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1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40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12篇
  87篇
综合类   390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128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双孢蘑菇2796菌丝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双孢菇2796菌丝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NH4)2SO4;最适温度为20--25℃;培养基最适含水量为60--65%;最适pH为6—7;菌丝在黑暗条件下生长良好,光照抑制菌丝生长;适宜的CO2浓度可刺激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柱状田头菇碳氮营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柱状田头菇Agrocybe cylindracea(DC.ex Fr.)R.Maire菌丝体生长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羧甲基纤维素钠和市售白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和1—半胱氨酸,其菌丝体能够在较广的碳氮比范围内生长,最适的碳氮比是60:1。  相似文献   
3.
4.
碳源及添加物对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之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有关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研究工作的进展及其应用,已有不少的报道与评述。然而,就其应用潜力而言,培养效率一般还比较低,这与愈伤组织的素质关系极大。因此,如何提高愈伤组织的素质,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影响愈伤组织素质的外源因素  相似文献   
5.
碳源和氮源对松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研究了影响松乳菇菌丝生长的碳源和氮源。结果表明,松乳菇的最适碳源是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是蛋白胨和KNO3。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四种碳源对虎奶菇菌核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玉米淀粉为碳源,虎奶薅菌蛋白质的化学评分,必需氨基酸指数,生物价和营养指数分别为11.63、69.80、64.40和9.98,均居四种参试碳源的第一位;氨基酸评分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分别为14.55和12.45,均居四种参试碳源的第二位,这些结果证实,以玉米淀粉为碳源,虎奶菇菌核蛋白质营养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8.
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功能多样性对土壤管理具有重要指示作用,以福建省宁化县紫色土水土侵蚀区油茶人工林不同坡位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技术对天然有机物料有机肥(T1)、有机无机复合肥(T2)、禽畜粪便有机(T3)共3种有机肥处理以及不施肥处理(CK)下的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T1、T2、T3处理下不同坡位土壤的吸光值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相比于施肥前都有所增加,而CK处理土壤AWCD值无显著变化,不同处理下土壤AWCD值提高的大小顺序表现为T2T1T3CK;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以及McIntosh优势度指数大小顺序均表现为T2T1T3CK;相同处理下不同坡位土壤AWCD值、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以及McIntosh均匀度指数大小顺序总体呈现下坡中坡上坡;Shannon指数与土壤容重和自然含水率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pH值、全碳和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McIntosh指数与土壤容重、自然含水率、pH值、全碳和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氨基酸类是各处理后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类型,主成分分析表明T1、T2、T3处理下土壤微生物对6类碳源利用能力相比于对照具有较大差异,T1和T3处理对于6类碳源的利用具有相似性,T2处理与T3处理之间对于6类碳源利用差异主要在于碳水化合物类碳源。综上,有机无机复合肥的施入更有利于紫色土丘陵区油茶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的提高,以上结论可为制定紫色土丘陵区合理施肥制度的设置、农业优化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荷叶离褶伞为试材,以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为指标,分别采用不同碳源和氮源对5株荷叶离褶伞菌株进行单因素液体发酵试验,以期筛选荷叶离褶伞液体培养最适碳源、氮源及适合发酵菌株,并为探索其工厂化发酵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菌株ZY01、ZY02及ZY03的最适碳源是蔗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其次为麸皮、尿素;菌株ZY04、ZY05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以胞外多糖产量为指标的最适碳源是蔗糖,最适氮源分别是尿素、蛋白胨;菌株ZY02的菌丝体生物量为12.626g/L与ZY03的胞外多糖产量为11.5148mg/L在分别以2%蔗糖+0.2%蛋白胨、2%蔗糖+0.3%蛋白胨组合试验中值最大;不同碳、氮源对荷叶离褶伞菌丝体生物量及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不呈正相关,菌株ZY02、ZY03分别是各指标下的适宜发酵菌株。  相似文献   
10.
前期试验筛选出了生长迅速、性状优良的Epichlo? sinensis内生真菌菌株,为进一步利用这些性状优良的菌株,需筛选出适宜E. sinensis生长的最佳碳氮源,本研究分别采用不同碳源(葡萄糖、淀粉、麦芽糖、甘露醇、山梨醇)和氮源(氯化铵、蛋白胨、胰蛋白胨、酵母浸粉、尿素)的固体培养基及液体培养基,对3株E. sinensis内生真菌菌株(菌株ID:1、41C和111C)进行培养,探究不同碳氮源条件下,E. sinensis的生长状况及总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供试的3株E. sinensis菌株的生长有显著差异(P 0.05),在所有的碳源和氮源培养基上,菌株111C的菌落直径、生长速率、菌丝鲜重及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菌株1和41C (P 0.05),菌丝直径低于菌株1和41C。而菌株41C的菌落直径及菌丝鲜重显著高于菌株1 (P 0.05),总抗氧化能力及菌丝直径显著低于菌株1 (P 0.05)。不同菌株适宜的碳源和氮源亦不相同,在供试的5种碳源和氮源中,菌株111C的最佳碳氮源为麦芽糖和胰蛋白胨;菌株41C的最佳碳氮源为葡萄糖和胰蛋白胨;菌株1的最佳碳氮源为葡萄糖和胰蛋白胨;且在以酵母浸粉为氮源的条件下,3株内生真菌的总抗氧化能力最强。本研究结果表明,菌株111C生长迅速,总抗氧化能力强,可用于后续研究利用且初步研究获得适宜E. sinensis生长的最佳碳氮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