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16篇
  免费   450篇
  国内免费   1382篇
林业   327篇
农学   1183篇
基础科学   201篇
  2688篇
综合类   3209篇
农作物   1396篇
水产渔业   206篇
畜牧兽医   446篇
园艺   326篇
植物保护   166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265篇
  2021年   316篇
  2020年   284篇
  2019年   292篇
  2018年   301篇
  2017年   392篇
  2016年   501篇
  2015年   389篇
  2014年   456篇
  2013年   679篇
  2012年   600篇
  2011年   668篇
  2010年   533篇
  2009年   571篇
  2008年   556篇
  2007年   569篇
  2006年   492篇
  2005年   361篇
  2004年   273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甘薯秧蔓机械化回收过程中离散元仿真研究缺乏准确参数值的问题,采用直接测量和虚拟标定相结合的方法对碎甘薯茎秆和叶片离散元仿真参数进行研究。采用物理试验法获得碎甘薯秧的本征参数、碰撞恢复系数等参数值及碎甘薯秧颗粒的静摩擦系数参数范围,并为离散元法仿真设计了不同的参数组合。通过堆积角优化仿真试验确定甘薯叶片本征参数及其他不易直接测量的离散元仿真参数。Plackett-Burman试验表明,甘薯茎秆—甘薯茎秆和甘薯茎秆—45钢的静摩擦系数、甘薯茎秆—甘薯茎秆和甘薯茎秆—甘薯叶的滚动摩擦系数均显著影响堆积角。运用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优化试验标定了对碎甘薯秧堆积角有显著影响的参数值,以得到的参数进行颗粒堆积仿真试验,测得堆积角平均值为40.51°,与实测值相对误差为0.972%,说明物理试验加优化仿真试验来标定离散元参数是可行的,标定所得的参数可作为甘薯秧茎叶离散元仿真参数。  相似文献   
2.
施氮水平对7S亚基缺失大豆根系形态和结瘤固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推广功能型大豆7S亚基缺失品种,以7S亚基缺失大豆品系东富2号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施氮水平(纯N),N0(0 mg·kg~(-1))、N1(25 mg·kg~(-1))、N2(50 mg·kg~(-1))、N3(75 mg·kg~(-1)),采用桶栽法研究大豆根系形态和结瘤固氮对不同施氮水平的响应。结果表明:N1(25 mg·kg~(-1))水平下根系干重加大,根冠比增大,根瘤固氮潜力高,单株产量较高。N2(50 mg·kg~(-1))水平下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在生育后期增长较快,根系干重较大,根冠比低,固氮酶活性最高,单株籽粒产量最高。N3(75 mg·kg~(-1))水平下植株干重较大,无效生长较多,根瘤数少,固氮潜力和根冠比低,单株产量不高。综合籽粒产量和根系特性指标,功能型大豆7S亚基缺失品系东富2号的适宜施肥量为25~50 mg·kg~(-1)。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施肥对青稞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调节作用,以‘藏青27’、‘QTB13’和‘QTB25’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不同施肥处理下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增加施肥量促进青稞分蘖期—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及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向营养器官和籽粒的分配,提高了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转运量及对籽粒贡献率,降低了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对籽粒贡献率。‘QTB13’和‘QTB25’在F2条件下,更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及向营养器官和穗部的分配,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最大,产量也最大。‘藏青27’在F3条件下,更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及向营养器官和穗部的分配,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和对籽粒贡献率最大,产量也最大。说明合理施肥有利于青稞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施氮处理对不同筋型小麦的植株性状、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选用强筋小麦品种中麦578(A1)和中麦5051(A2)、弱筋小麦品种扬麦15(A3)和扬麦24(A4)为供试品种,在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底施(B1)和追施(B2)处理。结果表明:在其他栽培措施相同条件下,强筋小麦穗长、总小穗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均优于弱筋小麦,其中A1籽粒产量分别比A2、A3和A4高0.44%、49.81%和15.27%;施氮处理中B2的株高、穗长、穗粒数、总小穗数和籽粒产量均高于B1;不同处理组合中,强筋小麦品种A1B2的植株和产量性状优于其他处理;强筋小麦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均高于弱筋小麦品种,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本试验中强筋小麦品种中麦5051在氮肥追施处理中可以兼顾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  相似文献   
5.
