33倍,是T4处理的1.66、1.78倍;‘3-10’表现为T1T2T4T3,其T1处理是T3处理的3.12倍,是T2处理的1.71倍,是T4处理的1.99倍;‘1-3’‘H-7’‘3-10’红花幼苗羟基红花黄色素A质量浓度均表现为T1T4T3T2,其T1处理幼苗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是T2处理的1.81~2.26倍,是T3处理的1.52~1.80倍,T4处理幼苗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是T2处理的1.53~1.78倍,是T3处理的1.29~1.65倍,春季和夏季、秋季处理相比差异显著;红花苗菜最适合在春季生长,而且品质较好,其次是秋季;夏季无论遮光或不遮光条件下,均不适合红花苗菜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2.
伴随近年来烟草生产废弃物产量的不断增加,如何实现其资源化利用成为了热点课题。资源化处理烟草生产废弃物,则能够有效减少环境污染,与我国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符合。  相似文献   
133.
为探明芦笋两性花、雄花发育与碳氮比及氮化合物的关系,测定了芦笋两性花与雄花性别分化的前期、中期、后期3个时期花蕾的碳、氮化合物含量,并采用RNA-seq技术分析了6个样品中相关氮化合物基因的可变剪接及表达量的差异。结果发现,在性别分化的前期、中期,两性花蕾中含碳量低于雄花蕾,但含氮量却显著高于雄花蕾;在性别分化后期,两性花蕾中含碳量与雄花蕾相当,但含氮量仍然显著高于雄花蕾。可见,较低的碳氮比有利于两性花蕾中雌蕊的发育。RNA-seq测序及GO富集分析表明,有86个氮化合物相关基因只在两性花蕾中发生可变剪接,这些基因主要编码核糖体蛋白、MADS-box转录因子和一些酶类物质等,并且在性别分化的前期、中期,分别有52,47个基因表达量高于雄花蕾。这与两性花蕾中氮化合物含量高于雄花蕾的差异一致。综上所述,氮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的可变剪接及较高的表达量和较低的碳氮比有利于两性花雌蕊的发育。  相似文献   
134.
扶桑绵粉蚧部分行为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魏婷  刘慧  欧高财  肖铁光  黄玲  陈常铭 《作物研究》2010,24(4):358-360,F0002,F0003
对扶桑绵粉蚧的成虫及若虫部分行为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发现,1至2龄若虫多聚集在寄主植物的幼嫩部位取食,3龄后开始向老叶及茎部位取食,尤其是多聚集在叶片背面叶脉上取食。雄成虫一生只能行一次交配,雌成虫可多次交配,交配时间约为2 min。雄虫具有趋光性和向上性。  相似文献   
135.
不同药剂对扶桑绵粉蚧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小燕  肖铁光  黄玲  何琛 《作物研究》2010,24(2):120-121,124
利用4种药剂对检疫害虫扶桑绵粉蚧的防治效果试验表明:2.5%高效氯氰菊酯1 000倍对成虫防效1 d后达70%,5 d后防效达96.16%;对2龄若虫则以80%敌敌畏效果最好,达到100%。  相似文献   
136.
12种中药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中药对标准菌及临床分离菌的抗菌活性,为中药应用于临床,以及消除细菌耐药性的研究提供基础。采用管碟法,进行了12味中药对3种标准菌及30株临床分离菌的抑菌作用观察。结果显示,12味中药中的8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乌梅、五倍子和黄连抑菌活性最强,木耳、穿心莲、白头翁、苦参无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37.
马晶  黄玲  李学文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11):2069-2074
[目的]以UV-C结合1-MCP对香梨进行处理,研究复合处理对采后香梨果实黑斑病发生及抗性酶活性的影响,探讨UV-C结合1-MCP提高香梨采后抗病性可能机制,为采后香梨黑斑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库尔勒香梨为试验材料,室温下用1mg/kg浓度的1-MCP处理,24h后再进行紫外线UV-C处理,辐照强度为7.5 kJ/m2,辐照时间为39 min.对处理果实进行损伤接种黑斑病菌,放置于低温(-1℃)条件下贮藏,定期测量果实品质,以接种无处理果实作为对照.[结果]在整个低温储藏过程中,UV-C结合1-MCP处理的果实发病率及病斑直径均明显低于对照果实.UV-C结合1-MCP处理提高了香梨果实POD、PAL、CHT、GLU活性.[结论]UV-C结合1-MCP复合处理提高了香梨果实抗病相关酶的活性,有效抑制了香梨果实黑斑病的扩展及发病率,增强果实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38.
[目的]建立天然植物化妆品中3种动植物源致病菌的快速、敏感、特异的多重PCR诊断检验方法.[方法]设计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铜绿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in)3种菌的特异性PCR引物,通过单一、双重及三重PCR反应检测.[结果]种动植物源致病菌的单一、双重和三重PCR均成功扩增出目的片断,没有非特异性扩增.通过对人工感染膏状染发剂的PCR检测进行灵敏度验证,得出三种菌检出限:Klebsiella pneumoniae为4.5×10 CFU/mL;Pseudomonas aeruginosa为6×102 CFU/mL;Bacillus licheniformisin为1×10 CFU/mL.[结论]建立的多重PCR反应系统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为天然植物型化妆品中常见致病菌的检测提供了快速、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9.
以红花株系农家品种、‘B-1’‘1-3’‘3-10’为材料,研究不同温度(20、25、30和35℃)对红花芽菜生长特性及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25℃时4种红花种子出苗率最高且分别为95.67%、90.00%、99.00%和96.33%,红花芽菜幼苗的生长状况最好,芽菜的单株鲜质量最大分别为0.41、0.41、0.49和0.45g,百株生物学产量分别为41.00、37.49、45.56和37.40g,百株净产量分别为32.79、31.08、36.84和29.84g,20℃时红花芽菜中的功效成分黄酮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24.72和19.05mg/g,多糖质量分数较低;随着温度的升高,红花芽菜黄酮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质量分数呈下降趋势,多糖质量分数增加。20~25℃为红花芽菜生长的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140.
综述了长期施肥条件下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酶活性、群落结构和多样性4个方面的影响,发现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有利于维持和增加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同时,也探讨了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进展及其应用前景,其研究结果可为作物高效生产、养分高效利用及农田可持续发展等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