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15篇
农学   220篇
基础科学   4篇
  4篇
综合类   153篇
农作物   39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6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低酚陆地棉育种亲本配合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选择8个现代低酚陆地棉育种亲本(包括4个高酚棉和4个低酚棉品种),按4×4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16个组合的F×进行了双列分析。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10个性状中,子棉产量、皮棉产量和纤维整齐度主要受非加性基因控制,单铃重、衣分、比强度、2.5%跨长和麦克隆值则主要由加性基因控制,衣指由加性和非加性基因共同控制,而子指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在大多数性状上,高酚棉亲本的加性遗传方差比低酚棉亲本贡献大,而在2.5%跨长和麦克隆值2个性状上,低酚棉亲本的加性遗传方差起着更重要的作用;中7886是综合性状比较理想的亲本材料,冀合225是较好的高产亲本,冀无252和中无151是较好的优质低酚棉亲本。综合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分析结果,组合中7886×冀无252可具较好的育种潜力。  相似文献   
2.
用五个甘蓝型油菜亲本材料的双列杂交设计,对含油量、硫甙总量按Hayman分析公式进行了全双列杂交分析,对蛋白质含量按Singh(1981)公式进行了半双列杂交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品质性状都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含油量和硫甙总量均呈部分显性,狭义遗传力分别为59.6%和87.4%,蛋白质含量呈超显性遗传((H./D)~(1/2)=1.58),狭义遗传力为42.4%。  相似文献   
3.
多品种(系)试验中简化广义格子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吴天侠  盖钧镒 《作物学报》1995,21(3):300-306
根据多品种(系)田间试验的特点,在Patterson等广义格子设计基础上提出简化广义格子设计(简称SGL设计)。SGL设计基于格子设计的正交性原理,对于可用区组容量整除的任何供试品种数、2-4次重复,均可构成不完全区组设计。且构成方法简便,设计效率因子高,具有可解析性,连通性,SGL设计的参数采用修饰极大似然法估计。  相似文献   
4.
新转萝卜雄性不育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对新转育成的5个雄性不育系和3个测验种的5个主要性状根质量、根长、株高、叶片质量、开展度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及遗传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雄性不育系A1,A3和测验种S1的根质量、根长、株高、叶片质量、开展度5个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均较高,是杂交育种的理想亲本,而其他亲本则一般配合力较低;A1×S1,A1×S2,A2×S2,A3×S2,A5×S1和A5×S1等7个组合主要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除了个别性状外均为正值,说明其用于杂种优势育种的可行性比较大.遗传力分析表明,除开展度外,其余主要性状均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能真实遗传.  相似文献   
5.
大豆不同亲本正反交后代开花期叶片叶绿素含量遗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对大豆不同亲本正、反交F3、BC1F2开花期叶片叶绿素含量遗传进行了初步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组合F3开花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平均值偏向于母本,广义遗传力的大小与母本值关系密切,母本值高的组合F3广义遗传力明显高于母本值低的组合,各组合正、反交F3开花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异度与母本值也相关,母本值高的组合F3变异度大于母本值低的组合;BC1F2开花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遗传表现与组合的父母本和回交亲本的开花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6.
选用8个Badila(甘蔗热带种)与斑茅属间杂交F1品系与9个甘蔗栽培品种配制了24个回交组合,其中6个F1品系的13个组合杂交可育,共获346株BC1实生苗.经同工酶分析,其中320个株系具有斑茅的特征酶带,为斑茅的真实后代。在杂交可育性和BC1后代主要经济性状方面,斑茅F1品系间和杂交组合问均存在显著差异。斑茅BC1后代的产量性状和糖分仍与甘蔗栽培品种有较大差距,但各性状的最大值已与栽培品种的相当。初步研究结果表明,YC96—40和YC95—41是较好的斑茅F1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7.
不同年龄杉木无性系交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于 1 982、1 989和 1 991年 3次开展了老龄杉木无性系和杉木优良无性系互作为父母本的析因交配试验 ,共获得了 5 8个交配组合 ,利用 3片子代测定林历年的调查资料 ,进行了方差分析、数量遗传分析等 ,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利用老龄杉木无性系作交配亲本时最好以杉木优良无性系作母本、老龄杉木无性系作为父本 ;选出建 3 6、王台老龄杉木、闽清 1老龄杉木和尤溪老龄杉木无性系 4个优良的杉木交配母本 ,建 3 6、三 67和闽清 1老龄杉木无性系 3个优良的杉木交配父本 ;通过综合分析、评价 ,从参试的 5 8个交配组合中选出各年都表现好的三 5 4×闽 1、王台×三 66、闽 1×锦 8、闽 2×建 3 6、闽 1×三 67、尤溪×三 67等 6个交配组合 ,增产效果显著 ,这些优良交配组合既可作为杉木高世代种子园的建园材料 ,也可以通过群体无性化 ,提高繁殖系数 ,供生产应用 ,还可以作为高世代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8.
将多孔介质的物理构成分为具有分形结构的团聚体集合和不具有分形特性的固相和孔隙相,建立了简化单元体模型解释其微观结构。结合多孔介质在干燥过程中热量守恒定律和傅里叶导热定律导出了材料总有效热导率模型。此模型无经验常数,每一个参数都有物理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热导率与迂曲分形维数、面积分形维数、孔隙率和热风温度呈反比,与热风速率和时间呈正比。  相似文献   
9.
Summary Dwarlism in F1 hybrids has been observed in over 100 crosses of dry beans (Phaseolus vulgaris L.) at the Centro Internacional de Agricultura Tropical (CIAT), Cali, Colombia. In each cross, one parent always had small seeds and the other parent either medium or la ge ones. This apparent incompatibi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germplasm was controlled by two complementary, dominant genes: DL1 and DL2. Smallseeded bean lines carried gene DL1 and originated in Brazil, Colombia, Guatemala, and Mexico; medium for large-seeded bean lines carried gene DL2 and were from Bolivia, Brazil, Chile, Colombia, Turkey, The United States, and West Germany. Thes two genes have probabl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volution of dry bean forms of different seed sizes by serving as a genetic barrier or isolating mechanism, thus limiting free genetic recombination between the two germplasm groups.Apparent differences in the adaptiveness and yielding ability of the two groups of bean germplasm, smallys, medium- and large-seeded, and some breeding implications for manipulation of the genes causing F1 hybrid dwarfism were also discovered.  相似文献   
10.
The first South African soft wheat breeding programme was initiated in 19 90 , consequently almost no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on soft wheat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 (GCA) of several spring wheats for biscuit-making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A full dialled cross was made with five spring wheats with good biscuit-making quality and a sixth hard wheat with poor biscuit-making quality. Seventeen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were measured. When the GCA to specific combining ability (SCA) ratios were calculated, strong additive gene action was shown for all characteristics, excluding flour colour and biscuit diameter, which suggested high heritabilities for most characteristics. N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showed more non-additive than additive gene action. Three of the soft wheat cultivars combined well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important for biscuit-making qua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