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9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213篇
林业   242篇
农学   545篇
基础科学   139篇
  351篇
综合类   3809篇
农作物   354篇
水产渔业   203篇
畜牧兽医   927篇
园艺   590篇
植物保护   105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208篇
  2014年   385篇
  2013年   332篇
  2012年   460篇
  2011年   419篇
  2010年   400篇
  2009年   433篇
  2008年   564篇
  2007年   433篇
  2006年   414篇
  2005年   628篇
  2004年   395篇
  2003年   331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314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3篇
  1965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为明确不同氮、磷、钾用量对小麦冠层不同层次光截获和干物质分配的影响,以济麦22为供试材料,设置F0(不施肥)、F1(N 180 kg·hm-2,P2O5 75 kg·hm-2,K2O 60 kg·hm-2)、F2(N 225 kg·hm-2,P2O5 120 kg·hm-2,K2O 105 kg·hm-2)和F3(N 270 kg·hm-2,P2O5 165 kg·hm-2,K2O 105 kg·hm-2)4个施肥量处理,比较分析开花后不同氮、磷、钾用量对小麦叶面积指数、冠层不同层次光截获特性和成熟期干物质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F1处理下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F0处理,而与F2和F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开花后15 d,F1处理下小麦冠层不同层次及总PAR截获率和截获量均显著高于F0处理,而与F2和F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F1处理下成熟期干物质在小麦冠层不同层次营养器官中的分配量、籽粒中的分配量及总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F0处理,而与F2和F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成熟期干物质在小麦冠层不同层次营养器官和籽粒中的分配量以及总干物质积累量与冠层上层(顶部至株高2/3)、中层(株高2/3至株高1/3)和总PAR截获率均呈显著正相关。F1处理(N 180 kg·hm-2,P2O5 75 kg·hm-2,K2O 60 kg·hm-2)为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2.
不同钾肥用量和运筹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8种不同钾肥施用量及运筹处理,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肥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用量的加大,水稻产量也随之提高,最佳施用量为188.7kg/hm~2,此时可获得最高产量为10807.05kg/hm~2。  相似文献   
3.
4.
1棉蚜暴发的原因 1.1气候因素 棉蚜种群数量受棉蚜发生期间的天敌与气候的共同作用,棉蚜繁殖的适宜温度是23-27℃,适宜的温度是棉蚜种群数量剧增的主导因素。2004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卖盖提垦区平均气温在23.4℃,相对湿度49%,有利于棉蚜的发生。从系统调查看,棉蚜6月5日达到高峰,有蚜株率100%,百株三叶蚜量3045头,益害比1:1549。并且棉蚜和棉黑蚜在棉田同时并存。从随机调查来看,棉苗出现大面积油叶、卷叶现象,再加上此期麦盖提垦区降水少,雨量小,有翅蚜在棉田扩散速度快,迁飞数量大,也是棉蚜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5.
小黑麦是一种由小麦和小黑麦远缘杂交、人工合成的一种新作物。超高秆饲草小黑麦主要用作青绿饲料,可刈割鲜草直接青饲、青贮,或晒制干草。  相似文献   
6.
陈沫 《农技服务》2005,(7):62-63
该品种由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电话:010—68919522)选育,株高20~22厘米.开展度30~35厘米,叶卵圆形、散生、嫩绿色,叶面褶皱,叶缘波状,美观。单株重300~450克,口感脆嫩,品质好。耐寒、抗病、生长速度快,不耐高温干旱。适宜春秋露地及冬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7.
澳洲青苹(史密斯)原产澳大利亚。果圆锥形或短圆锥形,单果重174.7g;果面翠绿,蜡质较厚,果点多,皮厚韧;肉质初采时很酸,贮后转佳,含可溶性固形物11.8%,可滴定酸0.57%,极耐贮。成熟期10月下旬(豫西、陕西渭北),属特晚熟良种。适栽区西北、黄河故道、西南高地。  相似文献   
8.
集雨限灌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集雨有限补偿灌溉对旱区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补灌能显著提高旱作马铃薯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系数。与对照相比,补灌处理产量增幅在3.99%~21.21%之间,苗期补灌产量高于薯块膨大期补灌,苗期补灌45 mm具有超补偿效应,补灌90 mm具有高补偿效应。低定额补灌有利于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水利用效率的提高,且苗期补灌高于薯块膨大期补灌。补灌明显降低了薯块小薯率而提高了大薯率和中薯率,另外单株薯重也提高了,单株薯重与大薯率对马铃薯的产量贡献最大。综合分析认为苗期补灌45 mm和90 mm是最优补灌方案和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9.
甘薯的环境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温度甘薯对温度要求比水稻、玉米等种子作物要高5~10摄氏度。气温达到15摄氏度以上时才能开始生长,18摄氏度以后可以正常生长,在18—32摄氏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发根生长的速度也越快,赶过35摄氏度的高温对生长不利。块根形成与肥大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是20~30摄氏度,其中以22—24摄氏度最适宜。低温对甘薯生长极有害,较长时期在10摄氏度以下时,茎叶会自然枯死。  相似文献   
10.
猪属恒温动物,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体内热能散发较慢,因此,猪很不耐热。实践证明,猪生长发育需要的适宜温度随体重和年龄增加而下降,初生仔猪为27~29℃,断奶仔猪为21~24℃,生长育肥猪为15-25℃,产仔和哺乳母猪为16~18℃。当猪的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容易发生热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