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10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14篇
综合类   2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6 毫秒
141.
<正> 电子计算机能不能用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怎样用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我们在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吴富桢讲师的指导下,采用TQ-16电子计算机对广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一次复查内业计算作了一些尝试,想摸索一条路子。广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于1977年10月至11月初查,1978年10月至11月进行了第一次复查,  相似文献   
142.
杉木物候期地理变化规律及其与生产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温远光  刘世荣 《林业科学》1994,30(4):313-319
在广泛收集杉木物候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杉木物候期地理变化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寻求生产力与生长期的相关关系。主要结果:揭示了杉木物侯期的地理分布规律,并建立了杉木主要物候期地理空间分布的数学模型。指出杉木生长期长度与生产力呈二次曲线关系,主梢生长期在200-250天时(中带,生产力较高,为8—18t/ha·a:主梢生长期高于250天(南带)或低于200天(北带),生产力较低,为3—8t/ha·a。这是杉木的生态遗传性和产区的环境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3.
卧龙巴郎山流域大气降水与河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巴朗山流域皮条河河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分析,并与同期降水中氢氧同位素进行比较,研究了河水和降水氢氧同位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卧龙地区皮条河河水(δD~δ18O线性关系为:(δD = 3.888δ18O-45.614(R2= 0.494,p<0.05,n=61).河水δD、δ18O变化幅度远小于降水δD、δ18O值的变化幅度.河水氘过量参数(d)与大气降水的氘过量参数(d)的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冬春季氘过量参数(d)值较高,而夏秋季较低.(2)不同的季节,雪水和冰雪融水补给河水不同,雪水和冰雪融水补给河水主要发生在11月至翌年6月.(3)当降水量在0~10 mm时,降水δD、δ18O 的升高(或降低)引起河水δD、δ18O升高(或降低),这种影响在降水后第3天滞后发生.当降水量在10~20 mm时,降水δD、δ18O的升高或降低引起河水δD、δ18O升高或降低,这种影响在降水后第2天滞后发生.降水量在20~30 mm时,这种影响在降水后第1~2天发生.这表明河水δD、δ18O的响应时间与降水强度紧密相关,显示出发育良好的亚高山暗针叶林植被结构有利于土壤对降水的吸收、渗透和运移,从而调节和补充河川径流.  相似文献   
144.
宝天曼落叶阔叶林种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基于 2× 2联列表 ,应用X2 统计量度量、共同出现百分率和联结系数等公式测定了河南宝天曼保护区海拔 1 1 50~ 1 50 0m范围落叶阔叶林的 2 0种主要乔木和 2 6种主要灌木种群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 :在该区森林植被研究中 ,以X2 检验为基础 ,结合共同出现百分率PC和联结系数AC来测定植物种群的联结性 ,效果较好。种间正联结性越强 ,其生态位重叠值越大 ,种间负联结性越强 ,其生态位重叠值越小。根据种间联结特征 ,将 2 0种主要乔木划分为 4个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145.
米亚罗亚高山草甸冬春两季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土壤动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物质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还对土壤质量或健康状况起指示作用。为了掌握川西北亚高山草甸土壤动物群落的特征,于2007年11月和2008年4月对米亚罗地区的亚高山草甸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320只,隶属2门4纲15类(目),优势类群为双翅目幼虫、鞘翅目幼虫和鞘翅目成虫;中小型土壤动物6 081只,隶属4门7纲16类(目),优势类群为线虫类。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在冬春两季有较大差异,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数在冬春两季节间无显著变化(P>0.05);多样性指数中,仅有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指数在春冬两季出现显著下降(P<0.05);大型和中小型土壤动物在垂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季节变化不显著(P>0.05)。与我国北方草原的土壤动物群落相比,川西北米亚罗亚高山草甸的土壤动物群落不仅在物种组成上有较大的差异,而且个体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6.
中国硬叶常绿高山栎类植物的分类与现代地理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硬叶常绿高山栎类植物是指壳斗科栎亚属中的高山栎组(Quercus subgenus Quercus sect.Brachylepides)的8种植物及1个存疑种,巴东栎组(Quercus subgenus Quercus sect.Engleriana)的7种植物.本文依据已有的文献和多年的野外考察,综述了中国硬叶常绿高山栎类植物的分类及种类.同时,阐述了硬叶常绿高山栎类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系统研究和解释这类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力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7.
我国天然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主体,天然林总面积为10934万hm^2,约占有林地和疏林地面积的75%。天然林生态系统结构复杂,功能,生态稳定性高,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对改善大江河流域乃至全国生态环境,保障农业持续稳产、高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天然林的概念、分类原则,分析了天然林原现状,探讨了天然林保护及可持续经营的理论,并提出了天然林保护与经营急需的技术体系,为国家实施天  相似文献   
148.
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的基本途径及其生态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合分析了长江上游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自然灾害、水资源、土地沙化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现状及其变化,论证了构建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因地制宜、乡土树种筛选、人工林纯林化、现有林保护及造林规划等方面充分论述了现实存在的问题及误区。最后,提出了建设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的生态对策和基本途径,即(1)对长江上游地区进行科学合理的生态功能划分,初步划分为6个生态功能区;(2)保护现有林,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管理、监测和保护体系;(3)加强造林困难地带植被的保护。促进森林植被的恢复;(4)构建以生态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的生态公益防护骨架体系,以提高植被覆盖率为最终目标;(5)增加现有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6)应着重对干热干旱河谷、高海拔生态脆弱区等困难地带植被恢复与重建树种选择与培育以及乡土树种和资源植物的选择与栽培等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9.
【目的】探究影响木材密度的解剖学机制,揭示茎叶解剖和生理性状的协同与权衡关系,有助于阐明不同树种适应环境的生理生态机制。【方法】选择宝天曼天然林中常见的8种落叶阔叶树,测定木材密度、木质部导管及纤维等解剖性状、叶片压力-容积曲线参数等21个茎叶性状,探究决定木材密度的解剖学性状,分析茎叶性状的协同和权衡关系。【结果】1) 8个树种的木材密度与组成木质部的导管、薄壁组织和纤维组织这3大组织的比例都不相关,更多受到纤维细胞性状的影响。2)对木材密度影响最大的木质部性状是纤维细胞腔占横截面的比例,其次是纤维细胞壁占纤维细胞的比例、纤维细胞壁厚与腔直径比、纤维细胞壁厚度等性状。3)木材密度与叶片单叶面积、失膨压时相对含水量和弹性模量呈负相关。4)失膨压时相对含水量与导管水力直径、最大导管直径、平均导管直径、纤维细胞腔面积、纤维细胞腔直径呈正相关;与导管密度、纤维细胞壁厚与腔直径比、纤维细胞壁占横截面比例呈负相关。【结论】木材密度主要由纤维细胞性状决定,而非导管和薄壁组织性状;高的叶片忍耐失水能力耦合于致密的茎纤维细胞和木材密度。  相似文献   
150.
对水产品中多环芳烃的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液相色谱法,并对两种检测技术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