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0篇
水产渔业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序言剑尖枪乌贼(Omnastrephesbartrami)从副热带至副极地海域,分布范围极广。个体重超过5kg,属大型鱿种。1978年~1992年大规模流网在北太平洋公海上作业。1992年末.流网作业因无针对性而破坏了其它资源、受到国际性的批评,从而由联合国作出限期禁止流网作业的决定。为此,从1992年开始、日本水产厅正式进行鱿钓作业的渔场调查并研究替代流网作业的渔法。本文就枪乌贼鱿鱼渔业的历史及其生态介绍其渔场的形成。2枪乌贼渔业概况70年代,日本周边太平洋柔鱼产量剧减.1973年开始在三陆、道东沿海进行枪乌贼钓捕作业.1977年达到12万吨…  相似文献   
2.
日本海枪乌贼资源与近年渔业动态和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日本海枪乌贼的资源状况,介绍其生态和渔业动态概况。着重从鱼群数量、资源密度、鱼体组成、稚仔鱼的出现情况等几个侧面分析资源的动向,并就今后资源预测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角质颚形态判别东海两种常见枪乌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迪  金岳  陈芃  陈新军  陈峰 《水产学报》2019,43(2):419-430
为了尝试利用角质颚对东海2种常见枪乌贼类种类进行判别,本研究对2015年11月采集的69尾中国枪乌贼和100尾杜氏枪乌贼的角质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逐步判别分析法、傅里叶法对2种枪乌贼进行种类判别。结果显示,在所有12个形态参数的比较中,中国枪乌贼和杜氏枪乌贼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杜氏枪乌贼角质颚在雌雄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2种枪乌贼进行分类,中国枪乌贼判别正确率为92.4%,杜氏枪乌贼为85.3%,总判别正确率为88.2%。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以2种枪乌贼主成分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中,负载值最高的形态参数比例指标构建判别函数,中国枪乌贼的判别正确率为98.5%,杜氏枪乌贼为84.2%,总判别正确率为90.1%。分雌雄对2种枪乌贼进行分类判别,雄性的总判别正确率为83.3%,雌性为97.8%。利用傅里叶法进行判别分析,基于上颚的判别总正确率为83.3%,基于下颚的判别总正确率为95.0%。研究表明,角质颚外部形态可用于2个枪乌贼种类的判别。  相似文献   
4.
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头足类资源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梓荣 《齐鲁渔业》2005,22(6):21-22
南海水产研究所于1990-1993年。在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进行了5个航次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关于主要渔场的位置和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已有专文报告,但对于头足类数量动态分布方面未作进一步分析。头足类由枪乌贼(鱿鱼)、乌贼(墨鱼)和蛸(章鱼)组成,经济价值较高。本文根据2003年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渔业资源春秋两季调查结果,结合1990-1993年的调查资料,分析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头足类的资源变动状况,并讨论合理利用该种类资源的措施,旨在为该种类的资源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东海北部外海剑尖枪乌贼渔业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17和2018年的9月—翌年2月拖网渔船在东海北部外海采集的剑尖枪乌贼样本,研究其基础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个体的优势胴长和体质量组雄性分别为100~180 mm和40~160 g(n=309尾),雌性分别为80~160 mm和40~160 g(n=304尾),雌雄个体的胴长和体质量年间不存在差异。协方差分析(ANCOVA)表明,雄性个体体质量-胴长关系年间差异显著(P0.05),而雌性年间差异不显著(P0.05)。性成熟胴长雄性主要集中在大于120 mm的个体,雌性为大于140 mm的个体,并且呈现出较小体型下即可达到性腺成熟的趋势。雌性个体的胴长和体质量生长速率略快于雄性,并且雌雄个体的体质量生长率年间差异较大。综合分析认为:两年间采样的剑尖枪乌贼种群为春季和夏季产卵种群,2018年样本中夏季产卵种群的幼体数量较多。