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林业   10篇
农学   5篇
  9篇
综合类   19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陇南山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策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陇南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经济落后,同时又是生态旅游资源富集区,正处在西安旅游区、成都旅游区和兰州旅游区的包围之中,区位条件和客源市场较佳,实施生态旅游开发将对发展地方经济和提高游客生态环境意识意义重大。在对其旅游资源、区位条件、客源市场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开发森林生态游、休闲度假游、避暑消夏游、三国怀古游、长征体验游等特色旅游项目,设计出不同尺度、不同主题的若干旅游线路,并针对发展生态旅游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独瑜  张日清 《经济林研究》2007,25(2):120-122
陇南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具有门类较全、分异明显等特点.然而市场需求增长过快、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公众保护意识不强滥采滥挖导致大量野生药用物种濒危甚至绝种.介绍了陇南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及保护与利用现状,并阐述了陇南地区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3.
甘肃陇南地震扰动区植被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扰动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引起植被群落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的变化,本研究采用样带结合海拔梯度的方法,于2013年8-9月,调查和研究了甘肃陇南武都区清水沟植被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受地震扰动后的现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共发现34种植物,分属16科30属,主要以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为主,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大体分为3层;植物群落中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类最多,是优势生活型,其次是灌木、藤本,无乔木分布;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表现为中坡位下坡位上坡位,Simpson优势度指数(D)表现为上坡位下坡位中坡位。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陇南市具有发展花椒产业的资源优势和有利条件,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和效益,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产业化发展方面仍相对落后,具体存在采收困难、深加工不足、销售渠道窄等多方面问题.在上述陇南花椒产供销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品种、加大科技投入、重视加工增值、健全市场服务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不同成熟度油橄榄油品品质的变化规律,建立不同品种的质量体系,让企业和种植户能够根据自己的侧重点选择需要种植的品种,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城固(Chenggu)、莱星(Leccino)、切姆拉尔(Chemlal de kabylie)0~7个成熟度的油橄榄果实为试验材料,对3个品种的出油率、酸价、过氧化值、多酚含量、主要脂肪酸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第7成熟度切姆拉尔的出油率最高,为13.6%;第0成熟度城固的最低,为2.1%。脂肪酸组成中油酸含量最高,为53.31%~71.64%;棕榈酸含量为12.91%~16.53%,棕榈一烯酸含量为0.42%~2.09%,硬脂酸含量为1.25%~2.96%,亚油酸含量为7.48%~18.24%;亚麻酸含量最低,为0.63%~1.51%。多酚含量,第1成熟度以城固最多,为281.91 mg/kg;第2成熟度以切姆拉尔最低,为73.53 mg/kg。多酚含量随着成熟度的增加会有一个先增加再减小的趋势;酸价(最高为0.67 mg/g)、过氧化值(最高为0.71 g/kg)远低于国标中对特级初榨橄榄油的限度。可见,3个油橄榄品种的油脂质量均比较高,其中切姆拉尔出油率较高,城固多酚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陇南早期引种油橄榄生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肃油橄榄主要栽培品种进行物候期、花型、结实能力及含油率的测定,结果表明:陇南现有栽培的大多数的品种都有1d或1d以上的盛花可配期,能保证品种间的充分授粉;综合考虑完全花比率和不同授粉方式结实能力测定结果,在引进的品种中,结实能力较强的品种有‘莱星’、‘皮削利’、‘城固32’、‘佛奥’、‘九峰6号’、‘鄂植8号’。通过对各品种果实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及果实性状的测定结果表明,在陇南现有栽培品种中,‘科拉蒂’、‘佛奥’、‘皮削利’、‘莱星’4个品种为优良的油用品种。  相似文献   
7.
甘肃陇南地区花椒种质资源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肃陇南是我国花椒主产区之一,栽培历史久远.花椒种质资源丰富.为全面掌握陇南地区花椒种质资源,通过开展陇南地区花椒种质资源调查.比较各调查点分布花椒生态生活习性,初步查清了陇南地区分布的8个花椒栽培品种(类型)和8个野生花椒种,为陇南花椒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陇南市中药材产业的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陇南市中药材生产在全国、甘肃省范围的比较优势及9县在全市的比较优势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陇南市整体上及9县的中药材生产与全国和甘肃省的平均水平相比存在着显著的比较优势,9县在陇南市的比较优势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且优势均主要来源于规模比较优势,效率比较优势较低或处于劣势。并提出陇南市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陇南山区气候变化及其对小麦白粉病流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志强  陈俊  樊明  马敬霞  尹翔  魏邦宪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931-16936
根据陇南山区1971~2009年气象资料和相应的小麦白粉病流行资料的对比分析,得出:陇南各地各时段平均气温年际变化趋势十分明显,与1971~2000年平均值比较,2001~2009年年平均气温上升0.6~0.9℃;其中,春季增温最为显著,为0.9~1.1℃,尤以2~3月增幅最大,月平均气温增幅为1.2~1.7℃,由于陇南春季小麦白粉病流行程度与上年9月~次年3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所以,近10年冬末春初显著增暖趋势与小麦白粉病流行程度逐年加重趋势相一致,由于气候偏暖,与20世纪90年代以前相比,陇南山区冬小麦种植高度及白粉病越冬越夏高界明显提高了100~300m,致使小麦白粉病危害范围扩大,早春发病平均病田率上升10%~20%,发病高峰期由5月上旬提前到4月中、下旬。而陇南各地各时段降水量年际变化趋势不明显,因此,与90年代以前相比,90年代后降水量的变化对小麦白粉病流行的影响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以"5.12"地震灾区甘肃陇南为研究区域,参考多个不同参照区,计算了1998-2007年陇南及其各县区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1998-2007年,陇南综合承载力不断增长,但一直处于超载状态,超载呈下降趋势,由1998年的超载70.79万下降到2007年的57.92万;陇南及其各县区的相对资源承载力中,自然资源承载力对综合资源承载力的贡献远远大于经济资源承载力的贡献;陇南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内部区域差异明显,如武都、文县、宕昌县、西和县等严重超载,而成县、徽县承载力具有明显富余。因此,为实现陇南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促进城乡地区间人口转移;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加强各县区城区环境治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