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2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362篇
林业   365篇
农学   109篇
基础科学   176篇
  2100篇
综合类   738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129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22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87篇
  2016年   214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将Copula函数与高效蒙特卡洛方法结合,提出了含相关随机变量的边坡可靠度高效分析方法。以两个岩质边坡稳定性问题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于直接蒙特卡洛方法在保证边坡失效概率的准确性的同时计算效率更高。Copula函数可以构造出具有不同相关结构的岩土体参数的联合概率分布,与高效蒙特卡洛方法(即蒙特卡洛重要抽样方法和子集模拟)结合能高效地处理含多种相关随机变量的边坡可靠度计算问题,相比于现行的Nataf变换方法结果更能体现岩土边坡真实稳定性。此外,该方法也能高效地计算含有复杂的隐式功能函数的边坡可靠度,研究成果拓展了高效蒙特卡洛方法在边坡可靠度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正非林火蔓延模型是目前国内比较先进的森林火灾蔓延模型,但是由于林火行为的复杂性,此模型在准确率和普适性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本文结合已有的成果进一步改进王正非模型,增加了可燃物湿度对林火蔓延速度的影响,改进了林火初始速度的计算方式。针对各种坡度对林火蔓延行为的影响给出了一个计算公式。与改进前相比,改进后的模型使其对林火蔓延情况的预估更为精准。  相似文献   
3.
不同植被措施下排土场边坡细沟发育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恢复年限植被措施对煤矿排土场边坡水土流失的防治效应,采用样方调查法,以内蒙古准格尔旗永利煤矿矿区排土场边坡为研究对象,以裸露边坡(CK)为对照,研究不同恢复年限(1a、3a、5 a)的沙柳方格+沙棘+沙打旺(SHA)和沙柳方格+沙打旺(SA)2种措施对细沟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1a时CK、SHA与SA措施细沟宽度均集中分布在4~8 cm,细沟深度均集中分布在2~4 cm;3 a时CK、SHA与SA措施细沟宽度则集中分布在4~8 cm、8~12 cm、4~8 cm,细沟深度均集中分布在4~6 cm;5 a时CK与SHA措施细沟宽度均集中分布在8~12 cm,而细沟深度则集中分布在4~6 cm和8~14 cm;(2)CK(1~5 a)、SHA措施(1~5 a)和SA措施(1~3 a)的细沟平均宽分别为7.57~11.35 cm、7.58~13.31 cm和5.57~6.14 cm,细沟平均深分别为3.38~6.23 cm、4.19~10.34 cm、2.59~4.24 cm,三者的细沟平均宽深比分别为2.39、2.12和2.05,平均细沟密度分别为1.52~5.25 m·m–2、1.42~1.68 m·m–2和1.88~2.25 m·m–2;(3)1 a时CK、SHA和SA措施的细沟宽深比随坡长变化幅度较大,随着恢复年限增加,宽深比则呈下降趋势,CK、SHA措施和SA措施的细沟密度和细沟侵蚀量均随坡长增加呈增大趋势;(4)与CK相比,1 a时SHA和SA措施边坡细沟侵蚀模数分别减小25.0%和25.86%,两种措施减蚀效果差别不大,而3 a时则分别减小了61.73%和35.31%,SHA措施减蚀效果显著增强。研究结果可以为矿区排土场边坡的植被合理布设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极端暴雨条件下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蓄水能力和入渗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下垫面环境条件的变化可能对流域水文过程、水文通量、水量平衡以及生态系统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极端暴雨条件下剖面土壤蓄水能力和入渗规律,对于阐明流域产汇流过程和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采用土壤墒情仪对陕北"7·26"特大暴雨事件下黄土丘陵沟壑区草地剖面土壤水分进行了实时动态监测,分析了极端暴雨条件下剖面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和蓄水过程,利用Horton入渗模型模拟了剖面土壤水分湿润锋的运动过程,揭示了极端暴雨条件下剖面土壤水分的入渗规律。结果表明:(1)极端暴雨条件下,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草地不同深度层次土壤水分与降雨过程的响应不同,具有层次性和明显的滞后效应,其中,0~140 cm是影响该地区土壤水文过程的关键层次;(2)土壤水分再分配结束时,湿润锋最深深度达140 cm,土壤蓄水量达225.99 mm,较降雨前95.37 mm增加了1.37倍;(3)极端暴雨过程中湿润锋的运动随时间呈对数递减关系,其稳渗速率随容重增加而减小,呈指数函数递减;(4)极端降雨过程中该地区坡面草地的产流机制仍以超渗产流为主,对于揭示流域的产汇流机制和完善水文预报模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Succession is one of the central themes of ecology;howeve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boveground plant communities and underground soils during secondary succession remains unclear.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the composition of plant community,plant-soil C:N:P stoichiometry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during secondary succession after the abandonment of farmlands for 0,10,20,30,40 and 50 a in China,2016.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osition of plant communities was most diverse in the farmlands after secondary succession for 20 and 50 a.Soil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 contents slightly decreased after secondary succession for 30 a,but bot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farmland(31.21%-139.10%and 24.24%-121.21%,respectively).Moreover,C:N ratios of soil and microbe greatly contributed to the changes in plant community composition during secondary succession of abandoned farmlands,explaining 35.70%of the total variation.Particularly,soil C:N ratio was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the Shannon-Wiener index.This study provides the evidence of synchronous evolution between plant community and soil during secondary succession and C:N ratio is an important linkage between them.  相似文献   
6.
将Ⅳ索12型索道应用于狭长工作面的采石场的石材搬运和装车作业。该索道系统中闽林721绞盘机的摩擦卷筒、跑车及游动滑车都进行了改装设计使其达到4倍增力起重、双向牵引,最大起重量可达9t。实践表明在特殊困难地形将林业索道用于采石场作业有明显效益。  相似文献   
7.
TheApplicationofGIsinSmallWatershedClassificationinLoessPlateauZhuJinzhao,WuBin,BiHuaxing,ZhouChangqingCollegeofSoilandWaterC...  相似文献   
8.
高等级公路生物护坡工程模式设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高等级公路边坡的土体特性 ,将边坡分成硬质材料覆盖坡面、松软基质坡面、紧实基质坡面三种类型 ,按照不同类型边坡的土壤组成结构、坡角大小及物种选择的理论依据和生物护坡工程实践 ,提出了各类型的边坡应采取的绿化施工手段及物种选择与组合搭配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9.
高等级公路植被护坡工程技术发展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依据恢复生态学原理,在探讨植被护坡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对高等级公路植被护坡工程技术中的生物治理和工程治理进行分析,提出了植被护坡工程设计原则、技术发展趋势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12a大田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在自然降水条件、冬小麦—大豆轮作(或休闲)种植制度下,0~400cm土娄土剖面硝态氮分布与积累的特点。结果表明,长期单施氮肥,氮的表观利用率特别低,仅0.51%,氮肥配施钾、磷肥,氮的表观利用率为25%~35%,氮磷钾平衡施肥及配施有机肥,氮的表观利用率达到50%;施N肥方式显著影响土壤硝态氮积累和淋移,旱地土娄土长期单施化学氮肥或氮钾、氮磷、氮磷钾肥使土壤NO-3-N大量积累和淋移;氮磷钾与有机肥的配合施用能有效地缓解土壤对硝态氮的积累,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