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5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30篇
  17篇
综合类   161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58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采用裂区设计,对QL11、SY2、ZD958、DH601、QL14、JD28、XY335、SD8806和DD60等10个玉米品种,在6.0×104和7.5×104 hm-2 2种密度下的群体产量及相关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耐密性好的品种,其千粒质量、穗粒数、单株产量、空秆率等产量构成因素及群体相关指标(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绿叶面积、收获指数)随密度变化的变异较小,对密度变化反应迟钝,而耐密性差的品种其个体性状随密度变化的变异较大,对密度变化反应敏感。不同密度下,玉米品种的籽粒产量与收获指数、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单株绿叶面积的关系密切,耐密型品种这3因素在不同密度下的相对值较高,可作为耐密性状选择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62.
茎秆维管束对作物机械支撑和物质运输具有重要作用。为了高通量导出作物茎秆切片的维管束参数,本研究开发了基于Labelme标注图片和Python编程语言的方法“LabelmeP1.0”。利用该方法导出了92份高粱种质资源的茎秆维管束和区域相关的26个参数。通过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从中归纳了各区域面积以及和维管束数量、大小、位置、比例和密度相关的15个参数作为核心指标。研究还发现,高粱维管束性状和农艺学性状关系密切,维管束数目、密度与穗重、粒重和一级枝梗数正相关。进一步可将资源材料分为3类,分别为矮粗薄皮、种子少和维管束大而多的类Ⅰ,高个细茎、种子少和维管束少而稀的类Ⅱ,以及矮粗厚皮、种子多和维管束数多的类Ⅲ。本研究可为禾本科作物的茎秆解剖学结构参数研究提供技术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363.
王超楠    杜崇    杨中敏  高杰 《现代农业研究》2022,(6):34-36
专业实践教学是园艺专业本科生培养的重要内容,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更新是本科生园艺思维和实践能 力培养的关键。“园艺专业生产实习”是新疆农业大学园艺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实习。针对目前园艺学专业生产实 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对园艺专业生产实习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及方式进行了总结及探索,在专业实践过程中充分 利用启发式教学,就要牢牢把握“引导”“思考”“实操”“评比”四个环节,增强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的思维能力,并取得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364.
针对目前半自动移栽机人工取投苗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控制系统复杂等问题,该研究结合当前新疆穴盘苗移栽作业模式和农艺要求,模仿人工取喂苗的方式设计了一种机械驱动式辣椒穴盘苗自动取投苗系统。该自动取投苗系统由地轮提供动力,通过穴盘进给装置的横向送苗驱动机构和纵向送苗驱动机构驱动穴盘横向、纵向准确移位,实现128穴整盘穴盘苗的自动进给,通过机械取投苗装置实现穴盘苗的自动取投。根据"己"字型穴盘进给方案和机械手取投苗轨迹与姿态要求,确定了机械取投苗装置偏转驱动机构和拔取驱动机构各构件的尺寸参数,构建了机械自动取投苗机构驱动装置的运动学模型,分析得出机械手末端位移、速度、加速度方程以及偏转、拔取驱动装置的主要参数和运动规律。为验证该系统的作业性能,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机械手取投苗轨迹和运动规律进行仿真分析,选取苗龄60d、基质含水率24.61%~31.57%的辣椒穴盘苗进行室内样机穴盘进给位移可靠性试验和取投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机械手仿真运动轨迹满足设计要求;穴盘纵向和横向进给位移与理论偏差小于1 mm,满足穴盘进给装置的供苗要求;在取投苗速度64~88株/min范围内,随着取苗速度的增加,取苗成功率、投苗成功率先增大后减少,输苗成功率总体波动较小,取投苗总成功率先增大后减少,取投苗速度80株/min时效果最佳,此时系统平均取投苗总成功率、取苗成功率、投苗成功率、输苗成功率分别为92.54%、92.93%、99.57%和100.00%,作业过程中无伤苗情况,满足穴高45 mm的辣椒穴盘苗栽植前自动进给穴盘苗、取投苗、输苗等作业要求。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机械式自动穴盘移栽机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