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69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297篇
林业   572篇
农学   373篇
基础科学   1238篇
  438篇
综合类   3462篇
农作物   145篇
水产渔业   1231篇
畜牧兽医   2768篇
园艺   495篇
植物保护   7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269篇
  2014年   568篇
  2013年   532篇
  2012年   778篇
  2011年   737篇
  2010年   756篇
  2009年   762篇
  2008年   948篇
  2007年   853篇
  2006年   770篇
  2005年   694篇
  2004年   351篇
  2003年   319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246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4年   5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正非林火蔓延模型是目前国内比较先进的森林火灾蔓延模型,但是由于林火行为的复杂性,此模型在准确率和普适性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本文结合已有的成果进一步改进王正非模型,增加了可燃物湿度对林火蔓延速度的影响,改进了林火初始速度的计算方式。针对各种坡度对林火蔓延行为的影响给出了一个计算公式。与改进前相比,改进后的模型使其对林火蔓延情况的预估更为精准。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核桃(Juglans regia)大树多采用普通插皮嫁接法,嫁接成活率较高,简单易学,容易推广,但也存在削接穗速度慢和嫁接成活率稍低等问题。云南省林业科学院通过多年的研究,改进了嫁接方法,研究出了通过划开砧木皮层成方块形状并撬开插入接穗的核桃大树嫁接方法,取名"方块撬砧插皮"嫁接法。此方法嫁接速度快,成活率高,平均嫁接成活率达88.19%以上。  相似文献   
3.
异速对辊式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玉米秸秆量大、韧性强,导致还田后秸秆粉碎不均匀影响后续整地和播种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异速对辊及动态双支撑形式的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方式,并研制了相应的玉米秸秆还田装置,主要由捡拾粉碎单元、对辊滑切支撑单元、支撑板和机壳等组成。在异速动态双支撑条件下,通过对作业过程中玉米秸秆动力学分析和秸秆漏捡面积分析,对捡拾粉碎刀和对辊滑切支撑刀进行设计,建立了影响秸秆粉碎合格率的数学模型。以捡拾粉碎刀转速、L型甩刀折弯角、L型甩刀刃口长度和滑切支撑刀滑切角为因素,秸秆粉碎合格率为试验指标进行Box-Behnken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滑切支撑刀滑切角45°、捡拾粉碎刀转速1 700 r/min、L型甩刀刃口长度45 mm和L型甩刀折弯角40°时,玉米秸秆粉碎合格率为92.58%,与预测值误差5%,满足国家标准要求。该研究提出的秸秆粉碎还田方式和研制的秸秆粉碎装置为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设计和优化提供新的方案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1-甲基环丙烯(1-MCP)对猕猴桃后熟质地品质作用效果的差异,寻找适宜的1-MCP临界使用浓度,研究通过应用质地多面分析(TPA)测试法,以"贵长"猕猴桃为试材,比较不同处理果肉质地品质差异和好果率,分析各质地参数之间相关性,并且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0.75μL/L和0.50μL/L 1-MCP处理均能够更好地保持猕猴桃货架期的好果率;果实的咀嚼性、弹性、硬度、回复性和凝聚性相互之间都有较好的相关性,但黏着性与其他指标相关性较差,所以用咀嚼性、弹性、硬度、回复性和凝聚性作为评价猕猴桃果实质购性能的主要参数。与对照比较,6种浓度1-MCP处理中,0.75μL/L 1-MCP的处理对维持猕猴桃后熟质地品质效果最好,其次是0.50μL/L1-MCP处理,两组处理均能够延缓果实硬度并且使果实正常后熟。而高浓度(1.50μL/L和1.25μL/L)的1-MCP对猕猴桃果实后熟质地的保持效果较差,出现"僵尸果"现象。另外综合主成分分析显示,货架末期(9 d)时,不同处理猕猴桃质地品质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0.75μL/L0.50μL/L1.00μL/L0.25μL/L1.25μL/L1.50μL/L0μL/L。因此,从经济和后熟质地品质考虑,采后用0.50~0.75μL/L1-MCP来处理猕猴桃对保持果实质地品质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气缸的磨损程度是判断发动机是否需要大修的主要标志.根据气缸磨损的特点,合理地使用发动机,就可以减缓气缸的磨损,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1气缸磨损的特点 在发动机所有配合副中,气缸活塞组配合副对工作条件的要求是最苛刻的。其单缸磨损的特点可从轴向磨损和径向磨损两方面讨论。 ①气缸轴向磨损的特点:在活塞上止点处润滑条件最差,随着活塞下行逐步改善,使气缸轴向形成锥度,上部磨损大于下部。最大磨损部位是活塞在上止点位置、第一道活塞环所对应的缸壁。未与活塞环接触的气缸上中部几乎没有磨损。 ②气缸径向磨损的特点:磨…  相似文献   
6.
