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5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隔离株旋毛虫感染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旋毛虫国际标准种 :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和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 nativa )为对照 ,对黑龙江省猪、犬旋毛虫对大、小鼠和猪的感染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4个旋毛虫隔离株均对大鼠不易感 ,但相对犬旋毛虫和 T.nativa而言 ,猪旋毛虫和 T.spiralis对大鼠的感染性较高 (P <0 .0 1)。猪旋毛虫、 T.spiralis、犬旋毛虫、T.nativa在大鼠体内的繁殖力指数 (RCI)分别为 (35 .0 2± 8.37)、(32 .10± 7.77)和 (2 .90±1.71)、(2 .6 6± 2 .19)。 4个旋毛虫隔离株对小鼠和猪的感染性存在着明显差异 ,猪旋毛虫和T.spiralis对小鼠和猪的感染性较强 ,其在小鼠体内 RCI分别为 (137.4 1± 7.80 )和 (15 9.86±7.4 7) ,在猪体内的 RCI分别是 (385 .6 8±4 1.5 1)和 (30 0 .5 5± 12 .4 5 ) ;而犬旋毛虫和T.nativa对小鼠和猪的易感性差 ,其在小鼠体内 RCI分别是 (6 4.98± 5 .0 5 )和 (5 8.15±4 .6 9) ,在猪体内的 RCI分别为 (0 .0 6 4± 0 .0 31)和 (0 .0 33± 0 .0 33)。研究结果揭示 ,黑龙江省猪旋毛虫相当于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spiralis) ,犬旋毛虫相当于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 nativa )  相似文献   
2.
利用旋毛虫新生幼虫期特异性 c DNA探针 ,从新生幼虫 c DNA文库中筛选出 2个相似的旋毛虫新生幼虫期特异性 c DNA克隆 ,分别命名为 N5和 N10 ,N5长度为 12 5 0 bp,N10长度为 12 33bp。 NCBI Blast检索表明 ,2个c DNA全长序列均为旋毛虫新基因序列。DNASIS分析表明 ,N5与 N10的开放阅读框架分别为 10 14、10 17bp,编码338、339个氨基酸 ,推导的成熟蛋白氨基酸序列均为 32 1个氨基酸残基 ,相对分子质量推导值分别为 35 30 0和 354 0 0。 2个氨基酸序列中 N端均包含有一信号肽序列 ,可能为分泌性蛋白。NCBI Blast及 Inter Proscan检索表明 ,以上2个氨基酸序列均含有 型核酸酶的功能结构域 ,均编码 型核酸酶 (DNase ) ,且与已报道的旋毛虫包囊形成相关蛋白 P4 3(经鉴定也为 DNase )同源性最高。目前已有的试验结果证实 ,P4 3并未直接参与包囊的形成 ,而是一种与P4 3蛋白同源性非常高的蛋白参与了旋毛虫包囊的形成。由于 N5与 N10为旋毛虫新生幼虫期特异性表达基因 ,也就是在旋毛虫包囊形成的时期表达 ,而且与 P4 3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并均编码 DNase 蛋白 ,因此 N5、N10具有参与旋毛虫包囊形成的潜在可能  相似文献   
3.
以旋毛虫国际标准虫种: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lais)和本地长形线虫(Trichinella nativa)作对照,应用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ELP)技术对黑龙江省猪、犬旋毛虫进行虫种鉴定。结果显示:猪旋毛虫和旋毛形线虫酶切图谱相同;犬旋毛虫和本地毛形线虫酶谱一致。结果提示,黑龙江猪旋毛虫为旋毛形线虫,犬旋毛虫为本地毛形线虫。  相似文献   
4.
