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2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鹅副粘病毒分离株NA-1株经11日龄鸡胚增殖后纯化。提取病毒的基因组RNA,采用RT-PCR扩增出与预期设计的1.7kb大小相符合的特异条带。将扩增产物提纯后克隆入pMD18-T载体,经纯化、筛选及酶切鉴定后,初步获得了含鹅副粘病毒HN基因的阳性克隆,并对阳性克隆进行了测序。测序后拼接得出HN基因的全序列长度为1740bp,该基因的ORF总长为1716bp,编码571个氨基酸。与GenBank下载的15株参考毒株比较HN基因编码区全核苷酸序列,发现所测NA-1株与国内标准强毒株F48E9核苷酸的同源性为84.5%,氨基酸的同源性为89.5%;与传统的疫苗株La Sota核苷酸的同源性为82.2%,氨基酸的同源性为88.5%;与鹅源禽副粘病毒SF02株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7.1%,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7.4%;与鹅源禽副粘病毒YG97株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7.3%,氨基酸的同源性97.4%。说明NA-1株和SF02株、YG97株亲缘关系较近,它们三者可能有着共同的来源。根据基因树分析,NA-1株应属于基因VII型新城疫病毒。由此更进一步证实新城疫可以感染水禽,且对鹅具有高度的致死性。  相似文献   
2.
试验选用160只21日龄的艾维茵肉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栏),每栏8只鸡,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膨化菜籽(2.0%、6.0%、10%和14%)。试验结果表明:(1)整个生长期膨化菜籽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均有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添加6.0%膨化菜籽组对肉鸡促生长效果最好;(2)膨化菜籽组与对照组相比,对肉鸡血清中白蛋白、尿素氮、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生化指标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真核表达 H7 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HA 蛋白,为进一步制备 H7 亚型 HIV 亚单位疫苗,评价其免疫原性提供基础。【方法】首先根据草地贪夜蛾卵巢细胞(Spodoptera frugiperda clone 9, Sf9)的密码子偏嗜性,优化并合成 H7 亚型 AIV 的 HA 序列,将其克隆至穿梭质粒 pFastBac1 中;接着将重组HA基因的杆状病毒质粒转染至 Sf9 中,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和 Western blots 试验鉴定重组病毒是否拯救成功;再通过 SYBR green 染料法荧光定量 PCR 试验,建立基于 gp64 基因的杆状病毒 qPCR 定量方法,筛选出在 Sf9 中表达 HA 重组蛋白的最佳感染复数和孵育时间;最后通过 His 镍株亲和纯化 HA 重组蛋白。【结果】表达 H7 亚型 AIV HA 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在 Sf9 盲传 3 代后,Sf9 开始出现肿胀、脱落、死亡等细胞病变,表明重组杆状病毒拯救成功;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和 Western blots 试验发现,Sf9 内出现可与 HA 重组蛋白特异性结合的绿色荧光信号,特异性结合的 HA 重组蛋白条带大小约 70 kD 左右,与预期相符,且 HA 重组蛋白可与 H7 亚型 AIV 阳性血清反应,表明 HA 重组蛋白表达成功;以构建的 pUC19-gp64 质粒为标准,建立基于 gp64 基因的杆状病毒qPCR 检测方法,该方法在 1×103~1×108 copy/μL 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 R2=0.993;利用qPCR 检测方法对杆状病毒液滴度进行定量,并通过 Western blots 试验筛选 HA 蛋白表达的最佳感染复数和孵育时间,结果显示以 10 MOI 的比例接种 Sf9,孵育 72 h,蛋白表达效果最好;通过 His 镍株亲和纯化 HA 重组蛋白,蛋白浓度为 0.268 mg/mL,鸡红细胞凝集效价为 4 log2。【结论】本试验在 Sf9 中成功表达并纯化 H7 亚型 AIV HA 蛋白,并建立与之相应的杆状病毒荧光定量 PCR 检测方法,可为进一步评价 H7 亚单位疫苗的免疫原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鹅禽流感免疫程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科学制定鹅的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进行了5方面的试验.结果表明,雏鹅首免后3周可测定出AI-HI抗体,4周达到高峰,AI-HI抗体为4.8log2,6周开始下降.产蛋鹅免疫后4周抗体达到高峰9~11 log2,直到8个月抗体水平仍然维持在7~9 log2.1日龄雏鹩母源抗体AI-HI价为9.3log2,28日龄降至4 log2以下.试验所用的3个厂家的疫苗首次免疫雏鹅的抗体水平上升无明显差异,二次免疫抗体水平上升有明显差异.二次免疫的免疫鹅体内抗体消长情况测定结果表明,以每只1.5mL的免疫效果最好,免疫持续期可达8个月.  相似文献   
5.
