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30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2篇
  11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63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对弥勒苣苔的影响,以其2 a生苗木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5%、10%、15%)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分别观测各处理形态指标和测定相关生理指标.结果显示:(1)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弥勒苣苔叶片表现不同程度的卷曲,第8 d植株受害最重;(2)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丙二醛(MDA)...  相似文献   
62.
通过测定崇明岛不同功能区(农场、普通农业区、城镇和自然保护区)表层土壤样品中的有机氯农药(OCPs),对其残留现状、来源和潜在生态风险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区土壤中OCPs残留水平为农场(39.2 ng·g~(-1))>普通农业区(8.0 ng·g~(-1))>城镇区(6.7 ng·g~(-1))>自然保护区(4.7 ng·g~(-1)).与HCHs相比,DDTs残留污染要较高一些.不同功能地区土壤中HCHs没有新的污染源,而DDTs则仍有少量新污染源输入.农场(前进农场、富民农场)和城镇(堡镇长江边湿地)表层土壤中DDTs对鸟类和生物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而普通农业区和自然保护区土壤中DDTs对该地区鸟类生态风险则较低.  相似文献   
63.
杨波  何俊 《湖南农机》2016,(1):47-49
利用Hyperworks软件平台,建立车架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然后以此为基础对车架进行尺寸优化设计,以车架横纵梁的厚度作为设计变量,车架总质量最小作为优化目标,通过优化迭代得到结构尺寸最优的车架.通过优化迭代计算,新车架的总质量减少了22.9%,通过优化前后性能的对比分析,优化后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4.
“天敌释放”是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重要机制之一。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是一个世界性的外来入侵种,在原产地有多种天敌昆虫。本文初步研究了喜旱莲子草在入侵地的昆虫群落物种多样性、天敌昆虫类型及虫食特征。对生长在天目山低海拔地区的池塘和陆地2类生境中的喜旱莲子草单优势种群落中的昼行性昆虫群落进行了取样调查。采用扫网法捕捉昆虫,并对网捕昆虫鉴定至科;种名没有鉴定,但每科下均为1种。主要结果是:在样地中共捕获昼行性昆虫58头,隶属于5目6科6种。样本数量较多的有,蝗科(40%)、蝇科(22%)和卷蛾科(12%)。除昆虫密度外(1.8头.m^-2与4.3头.m^-2),水、陆2类生境中昆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6和5)、多样性指数(2.25和2.09)和均匀度指数(1.26和1.30)均无明显差异。取食喜旱莲子草的昆虫只有蝗科和卷蛾科各1种。水、陆生境下叶片虫食类型有差异,水生生境中以缘食状或孔洞状为主(蝗虫所食),而陆生生境中以缘食状和透明膜状为主(蝗虫与蛾类所食)。与文献中报道的喜旱莲子草原产地天敌昆虫群落的结果比较可知,入侵中国的喜旱莲子草在天敌昆虫物种丰富度及专化天敌昆虫种类两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天敌释放”效应。失去天敌昆虫的"下行"控制作用可能是其成功入侵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5.
为了改善传统香肚制作周期长,风味单一的不足,本研究添加鸭肉与猪肉混合,以木糖葡萄球菌和嗜酸乳杆菌为发酵菌种,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发酵香肚工艺条件,并对发酵香肚的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发酵香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鸭肉、猪肉添加比例1∶1、木糖葡萄球菌∶嗜酸乳杆菌菌种配比1∶2、发酵温度20℃、发酵时间16 h,此条件下制得的发酵香肚具有较好的感官特性和抗氧化性。发酵香肚游离氨基酸中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较高。挥发性风味物质检测出74种,主要为芳香族化合物、萜烯类和醛类。其中,茴香脑、右旋柠檬烯、己醛和苯甲醛是发酵香肚成品的主要风味成分。与市售香肚相比,发酵香肚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显著增多。本研究为香肚的发酵工艺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6.
盐穴地下储气库常面临地表沉降、盐岩破坏、气体渗漏及腔体收缩过快等安全稳定性问题。为了监测盐穴储气库注水排卤和注气排卤过程中的腔体稳定性,确保储气库安全平稳运行,利用实时微地震技术对金坛盐穴储气库连续监测12天,通过在井下布置高精度检波器,接收生产过程中的微地震事件,研究储气库造腔及注采气过程中微地震事件诱发因素,综合分析不同微地震信号特征。研究表明:检波器位于3层套管中导致储气库微地震信号衰减严重,特别是套管间环空液体对横波的阻碍;观察到的一些微地震事件可能为腔壁垮塌或破裂诱发所致,注水排卤工艺参数变化会引起微地震信号突然增多,统计微地震信号数量认为当前的生产工艺参数可以满足储气库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67.