Abstract. The ability of two nitrogen cycle models, of contrasting complexity, to predict N mineralization from a range of grassland soils in the UK, was evaluated. These were NCYCLE, a simple mass balance model of the N cycle in UK grasslands, and CENTURY, a more complex model simulating long-term C, N, P & S dynamics in grassland ecosystems. The models were tested using field measurements of net N mineralization from a range of grassland soils (differing in soil type, history & management practice), obtained over a 2 year period using a soil core incubation technique. This method was considered to measure the total net release of mineral N from the soil organic matter over a specified time, including N which may have been recycled several times. NCYCLE consistently under-estimated mineralization rates at all sites. By contrast, there was some correlation between CENTURY predictions of net N mineralization and field measurements. This may have reflected the different abilities of the two models to simulate N recycling. Neither model, however, was able to predict adequately the effect of cultivation and reseeding on net N mineralization.  相似文献   
6.
将红檬实生苗培养于改良无土基质中,接种泡囊-丛枝菌根Glomuscitrocolum,以不接种菌根为对照,并分别施用含氮量相等的3种氮肥,即硝酸按(NO3-N)、尿素(NH2-N)和硫酸铵(NH4-N)。接种菌根16周后,施不同氮肥的红檬实生苗均有效地感染了菌根,并促进了植株的生长。试验证明,红实生苗施硝态氮(NO3-N)使植株的菌根依赖性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枯枝落叶积累可改变原生态环境,地表温度、土壤PH值积累量呈线性负相关,蒸发量、土壤容重与积累量呈指数负相关,土壤水分、土壤孔隙度与积累量呈线性正相关,枯枝落叶积累可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生境。土壤中主要营养物质随着枯枝落叶积累均有明显提高当积累量达600g/m^2时,有机质、N、P、K含量分别比无枯枝落叶层提高1.8倍、88.2%、2.15倍和37%。枯枝落叶积累对草原生产力有促进作用,在一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Sandy‐textured Mediterranean soils are invariably depleted in organic matter and supply only small amounts of N to crops. To compensate for these deficiencies, we tested the N supply from six organic wastes applied to a Cambic Arenosol in pots growing ryegras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haviour of the wastes in supplying N to a ryegrass crop grown in this soil can be predicted by observing their performance in laboratory aerobic incubations. The N made available during these incubations fitted well to a one‐pool kinetic model.  相似文献   
9.
糖和氮对山楂组织培养新梢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敞口山楂组培新梢研究糖和无机氮源对不定根形成的影响,含有高水平蔗糖的培养基比低水平蔗糖的培养基新梢生根率高。新梢对糖的这种反应与糖代谢和物理渗透都有关,用甘露醇作为渗透代替剂在低浓度蔗糖存在下无作用,当蔗糖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86.64mmol·1~(-1))能影响新梢的生根率。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NO_3~(-)-N或NH_4~(+)-N作为唯一氮源,或是在MS培养基中加入NO_3~-/NH_4~+比率为标准的混合氮源,在测试范围(0~120mmol·1~(-1))内均降低新梢的生根率,三者对生根的抑制作用大小顺序依次为NH_4~+>NO_3~(-)-NH_4~(+)-N>NO_3~(-)-N.NO_3~-/NH_4~+的比率影响生根。NO_3~-/NH_4~+比率与生根之间呈直线正相关。糖/氮比值高有利于生根。插穗中碳、氮的绝对量及碳/氮比率可作为山楂新梢生根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氮素用量和密度对玉米营养体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1,他引:11  
研究了氮素施用量和密度对玉米营养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素和增加种植密度对玉米营养体产量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在密度为15万株/hm^2,施氮237kg/hm^2时,玉米营养体产量最高,为32584.7kg/hm^2,比常规种植密度9万株/hm^2增产26%。玉米营养体产量乳熟期最大,适宜收割期宜在灌浆期。营养体生产较籽实生产收获期提前了50d,利用玉米营养体收获后的生长余季(8月1日-10月20日)生产毛叶苕子营养体,二者合计生产绿色营养体3.88万kg/hm^2,粗蛋白5638.51kg/hm^2,分别是籽实生产的1.5,3.77倍。光,热,水生产效率较籽实生产提高了4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