旋毛虫属分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遗传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发展,已将旋毛虫属分为8个种和3个分类地位尚未定的基因型。文章就不同种和基因型的旋毛虫,分别具有的不同宿主、环境选择因素和世界性分布区域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布氏旋毛虫HSP70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用Trizol法从本地毛形线虫肌幼虫虫体中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了HSP70基因,将目的基因克隆至pMD18-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重组质粒用PCR、限制性内切酶BarnHⅠ和HindⅢ进行单、双酶切鉴定。测序结果表明,成功克隆了本地毛形线虫HSP70基因。序列分析表明,HSP70基因比较保守,不同物种之间氨基酸的同源性在40%~80%。与布氏旋毛虫HSP70序列相比,CDS区多出9个碱基,但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和94%,存在1个糖基化位点和1个潜在的信号肽位点。  相似文献   
6.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旋毛虫感染后小鼠肠系膜淋巴结(MLN)中树突状细胞(DC)上甘露糖受体(MR)的影响。培养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MDC)并负载旋毛虫排泄/分泌抗原(ES抗原),FCM检测BMDC上MR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感染第7天MLN中DC表面MR出现下调,但在14 d后出现上调,差异显著(P0.05)。体外实验发现,BMDC负载ES抗原后MR出现下调,直到第48小时出现上调,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证明旋毛虫感染后可以引起树突状细胞上MR的变化,表明MR可能是ES抗原的识别受体。这为研制旋毛虫树突状细胞疫苗提供了支持,并对寄生虫免疫逃避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通过提取猪、犬旋毛虫成虫抗原,制备成虫油佐剂免疫原,在小鼠体内进行同源特异性免疫试验和交叉免疫试验。试验得到猪旋毛虫成虫抗原同源免疫减虫率为55.80%,其对犬旋毛虫的交叉免疫减虫率是35.11%;犬旋毛虫成虫抗原同源免疫的减虫率为39.00%,其对猪旋毛虫的交叉免疫减虫率是24.96%。试验结果揭示,猪、犬旋毛虫成虫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其交叉免疫减虫率低于同源特异性免疫。猪旋毛虫成虫抗原对犬旋毛虫的交叉免疫与犬旋毛虫自身的同源特异性免疫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 4个毛形线虫隔离种保姆细胞形成时间的研究 ,发现分离自中国猪的旋毛形线虫和波兰猪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 spiralis)在小鼠膈肌中出现保姆细胞的时间比较早 ,分别于感染第 16天和 18天出现 ,第 36天和 38天所有幼虫都已形成保姆细胞 ,而分离自犬的毛形线虫和熊的本地毛形线虫 (Trichinella nativa)出现保姆细胞的时间较晚 ,于感染第 2 0天和 2 2天出现 ,第 32天完全形成。结果表明 ,中国猪旋毛形线虫与波兰猪旋毛形线虫 ,犬毛形线虫与本地毛形线虫分别是同一旋毛虫隔离种  相似文献   
9.
试验采用甲苯咪唑、丙硫苯咪唑单独给药及联合给药,以300ppm混入饲料连续饲喂的方式,对105只人工感染旋毛虫的大白鼠,在不同感染期采用长短不同的给药时间。结果表明:不同感染期的旋毛虫肌幼虫以甲苯咪唑(150ppm)与丙硫苯咪唑(150ppm)联合给药疗效最佳,其次为甲苯咪唑。较经济的给药时间为:感染期在40~90天之间,横纹肌感染量为2343条/克,给药10天;感染期在90~165天之间,横纹肌感染量为2080条/克,给药15天,感染165天以上,横纹肌感染量为2080条/克,给药20天。  相似文献   
10.
哈尔滨地区猪、犬旋毛虫同工酶电泳比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猪、犬旋毛虫同工酶酶谱的研究发现,乳酸脱氢酶(LDH)不能区别猪、犬被毛虫,而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苹果酸脱氢酶(MDH)、苹果酸酶(ME)和磷酸葡萄糖转位酶(PGM)可将猪、犬旋毛虫区分开来.猪、犬旋毛虫之间同工酶相似系数(C.S.)为26.1%.试验结果揭示,哈尔滨地区的猪旋毛虫相当于旋毛形线虫(T.spiralis),而犬旋毛虫相当于本地毛形线虫(试泽)(T.nativ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