就近5年来山东省部分地区20例疑似禽脑脊髓炎病例的诊断作回顾性总结报道,结果,在送检的20例疑似AF病鸡中,9例诊断为阳性,诊断阳性率为45%,其中蛋鸡9例3例阳性,肉鸡有11例有6例阳性,诊断结果表明AE的发生在山东已相当常见,已成为危害雏鸡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本文还就AE病理诊断的依据,相关诊断,类型鉴别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提取鸡胚成纤维细胞膜蛋白,利用病毒铺覆蛋白印迹技术(VOPBA)鉴定禽流感病毒在鸡胚成纤维细胞膜上的受体。结果显示,所提取的细胞膜蛋白中含有8条疑似病毒受体条带。本实验初步鉴定了禽流感病毒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的受体蛋白,为揭示流感病毒感染鸡的机制提供了初步证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运用原位杂交检测方法检测鸡的肿瘤病。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MDV、ALV-J和REV参考毒株序列,设计并合成3对引物,经PCR方法扩增出相应的片段,并进行了克隆测序。将测序正确的片段亚克隆至pSPT-18,经转录得到DIG标记的特异cRNA探针。将探针分别与3种肿瘤病阳性组织石蜡切片进行杂交,可看到阳性信号,特异性、敏感性较好。运用该方法对32份疑似肿瘤病料进行了检测,MDV、ALV-J和REV的阳性率分别为25.00%、18.75%和3.13%。结果提示,鸡肿瘤病在鸡场中仍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8.
应用PCR技术扩增获得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ompa基因片段,克隆到pUCm-T载体,再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CDNA3.1(+)上,构建重组质粒pcA,体外转染Vero细胞,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其转录表达情况。动物免疫分为3组:pCDNA3.1(+)组、PBS对照组和pcA组,每组16只BALB/c小鼠,pCDNA3.1(+)组和pcA组以100μg/只的剂量肌注免疫,PBS组每只小鼠肌注100μL 1×PBS,各组均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间接ELISA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MTT法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三免2周后检测脾淋巴细胞IFN-γ分泌情况。强毒攻击,计算小鼠存活数目及保护率。结果显示,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RT-PCR检测结果均表明pcA可在体外培养的Vero细胞中表达目的蛋白。动物免疫后,pcA组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水平持续上升,与pCDNA3.1(+)组和PBS组相比差异极为显著(P<0.01)。经提取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总外膜蛋白(Omps)刺激后,pcA组的刺激值(SI值)与pCDNA3.1(+)组及PBS免疫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脾细胞产生的IFN-...  相似文献   
9.
我国近10年鸡白血病流行病学报道与研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鸡白血病是由多种亚型鸡白血病病毒引起的一种肿瘤性传染病,可引起感染鸡免疫抑制和多组织器官发育迟缓、萎缩以及肿瘤等,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自1999年至2009年,该病在我国近80%的省市均有病例报道,其中山东、北京等地报道病例最多;该病近10年持续发展,呈现上升趋势,且有前期肉鸡感染病例为主到近几年的蛋鸡发病或肉蛋鸡同时发病为主的发展趋势,同时对我国一些地方鸡造成严重威胁。在这些感染鸡群中,报道的以J亚型ALV感染为主,但A、B亚型在我国鸡群中的蔓延值得关注。对我国分离30余株的J亚群ALV分析表明,肉鸡上分离的ALV变异较小,而蛋鸡上变异较大。人工感染试验表明,ALV感染后除在一些鸡体内产生具有中和作用的抗体外,而相当部分鸡不产生抗体或产生不具有中和作用的抗体;同时,其他免疫抑制病毒与ALV共感染可进一步降低抗体的产生,加重组织病理学变化。ALV在感染鸡只的多种组织器官上比较检测表明,肾、肝、脾及蛋清、鸡胚均可以得到较高的检出率。目前,使用核酸探针、RFLP及细胞培养病毒分离方法成为临床上鉴别ALV亚型的常用方法,其中细胞培养病毒分离、基因测序技术是最为有效的鉴别方法。这些研究将为我国认知鸡白血病、防制鸡白...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目前水禽新出现疾病水禽流感、鸭病毒性肝炎、禽副粘病毒、呼肠孤病毒病、圆环病毒、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生概况和病原学特点,提出了防制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