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17篇
  8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找寻冰雹天气发生的原因及对农业的影响,利用多普勒雷达的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等产品,结合高低空环流形势及地面资料,对发生在长治市2016 年6 月13 日的强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冰雹天气是由高空冷槽和与地面暖低压共同作用结果;(2)强回波与三体散射(TBSS)对提前预报强冰雹有较好的指示意义;速度场的辐合辐散可以判断回波未来发展趋势,增强预判准确性;当TBSS出现一定的持续性时,TBSS可以作为强冰雹预警的辅助指标;VIL是判别冰雹的有效工具之一,且对冰雹的预报有较好的指示作用;(3)加强冰雹监测,通过及时的“点”监测,实现“面”预警,是减少冰雹对农业生产造成灾害的一种有效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2.
There is a strong economic incentive to reduce mite-vectored virus outbreaks. Most outbreaks in the central High Plains of the United States occur in the presence of volunteer wheat that emerges before harvest as a result of hail storms. This study provide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developing a risk map for wheat diseases caused by mite-vectored viruses based on pre-harvest hail events. Traditional methods that use NDVI were found to be unsuitable due to low chlorophyll content in wheat at harvest. Site-level hyperspectral reflectance from mechanically hailed wheat showed increased canopy albedo. Therefore, any increase in NIR combined with large increases in red reflectance near harvest can be used to assign some level of risk. The regional model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utilized Landsat TM/ETM+ data and MODIS imagery to help gap-fill missing data. NOAA hail maps that estimate hail size were used to refine the area most likely at risk. The date range for each year was shifted to account for annual variations in crop phenology based on USDA Agriculture statistics for percent harvest of wheat. Between 2003 and 2013, there was a moderate trend (R2 = 0.72) between the county-level insurance claims for Cheyenne County, Nebraska and the area determined to be at risk by the model (excluding the NOAA hail size product due to limited availability) when years with low hail claims (<400 ha) were excluded.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potential of an operational risk map for mite-vectored viruses due to pre-season hail events.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常规高空资料、地面实况资料和雷达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变化特征等方面对2020年5月23日发生在龙口市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雹过程主要是在冷涡横槽和地面气旋的共同影响下发生的;充足的水汽条件,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条件以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动力条件是强对流天气产生的基础。可充分利用冰雹天气在雷达反射率和VIL图上的明显特征来做临近的预报预警服务。  相似文献   
4.
根据渭北高原苹果26个基地县1958~1980年冰雹史料和千阳历年的苹果产量, 并用Mapinfo6.0作专题图,研究了陕西苹果基地县冰雹的时空分布规律对苹果生产的影响。 应做好冰雹预报、预防和雹后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黑龙江省冰雹灾害的历史特征,基于灰色理论和气象灾害普查资料对黑龙江省冰雹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冰雹灾害主要发生在5~9月份,4月和10月发生较少,以5~6月最多,7、9月次之。冰雹频次随着时间推移有缓慢减少的趋势,冰雹导致的农作物受灾面积和可比经济损失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以前较多,中期减少,后期略有增加。黑龙江省冰雹灾害划分为重雹灾区、中雹灾区、轻雹灾区和微雹灾区。重雹灾区包括佳木斯市、绥化市、鸡西市、黑河市、鹤岗市、哈尔滨市和齐齐哈尔市;轻雹灾区和微雹灾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的伊春市和大兴安岭地区。重灾区是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人口密集,气象灾害的承载体极其脆弱;轻灾区以林业为主,农业种植面积非常小,而且人口密度相对稀疏,因此冰雹灾害影响较轻。  相似文献   
6.
利用MICAPS再生图像资料、ECMWF_FINE模式与多普勒雷达探测等图像产品资料,对在2016年4月17日三江镇发生的一次小范围强对流过程的天气环流背景、各物理量及多普勒雷达回波变化过程进行一次简单的短临预报思路浅析,结果展示为:本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环流背景复杂;大量的不稳定能量集聚与适合的0℃层与-20℃层为冰雹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存在下湿上干的不稳定层结与强烈的风速辐合通道加上适宜的风切变环境和地形抬升作用;雷达组合反照率与雷暴中心VIL的回波特征预示了本次冰雹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冰雹时空特点及冰雹过程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51—2013年50站天气现象观测资料、冰雹灾情资料,分析了吉林省冰雹的时空特征,利用灰色关联度、百分位数、正态分布等方法建立了冰雹过程指数、冰雹过程评估等级指标、气候重现期指标。结果表明:吉林省1957—1986年为冰雹偏多阶段,1951—1956年、1987—2013年为偏少阶段;冰雹多发生在春夏之交;日内多发生在午后到傍晚前后,夜间较少出现;空间分布呈东西少、中南部地区多的特点。冰雹过程的时间变化规律和冰雹时间发生规律类似。对冰雹过程不仅可以进行排位、等级、气候重现期等方面的评估,还可以进行持续日数、覆盖范围、持续时间、最大冰雹直径等的评估,可操作性强,实现了在实际业务中对冰雹过程多角度快速评估的目的,对提高冰雹过程的应急响应和服务能力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风廓线雷达资料在沈阳冰雹天气过程中的分析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利用风廓线雷达的基本产品、Micaps实况资料和区域自动站资料,对沈阳城区发生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冰雹是在冷涡背景下,高空存在横槽、逆温,触发的局地的强对流天气过程。降雹前高空由西北风转为偏西风,预示着横槽的到来,风廓线雷达对冷空气侵入的判别提前于常规观测资料。1000 m以下水平风的变化与降雹时间及强度有较好的对应。高空水平风速≥12 m/s的风速带在降雹前1h达到峰值。高空急流区在冰雹发生前20~25min出现急流动量下传,为冰雹的产生提供动力条件。降雹阶段探测高度明显增加,主要是由于空气湿度增大和高层存在大量冰晶粒子所致。冰雹过程中,冰晶粒子主要集中在1900 m以下。降雹前25min垂直风切变增大,并在降雹前20min达到极值,垂直风切变的变化与急流的变化相对应。垂直速度达到极值对应的并不是降雹的开始,低层信噪比>60 dB,对应降雹开始,信噪比对于冰雹的敏感程度比垂直速度高。垂直速度大于4 m/s与降水的开始、结束时间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樊志超  高继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861-20866
选取湖南省人工防雹重点试验区湘西北张家界市2006~2009年的2个典型人工防雹作业个例,对冰雹云的形成、冰雹云雷达定量判别指标、人工防雹催化方法和作业效果评估等环节进行了详细分析与介绍,对跨区域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展开了探讨。结果表明,多单体风暴是湘西北山区人工防雹作业的重要对象,雷达定量判别冰雹云、提前作业和防止各单体间合并是人工防雹作业成功的关键,过量催化(用弹量)是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技术问题,效果评估是不能忽略的重要环节。区域冰雹联防除开展雷达预警和资料共享外,在炮点设置和防雹作业时都要充分考虑下游地区。使用这套方法在湘西北地区已开展了5年时间的人工防雹作业实践,获得了良好的人工防雹效果和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一次强冰雹天气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仁亮  王桂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353-16354,16368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沈阳多普勒雷达,从天气背景、温度对数压力图和雷达反射因子演变特征方面,对2009年7月22日辽宁省昌图县北部地区的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次冰雹天气发生在东北低涡后部,冷涡旋转东移触发低空切变线形成。冰雹发生前,大气有不稳定能量,低空切变线加剧了大气层结不稳定,促进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冰雹天气。多普勒雷达资料表明,强对流天气是对流单体,发展强盛时有钩状结构,强回波区为55~70dBz。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