调查了秦皇岛的旅游资源,详细分析了包括昌黎黄金海岸、北戴河海滨湿地、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地质旅游资源的自然旅游资源,包括秦文化、长城文化、孤竹文化、海滨文化的人文旅游资源。将秦皇岛旅游业发展现状总结为网上宣传不足、环境恶化、地质资源利用不足,就此提出秦皇岛旅游业建设的构想,强调加大宣传、打造独特主流旅游品牌、开发亲民旅游线路、加强环境保护、改善旅游季节性差异、社区参与。旨在将秦皇岛打造成为闻名世界的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68.
基于根微形态测定土壤Zn对大麦的毒性阈值及其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随着对污染土壤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受污染土壤生态风险评价的内容也在不断深入。目前,污染土壤风险评价毒性测试逐渐由单物种测试为基础的生态风险评价发展为基于物种敏感性分布的区域种群毒性测试;毒性中除了要包含测试物种的整个生命周期,还需要增加不同敏感的测试终点。基于不同测试终点的毒理学数据对于评价污染土壤中Zn的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根系生态是基于生态效应法推导土壤中重金属生态风险阈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中以大麦根尖数、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平均直径为评价终点,研究污染土壤中Zn对大麦根微形态的毒性阈值及其与土壤性质间的量化关系,以期为中国Zn污染土壤的环境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了8种不同性质的农田土壤,外源添加不同浓度Zn后进行盆栽试验,利用STD1600 Epson根系扫描仪测定不同根微形态指标,结合Log-logistic剂量-效应曲线测定基于不同根微形态为终点的毒性阈值(EC_(10),EC_(50)),建立基于土壤性质的Zn毒性预测模型。【结果】土壤Zn污染对不同根微形态指标的毒性阈值存在较大差异,基于大麦根尖数、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平均直径的有机碳(EC_(10))和阳离子交换量EC_(50)均值分别为228、295、335、261 mg·kg~(-1)及702、779、837、739 mg·kg~(-1),以根尖数测定的EC值最低,根表面积的EC值最高,即根尖数指标对土壤Zn毒性最敏感。不同土壤中,EC_(10)值的变异系数(34.1%)大于EC_(50)(21.6%),而4种不同测试指标中,基于大麦根表面积测定的变异系数最大,EC_(10)和EC_(50)的变异系数分别达到43.4%和23.2%。土壤pH、有机碳(OC)、阳离子交换量(CEC)与Zn的毒性阈值EC_x(x=10,50)呈正相关关系,其中pH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不同的根微形态指标中,土壤Zn污染对大麦根尖的毒性最敏感;基于pH、CEC、OC的预测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土壤中Zn的大麦毒性阈值。  相似文献   
69.
复合天然添加剂对鹌鹑蛋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300只10月龄产蛋鹌鹑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A饲喂全价基础日粮,试验组B添加0.5%的含有红椒粉和油菜花粉的天然添加剂,试验组C添加0.5%的含有红椒粉和甜茶粉的天然添加剂,试验期15天。测定第0、5、10、15天的蛋重、蛋形指数、蛋壳厚度、蛋黄指数及蛋黄色泽度(RCF)。结果表明:B和C蛋黄色泽度明显高于A(P〈0.01),同时B高于C(P〈0.05);B和C蛋黄指数显著高于A(P〈0.05,P〈0.01),且第15天时B显著高于C(P〈0.05);蛋重、蛋形指数和蛋壳厚度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说明:该两种复合天然添加剂能够明显提高鹌鹑蛋黄色泽度和蛋黄指数。  相似文献   
70.
采用对峙培养法和混合法,分别测试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uzirum)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对印度橡胶榕(Ficus elastica)白绢病致病菌齐整小核菌的抑制作用;分析8种杀菌剂(咯菌腈、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啶氧菌酯、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多菌灵)与木霉的相容性以及对白绢病菌的毒力,测试木霉与啶氧菌酯联用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2种木霉处理后72 h,对峙法抑菌率分别为56.72%和58.01%,混合法抑菌率最高分别为64.52%和60.4%;50%醚菌酯与2种木霉的相容性较高;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和吡唑醚菌酯对橡胶榕白绢病菌毒力较强,EC50分别为0.07、0.07、0.10 ?g/mL;哈茨木霉与啶氧菌酯联用,混合法处理的EC50为0.03 ?g/mL。木霉与啶氧菌酯联用的抑菌效果比单用药剂或菌剂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