因此,研究剑尖枪乌贼渔业生物学动态特征是资源持续开发和渔业管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剑尖枪乌贼个体生长年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17-2020年拖网渔船在东海北部外海采集的剑尖枪乌贼(Uroteuthis edulis)调查数据,分析剑尖枪乌贼的生物学特征,并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GAMs)研究该海域剑尖枪乌贼的生长特性与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在4年采样期间,剑尖枪乌贼的优势胴长和体质量组雌性分别为80-160mm和10-170g,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雄性分别为60-180mm和10-170g,存在年间显著性差异(P<0.01)。协方差分析表明,2017、2020年个体体质量-胴长关系差异显著(P<0.05),2018、2019年个体差异不显著(P>0.05)。性成熟胴长与性腺成熟度存在年间差异,且雌雄性成熟胴长均随水温存在相同的变化趋势。GAMs结果表明,包含25m深处水温(交互)、年份和季节的GAM模型是最优模型,整体来看雄性个体生长过程较雌性更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年份对于雄性个体的影响更大,而雌性个体相对受25m深处水温的影响较大。因此,剑尖枪乌贼的生长与周围环境变动密切相关,在不同年间水温是重要的影响因子,受环境变动影响和个体生存机制的制约,剑尖枪乌贼雄性较雌性在160mm胴长处存在更明显的形态不同的大小个体群。探究剑尖枪乌贼的生物学特性及环境对它的影响有助于渔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为渔业资源评估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2年11月和2006年11月对廉江龙头沙人工鱼礁区进行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的结果,初步评估人工鱼礁建设对礁区及邻近海域渔业资源的养护效果.结果显示:投礁后,礁区内资源种类(特别是鱼类)增加明显,由投礁前的9种增加到23种,增加了1.56倍,而对照海区资源种类(特别是鱼类)明显减少,由投礁前的26种减少至15种,减少了42.31%;投礁后各类资源的资源密度明显比投礁前高,礁区内和对照海区总资源密度分别比投礁前增加了9.25倍和1.06倍;投礁一年多来,礁区内已初步形成新型的人工生境,头足类成为礁区内的新增优势类群,杜氏枪乌贼成为对照海区的第一优势种,初步显示出人工鱼礁对游泳生物(特别是鱼类和头足类)的诱集效果,并且这种效果已波及到礁区邻近海域.  相似文献   
8.
东海南部剑尖枪乌贼渔业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友喜 《海洋渔业》2002,24(4):169-172
东海南部剑尖枪乌贼胴长范围为39~357mm,优势组为81~120mm;体重分布范围7~572g,优势组为31~70g;胴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1.8592×10~(-3)×L~(2.2020)(相关系数r=0.9979),雌雄性比为1:1.26,一年性成熟,产卵后亲体相继死去。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枪乌贼和虎斑乌贼的墨汁进行原子力扫描观察,并对墨汁颗粒的颗粒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贼墨汁颗粒呈圆形或长条形,不同种类乌贼的墨汁颗粒外貌不同,中国枪乌贼墨汁颗粒呈圆球形,墨汁颗粒大小均等,间或有少量大颗粒墨汁;虎斑乌贼墨汁颗粒呈圆形及长条形,颗粒大小不一。虎斑乌贼墨汁颗粒平均表面积为9 478.12 nm2,较中国枪乌贼的墨汁颗粒(平均表面积为7 062.91 nm2)大。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0年9月及2011年5月东海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测定了火枪乌贼(Loligo beka)的胴长、角质颚形态指标等参数,阐述了火枪乌贼角质颚的形态特征及其长度的相对稳定性指标。结果表明,火枪乌贼角质颚的喙长(RL)、头盖长(HL)、脊突长(CL)、翼长(WL)、翼宽(WW)等长度上、下颚差异较大,其中,上、下颚HL相对于RL均存在着等速生长现象(P>0.05);CL相对于RL均存在着显著的异速生长现象(P<0.05);而WL、WW相对于RL则呈现极显著的异速生长现象(P<0.001)。上、下颚各长度指标均受生长的影响,均随胴长的增长呈极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RL/HL、RL/CL、HL/CL的比值非常稳定,不随胴长、体质量的变化而显著变化,可作为火枪乌贼角质颚形态特征的稳定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