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利用2011年5月?2012年4月(除冰期12月和翌年1?2月外)在渤海莱州湾逐月由底至表垂直拖网(网孔目160 µm)获得的浮游动物样品,开展小拟哲水蚤丰度分布周年季节变动研究。结果显示,小拟哲水蚤季节变化呈单峰型,7?10月份丰度较高,高峰值出现在8月份;水平分布以湾中部偏东侧丰度较集中,其次为湾口站位,湾顶站位为相对低值区。应用Primer 6.0软件中的BIOENV程序分析发现,小拟哲水蚤总丰度的月变化主要受水温影响、特别是1月前的水温,可能还受黄河径流量的间接影响;水平分布则与盐度、水深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对不同生态类型的微小双胸蚓(Bimastus parvus)和威廉环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血液蛋白质进行分离比较。结果表明,威廉环毛蚓血液蛋白质电泳扩增出6条条带,微小双胸蚓血液蛋白质电泳扩增出5条条带,表栖型的微小双胸蚓比内栖型的威廉环毛蚓少了一个组分。形成血液蛋白质组分的差异性可能与蚯蚓生态适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在安徽省家鸡体内发现两个寄生蠕虫新种:小肠内的小型漏带绦虫(Choanotaenia parvus. sp. nov)和盲肠内的合肥异剌线虫(Heterakis hefeiensis sp. nov.)。本文就这两个新种的形态等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将其与各自的相关种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小链霉菌Yn168抗病毒活性组分的分离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小链霉菌Yn168代谢产物中抗病毒活性物质的化学本质,为其作用机理的研究和产品开发提供依据,对该小链霉菌产生的抗病毒物质的活性组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及稳定性研究。经过乙酸乙酯萃取、三氯乙酸沉淀、Sephadex G-75柱层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证明小链霉菌Yn168发酵液中的活性成分为2个组分的蛋白质Ⅰ168和Ⅱ168,分子量分别为34,22 k Da。稳定性研究表明,抗病毒蛋白在温度超过60℃、p H值小于6或大于8以及紫外线照射时间超过8 h的条件下,抗病毒活性均明显下降。所以,该小链霉菌的抗病毒活性成分为2个组分的小分子蛋白质,适于在较低温度、酸碱度接近中性及避光条件下保存和使用。  相似文献   
5.
大连近海两种桡足类摄食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常规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了大边近海两种优势桡足类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和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 similis)在不同温度、饵料密度、光照周期条件下摄食率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了其对不同饵料--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tum)、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小球藻(Chlorella sp.)、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和盐藻(Dunaliella sp.)的选择比例和在同一外界条件下雌、雄成体的摄食率。结果表明,在桡足类生活的适宜范围内,温度与摄食率呈正相关;饵料密度与摄食率也呈正相关,超过上限浓度,摄食率下降,拟长腹剑水蚤在有光照时的摄食率大于在黑暗条件下的摄食率;小拟哲水蚤雌性成体的摄食率大于雄性成体的摄食率;桡足类摄食均以新月菱形藻为主,但最适饵料不是新月菱形藻,小拟哲水蚤的最适饵料是盐藻,拟长腹剑水蚤是球等鞭金藻。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株小链霉菌StreptomycesparvusYnl68发酵滤液的抗植物病毒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发酵滤液对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Y病毒(PVY)都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经枯斑试验测定,发酵滤液对TMV的钝化、预防和治疗效果分别为84.2%、68.7%和52.3%;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发现,发酵滤液对CMV和PVY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6.0%和46.4%;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发酵产物对TMV弓l起的青椒病毒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分别为55。30%和41.49%。  相似文献   
7.
莱州湾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丰度分布周年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1年5月?2012年4月(除冰期12月和翌年1?2月外)在渤海莱州湾逐月由底至表垂直拖网(网孔目160μm)获得的浮游动物样品,开展小拟哲水蚤丰度分布周年季节变动研究。结果显示,小拟哲水蚤季节变化呈单峰型,7?10月份丰度较高,高峰值出现在8月份;水平分布以湾中部偏东侧丰度较集中,其次为湾口站位,湾顶站位为相对低值区。应用 Primer 6.0软件中的 BIOENV程序分析发现,小拟哲水蚤总丰度的月变化主要受水温影响、特别是1月前的水温,可能还受黄河径流量的间接影响;水平分布则与盐度、水深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具防病并提高植物耐旱功能的小链霉菌HS57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寻找防治黄瓜枯萎病并提高植物抗逆能力的多功能菌株。从连作田健康黄瓜根际土中分离筛选到1株放线菌HS57。平板对峙法测定菌株HS57对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平皿对扣共培养法测定其挥发性物质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温室盆栽法测定其对黄瓜枯萎病的防病效果及对小麦耐旱能力的影响,结合菌株形态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HS57可抑制3种病原菌生长,其中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为52.4%;其挥发性物质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为32.1%。浓度为10^7个/mL的HS57孢子悬浮液浸种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最好,为51.0%;小麦种子经浓度为10^7、10^8个/mL的HS57孢子悬浮液浸种,麦苗经连续7 d缺水处理后再浇水,比对照恢复得更好。初步鉴定HS57菌株为小链霉菌Streptomyces parvus,是一株非常有潜力的多功能菌株。  相似文献   
9.
蚯蚓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作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通过向供试土壤中添加CuSO4、ZnSO4、Pb(Ac)2、Hgcl2:以模拟受污土壤,研究接种于其中的微小双胸蚯蚓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以不加重金属盐类为对照,分别研究了不同培养时间和不同重金属浓度对富集中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对各种重金属的富集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变化,且对不同重金属最大富集量的出现时间也不相同.在第2周时蚯蚓对Cu、Pb富集量达到最大,而对Zn的富集量在第4周时达到最大.与Cu.Zn、Pb的富集量相比,蚯蚓对Hg没有明显的富集作用,且对Hg的最大富集量时间不明显.在其耐受浓度范围内,蚯蚓对重金属的富集量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蚯蚓对重金属的吸收顺序为:Zn>Cu>Pb>Hg.说明了微小双胸蚯蚓对Cu,Zn、Pb、Hg4种元素有一定的忍耐和富集能力,但其对重金属的忍耐和富集能力是有选择性的,说明不同重金属表现出的毒性是不一样的.研究结果初步推断,影响蚯蚓对重金属富集作用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体内酶的作用,不同重金属可以从多方面干扰了动物机体内的生理生化功能.  相似文献   
10.
渤海小拟哲水蚤摄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年8月至1993年5-6月在渤海调查时取得了大量海洋生物样品,从中获得400个消化道内含有食物的小拟哲水蚤标本,经分析得出:小拟哲水蚤营浮游植物食性,主要摄食硅藻类(占其食物组成的99.6%),其中辐射圆筛藻、未查明的圆筛藻和偏心圆筛藻都是它的主要摄食对象,分别占其食物组成的36.8%、30.7%和14.2%。此外,它也摄食少量的甲藻类(0.4%)。它的食物组成是有一定的季节变化,但不很明显,四季几乎都是以辐射圆筛藻、未查明的圆筛藻和偏心圆筛藻内主,食物种类更替率各季平均为20%,食物类群更替率各季平均只有0.5%。它的摄食强度则有显示的季节变化,春季最低,夏季出现第一个高峰,秋季下降,冬季出现第二个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