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4篇
综合类   33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马尾藻中富含多种新型生物活性化合物,如海藻多酚、海藻多糖及多种硫酸多糖衍生物。在分离出的生物活性成分中,海藻多糖因其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和药用效果而备受关注。同时,有大量研究已经证明,马尾藻海藻多糖对人类疾病的预防以及恢复具有积极效果。因此,本文对近年来马尾藻海藻多糖的抗凝血、抗氧化、抗肿瘤、抗血管生成和抗炎症活性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能助推马尾藻海藻多糖的研究,并且协助填补理论研究与工业应用之间的知识鸿沟。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马尾藻多糖(SP)对鸡脾脏淋巴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无菌分离鸡脾脏淋巴细胞,采用终浓度为12.5、25、50、100、200μg/mL的马尾藻多糖分别刺激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4、8、12、24h,测定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水平。结果表明,各浓度SP与鸡脾脏淋巴细胞共同培养4、8、12h均能不同程度地升高细胞内GSH水平,降低鸡脾脏淋巴细胞内GSSG水平,升高鸡脾脏淋巴细胞内GSH/GSSG比值,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说明SP可以通过调节鸡脾脏淋巴细胞内GSH和GSSG的水平来调节细胞内的氧化还原状态,从而发挥其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羊栖菜马尾藻光合作用与水温、光强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仲嘉 《水产学报》1997,21(2):165-170
羊栖菜马尾藻在不同水温、光强下,光合作用各有其明显的规律性,有适宜的水温和光强范围。光合作用的适宜水温约为15-25℃,而以20℃为最适水温。光饱和产争光合速度随水温20,15,25,10℃依次降低。根据测定结果,本文对其在羊栖菜马尾藻生产上的合理应用,促使养殖技术和产量的提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众所周知海豚具有非常复杂的社交生活,且能够通过声音和运动表达自己的情感。自20世纪60年代起,科学家们就试图查明它们是否拥有语言。近日,美国加州"野生海豚计划"创始人、海豚专家丹尼丝·赫岑(Denise Herzing)称她去年8月在加勒比海游泳时听到一条海豚"说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马尾藻属的分类、资源分布和栖息环境、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人工栽培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广东省开发利用马尾藻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谢恩义  贾柽  陈秀丽  杨彬 《水产学报》2011,35(7):1015-1022
广东特产的硇洲马尾藻是一种具有食用、药用价值的大型褐藻,有望开发成人工育苗栽培的新种类。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原生态定点观察周年各月其体长和生物量等季节变动情况,结果发现,藻体假多年生,异株、异托。8—10月为体止期,11月至翌年4月中旬为生长期,4月中旬至6月初是繁殖期,6月初至7月底为衰老期。自然种群的繁衍和维持以假根再生为主,有性繁殖为辅。假根周年各月均可再生小苗,拔除假根,严重破坏种群繁衍,保留假根的剪收可以使第二年相同面积、同一时间的同种藻体的现存生物量明显增加。分布在水深2 m以内,宽5~10 m的潮间带岩礁上,11月开始加速生长,到5月上旬藻体长度生长达到最大值,原生态藻体的生物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基本上与体长生长保持同步增长,最大生物量可达1 280 g/m2,最大单株藻体长1.73 m,最大单株质量可达250 g。  相似文献   
7.
在广东海洋大学东海岛海洋生物研究基地,模拟研究了杂色鲍(Hallotis diversicolor Reeve)与灰叶马尾藻(Sargassum cinereum)、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 var.Liui)生态混合养殖效果,分析了2种海藻对养殖水体中氮盐、磷盐的控制作用以及杂色鲍、2种海藻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鲍鱼与这两种大型海藻混合养殖,可明显提高鲍鱼的成活率,降低养殖水体中氮、磷盐含量,从而改善鲍鱼养殖环境。单种养殖的鲍鱼病死率是混养病死率的1.92倍。低密度混合养殖时,鲍鱼生长率较高。鲍鱼混合养殖水体中的氮盐、磷盐含量均明显低于单种养殖的,细基江蓠繁枝变种比灰叶马尾藻具有更强的吸收氮盐与磷盐能力。  相似文献   
8.
羊栖菜(Hizikia fusiformis),隶属于褐藻门、墨角藻目、马尾藻科、羊栖菜属,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褐藻,广泛分布在太平洋的西海岸,我国北起大连南至海南岛均有自然分布。羊栖菜既可食用,又可药用,我国《神农百草经》和《本草纲目》中均有记载。其所含有的褐藻多糖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因此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不断提升。羊栖菜是长岛土著海藻种类之一,时至今日,在长山列岛各个岛屿尤其是南隍城岛、北隍城岛等地,仍然存在连片的羊栖菜。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温度、光照强度以及氮、磷加富对瓦氏马尾藻(Sargassum vachellianum)溶解性无机碳(DIC)吸收及提升海水pH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温度、光照强度对瓦氏马尾藻的DIC吸收速率及海水pH提升速率影响显著(P0.05),在光照强度60μmol/(m2·s)、温度20℃条件下,瓦氏马尾藻对DIC吸收速率和海水pH提升速率最大,分别高达82.14μmol/(g·h)和0.138/(g·h),当环境条件低于或高于这一阈值,藻体对DIC吸收和海水pH提升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2)氮、磷加富能够显著提高瓦氏马尾藻DIC吸收及提升海水pH能力(P0.05),高氮、磷(HNP)组藻体对DIC吸收及提升海水pH能力均显著高于低氮、磷(LNP)组(P0.05),且N、P的添加对增加藻体吸收DIC及提升海水pH的能力具有促进作用。该研究为利用瓦氏马尾藻增养殖技术进行近岸富营养化及藻场退化海域生态修复及减缓海洋酸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马尾藻草垫被海浪冲上岸,寄居在它上的浮游动物暴露在阳光下,生命就要走到尽头了。但对于海岸边的动物而言,这却是美餐时间。一个生命从另一个生命的不幸中受益,这就是保持海洋食物链平衡的自然规律。图为被冲上海滩的马尾藻和寄居在马尾藻草垫上的海星等浮游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