水产动物的营养与饲料研究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叶元土 《饲料广角》2004,(20):19-21
随着水产饲料工业的发展 水产动物营养研 ,究的领域在逐渐扩展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 ,的指标体系也在发生变化 包括 1 为使鱼体保 。 ()持正常的形体 应该同时考察体重和体长的生长 ,速度 以避免出现体长过短 2 饲料利用效率 , ;()高 包括饲料系数 饲料利用效率等 3 鱼体健 , 、 ;()康 抗应激能力强 耐运输 4 内脏重量小 可食 、 、 ;() 、部分比例高 形体正常 5 养殖水产体色正常 , ;() ;6 养殖水产动物无药物残留 符合水产品卫生() ,标准7 鱼肉水分低 越冬和运输体重减少比例 ;() 、小 脂…  相似文献   
7.
机械化屠宰流水线检疫使屠宰速度大大加快,同时促使检疫速度也要大大提高。要提高检疫速度,有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很必要的,但熟练的检疫操作也很重要。下面是笔者在检疫操作中的几点总结。  相似文献   
8.
徐汉坤 《警犬》2004,(8):46-46
一头犬能否游泳,游泳能力如何,这对评价能否作为军警用犬,或救生、狩猎用犬非常重要。培养犬可以根据主人的指挥兴奋地跃入水中,迅速地游过一定的水面,并能衔取水中漂浮物的能力。游泳的姿势应该是头部露出水面,四肢在水中游划,而且不露出水面引起水花。  相似文献   
9.
我国畜禽产品质量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内畜禽生产现状及对外贸易出现的问题 近二十年来,我国畜牧业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实现了持续增长。我国肉类产量年均递增10%以上,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近30%。畜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经济结构中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0.
几十年来,肉仔鸡与火鸡生长期的饲料都是通过蒸汽加工制成颗粒料,这种加工过程促进了鸡的生长且降低了饲料转化率。其中生长速度的提高是由于减少了因摄食而消耗的能量,因为与采食粉料的鸡相比,饲用颗粒料的鸡每天采食的餐数不变,但采食时间显著减少。当把颗粒料碾成末时,可以增加一些饲料原料中的有效养分,但却不能象原来那样提高家禽的生长速度。制颗粒饲料对倒料的代谢能(ME)的影响极少,但可以显著地提高用以生产的能量(净能,NE);另外,颗粒料不仅可以提高腹脂量与胴体脂肪含量,而且可以提高屠宰率及胸肌比重。此外,饲用颗粒料的鸡肌胃及一些肠道组织与体重的比例更低。通常家禽的颗粒料质量与稳定性差别很大。研究表明,颗粒料中每增加10%的破碎率,则饲料转化率上升一个百分点。近年来制粒技术的改进可以增加颗粒料的稳定性,可时减少微生物污染,另外,颗粒料因为含有更多的自效能,因而降低了每单位体增重所需的养分。因此,在采食量相同的情况理,饲用颗粒料的坞相对于饲用粉料的坞能获得更多的养分。实验表明,当饲料中蛋白质略显不足时,颗粒料对鸡具有更大的危害作用。另外,肉仔鸡饲用颗粒料时腹水症、瘁死综合征发生率增加,当然,后一种疾病可能是由于颗粒料的变化,而不是由于生长速度加快所致。简用颗粒料的肉仔鸡饲养至70日龄时,死亡率大大增加。目前,政府已批准了下一步的研究,以量化制颗粒料对营养需要的影响,同时探明为什么肉鸡饲用颗粒料时疾病更多而死亡率更高。(注:饲料转化率=饲料量/畜产品产出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