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林业   54篇
  1篇
综合类   5篇
园艺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大叶栎种源/家系造林早期性状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大叶栎(Castanopsis fissa)7个种源44个优树子代的造林试验表明,在幼树期(3年生)不同种源、家系的生长差异显著.初步评选出的8个优良家系平均树高增加8.31%~21.05%,平均胸径31.36%~51.78%,单株材积增加84.77%~151.85%.  相似文献   
22.
芳樟醇型樟树组培快繁优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醇含量5%以上、樟脑含量低于0.05%的芳樟组培技术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按5~8株/丛芽的剪切方式,每瓶接种5丛于MS2+6-BA 4 mg/L+IAA 1 mg/L培养基内,在温度(25±3)℃,自然散射光强3 000~5 000lx条件下,培养25天,有效芽平均39株/瓶.单芽在MS2+IAA 1.5 mg/L+IBA 1 mg/L培养基内,生根率迭93.6%,每株苗长根2~4条.小苗移栽于椰糠为主的轻型基质内,成活率达95.6%.  相似文献   
23.
油茶是我国南方主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但目前在生产上存在产量低、经济效益不显著、而且遗传品质逐渐退化等问题,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长期采用有性繁殖。为了改变目前油茶生产上的落后状况,于1982年开始,我们用广西岑溪软枝油茶优株的组培无性系上山造林,并以实生苗为对照进行试验。通过几年的试验观测,我们初步认为:  相似文献   
24.
利用ISSR标记方法鉴定5个桉树优良无性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标记方法对5个桉树优良无性系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来源于5个桉树无性系的6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75个标记,其中63个为多态性标记,多态性比率为84.0%。除广林巨尾桉9号(GLGU9)和尾巨桉32-29(DH32-29)带型基本一致,不能进行有效区分外,其他桉树优良无性系间的ISSR图谱差异均较大,易于区分,可用于桉树无性系的鉴定。利用具有多态性的ISSR标记,对5个桉树优良无性系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遗传距离最远的是湘邓1号(XD1)和广林柳窿桉9号(GLSE9),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667。  相似文献   
25.
山苍子芽器官组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山苍子成年树1年生茎段芽为外植体,进行了组培快繁技术实验。结果表明,筛选适宜芽培养的基本培养基以改良MS〔MS+Ca(NO3)2380 mg.L-1+H3BO38.2 mg.L-1〕为佳,增殖培养基以改良MS+BA1.5 mg.L-1+IBA0.2 mg.L-1+VC10 mg.L-1+蔗糖10 000 mg.L-1为佳。在2 000~4 000 lux自然散射光照条件下,山苍子的GLLC-4号、GLLC-3号、GLLC-1号芽继代培养28天,增殖系数分别为5.6、3.1、4.8。  相似文献   
26.
黄冕林场大叶栎不同种源/家系子代林的测定结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位于广西柳州市的黄冕林场进行了大叶栎9个种源、51个家系的子代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其子代试验林的3年生幼林期,不同种源、家系大叶栎林木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等生长性状存在显著差异,据此采用综合评定法从大叶栎种源中初选出14个大叶栎优良家系。所初选的这14个大叶栎优良家系,其3年生子代幼林林木的3个生长性状与最差家系相比,平均树高增长率为23.61%~3.3.33%,平均胸径增长率为37.15%-49.54%,单株材积增长率为124.4-5%~177.84%。  相似文献   
27.
影响尾赤桉组培苗生根率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对尾赤桉组 (Eucalyptusurophylla×E camaldulensis)组培苗不定根形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激素组合为 :IBA 1 2 +IAA 1 8时 ,组培苗生根率最高 ,为 94 6 7%。两种继代培养基的交替使用 ,对提高生根率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8.
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优良无性系柳327组培继代芽为材料,进行不定根诱导试验,结果表明,IBA对柳327无性系不定根诱导起主导作用,基本培养基起次要作用.将培养了35天,高2.5 ~4 cm的壮芽,扦插于1/2改良ER +2 mg/LIBA +2 mg/LIAA +VC 20 mg/L培养基,培养20天,生根率达97.1%.  相似文献   
29.
以3个试点53个家系的大叶栎试验林为研究材料,分析了4年生大叶栎家系间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1)家系对苍梧试验点的胸径生长无显著影响,对苍梧试验点的材积生长有显著影响,对苍梧试验点的树高生长和黄冕、派阳山试验点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均有极显著影响。(2)初步选出的10个优良家系平远11、通道09、融水05、明溪05、融水01、平远01、融水09、融水04、苍梧05和融水08,综合评定值最高的家系平远11的胸径、苗高和材积分别为未入选家系平均值的1.21倍、1.08倍、1.61倍,分别为最差家系苍梧07的1.84倍、1.42倍、5.01倍。  相似文献   
30.
荸荠再生球茎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荸荠球茎芽为外植体,进行丛生芽、球茎再生诱导和培养的研究。以N6+BA1.5mg/L+KT0.1mg/L+NAA0.2mg/L培养基诱导丛生芽;N6+BA0.5mg/L+IAA0.2mg/L培养基培养小球茎,平均每株幼苗长出小球茎10.1个;培养基中添加0.5%AC,平均每株幼苗长出小球茎增加到13.3个,每株小球茎鲜重0.5g以上的有9.2个;取小球茎烘干至含水量6096时,在5~8℃低温黑暗条件储存6个月,仍有9096发芽率;栽植小球茎并培育出的荸荠,单荠重、荠径与对照比均达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