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林业   54篇
  1篇
综合类   5篇
园艺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油茶单芽组培生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本培养基、培养温度、光照强度、单芽形态和激素等因素对油茶岑软2号无性系组培苗生根影响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1/2ER为油茶组织培养最适基本培养基;ABT60.5 mg/L+IAA 2.0 mg/L+NAA0.8 mg/L为最优的激素浓度组合,组培单芽培养40天生根率达93.7%,每个单芽长根3~4条;在室温28℃±2℃,光强2 500~3 500 Lx条件下利于油茶组培苗的生根,生根率高达97.8%。  相似文献   
12.
柳窿桉组培苗幼态枝扦插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500mg/L的奈乙酸(NAA)、吲哚丁酸(IBA)、生根粉(ABT)和500、300、200mg/L的生根粉(ABT)对柳窿桉组培苗动态枝的处理以及在不同季节进行扦插生根试验,结果以ABT 300mg/L处理的插穗生根效果好,生根率达到90%以上,在3月份扦插的插穗生根最快,出圃率高。  相似文献   
13.
大叶栎优树选择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5株优势木和平均木对比法,在广西、广东、福建、湖南4省(区)7个县的大叶栎天然次生林中,共初选出大叶栎优树66株,优势木330株。经统计分析,确定大叶栎天然次生林中的大叶栎优树选择标准为:其树高应超过优势木平均树高的11%,胸径应超过优势木平均胸径的22%,材积应超过优势木平均材积的64%。该标准适用于大叶栎天然分布区用材林大叶栎优树选择。  相似文献   
14.
几个桉树优良无性系的ISSR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PCR方法对尾叶桉广林4号、巨尾桉广林5号、巨尾桉广林9号3个优良桉树品种(无性系)及粗皮桉的34个个体进行了基因组多态性分析,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4个多态性引物用于正式扩增,共扩增出63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DNA条带54条,占其总扩增带数的85.7 %,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的数目为13.5条.实验不仅检测到3组无性系之间、无性系和实生苗之间的特异性条带,还根据ISSR扩增结果,利用UPGMA法构建了3个桉树品种(无性系)及1个桉树外缘种的聚类树状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种间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尾圆桉优良单株萌芽条作外植体,通过对外植体腋芽诱导,芽生长分化培养再生植株的试验,筛选出始芽萌动、丛芽增殖、壮苗培养,不定根诱导等各培养阶段适宜的培养基;继代芽增殖倍数3.2倍/30 d,单芽诱导生根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在广西3个试验点对收集于广西、广东、湖南、福建及海南的9个大叶栎种源进行优良种源选择试验,结果表明:(1)种源间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均达极显著水平。(2)初步选出两个优良种源,即广西融水种源(ZY5)和广西苍梧种源(ZY7)。该两个优良种源与最差种源海南乐东种源(ZY6)比较,平均树高增加27.80%~29.47%,平均胸径增加29.97%~31.86%,单株材积增加119.32%~123.47%;与种源总体平均数比较,平均树高增加8.12%~9.53%,平均胸径增加6.91%~8.46%,单株材积增加20.24%~22.52%。  相似文献   
17.
以油茶优良无性系组培继代芽为接穗,普通油茶种子培育的胚芽为砧木,研究田间嫁接培养再生植株技术。结果表明:选取3.0 cm长以上优质油茶组培继代芽,采用劈接法嫁接,锡箔绑扎接口,塑料薄膜密封的棚内培养,在每年2—5月和11—12月里嫁接,成活率为88.2%~98.3%。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柳桉×窿缘桉杂种F_1代的萌芽条顶梢的接种及丛生芽的诱导技术,并对丛生芽的增殖、生根和移栽进行了研究;初步确定了改良MS+BA0.5-1mg/L+IBA0.3-0.5mg/L+蔗糖40克/L+琼脂5克/L为增殖培养基;并对丛生芽培养的光照及生根、移栽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油茶的组织培养与大田栽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茶长期使用有性繁殖,引起了品种类型的变异与退化,这是目前油茶低产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保持油茶良种的优良性状,用油茶优树的器官、组织和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在油茶生产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从1979年开始,研究了油茶胚状体、假珠茅成苗过程及腋生枝快速繁殖等再生方式,形成了大量油茶优树的组培苗,又于1982年研究了组培苗移栽成活的方法,并观察了上山造林的情况。实践表明,用组培和快速繁殖的小苗上山造林后,各项生长指标均等于或超过实生苗。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激素及基本培养基组合对韦赤桉(Eucalyptus wetarensis×E.camaldulensis)继代培养的影响,筛选出两种适宜韦赤桉继代培养的培养基WC-1(Nitsch+BA0.18+IAA0.15)和WC-2(N-2+BA0.05+IAA0.10),它们的交替使用,有利于在韦赤桉继代过程产生丛生芽及壮苗,有利于后续的生根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