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2篇
  11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岳 《北京农业》2011,(36):20-21
选取杂交组合(晋麦13×晋农190)通过A-PAGE技术并结合统计分析,分析了单个醇溶蛋白谱带在杂交后代中的遗传规律。醇溶蛋白谱带遗传在F2代表现为:6条谱带的分离(出现/缺失的比率)符合一对基因的分离规律,它们分别是13.9、23.2、26.0、40.2、50.0和71.5;5条谱带的分离符合两对有互补作用的基因的分离规律,它们分别是12.9、15.7、17.8、32.2、76.8,另外有2条谱带的分离符合两对独立基因的分离规律,它们分别是16.5、19.1。  相似文献   
2.
Gliadins were extracted from wheat and individual groups (α-, β-, γ-, ω-1 and ω-2) purified. The effects of the individual groups of gliadin on the mixing properties of doughs from low and high protein flours were measured on a 2-g Mixograph and a prototype microextension tester. The addition of all groups of gliadin resulted in a decrease in dough strength. The relative weakening effects were ω-1>ω-2≈α-≈β->γ- in the Mixograph, and γ->α-≈β-≈ω-2≈ω-1 in the Extensograph.  相似文献   
3.
A line without expression (null form) o: the α-gliadins controlled by the 6A chromosome was found when screening electrosboretically single seeds of the bread wheat ‘Raeder’. Differences in heading time were also observed between this null line and the normal one. A linkage between 6A gliadin genes and heading time gene(s) is hypothesized.  相似文献   
4.
The electrophoretic banding patterns ofgliadin in common wheat lines derived fromJapan were determined byacid-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For the 107 wheat lines used in our study,27 different patterns were identified, 13corresponding to the -gliadin, 8 tothe , -gliadin and 6 to the-gliadin. The gliadin patterns ofJapanese wheat cultivars and landracesgreatly differed from the patterns of wheatlines from other countries, and thevariation seen in wheat lines from Japanwas limited to 46 patterns. Sevencollection or breeding areas in Japanshowed different frequencies in theirgliadin patterns. Combining the gliadinpatterns with high molecular weightglutenin subunit compositions, 67combinations were observed. One gliadinpattern consisting of -gliadinpattern F, , -gliadinpattern H and -gliadin pattern Dwas frequently found in many Japanese wheatlines, though the other patterns werelimited to only one or two wheat lines.  相似文献   
5.
小麦易位系麦醇溶蛋白的电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分析了3个小麦易位系及其亲本的麦醇溶蛋白组分,进一步明确了它们的亲缘关系和遗传组成。  相似文献   
6.
(英文)     
对来源于美、中、俄及埃塞阿比亚等22个国家的142份硬粒小麦材料的种子贮藏蛋白位点及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供试的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 Desf )材料共检测出37条醇溶蛋白条带,无1条带纹为所有材料共有,多态性达到100%,说明硬粒小麦具有丰富的醇溶蛋白等位变异。聚类分析将142份供试材料分为3个大类,材料间遗传差异大小在不同的国家有所不同,表明醇溶蛋白带型与地理来源有一定关系。高分子量谷蛋白电泳共分离出14种亚基和15种亚基组合,但是优质亚基所占比例不高,这可能是因为硬粒小麦加工用途的特殊性,使得多年的育种并未太多改变硬粒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等位变异的频率,促成优质亚基的累计。  相似文献   
7.
春小麦航天诱变入选后代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本文介绍了小麦纯系克498和龙0657航天诱变第2代(SP2)和第3代(SP3)的入选与决选情况,SP2和SP3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SP3代决选株籽粒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GS)和醇溶蛋白电泳谱带的变异。研究表明:(1)克498 SP2和SP3代的有益变异入选株率和决选株率分别为1.02%、0.81%和2.47%、1.39%;龙0657 SP2和SP3代的有益变异入选株率和决选株率分别为0.97%、0.50%和3.77%、1.68%。(2)克498 SP2和SP3代的入选株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幅度、极值和变异系数与其亲本相比都有很大差异;SP2代的差异大于SP3代;克498 SP2和SP3代的差异大于龙0657 SP2和SP3代的差异。(3)克498和龙0657 SP3代决选株间主要品质性状存在较大差异;0657 SP3决选株间主要品质性状的差异大于克498 SP3代决选株。(4)克498和龙0657 SP3代HMW-GS组成的变异频率分别为8.3%和28.1%。(5)克498和龙0657 SP3代醇溶蛋白电泳谱带变异频率分别为45.8%和50.0%。  相似文献   
8.
利用醇溶蛋白凝胶电泳方法对陕西关中地区的33个小麦品种进行电泳分析,得出的各品种的电泳图谱及电泳模式证明,小麦种子醇溶蛋白凝胶电泳图谱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多态性和特异性,是用作品种鉴定的好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33个小麦品种的电泳图谱和电泳模式,制出了小麦品种鉴定检索表。与同工酶法相比,该方法所需仪器设备少,简便易行,不损伤种子发芽力。对大麦的初步研究表明,该方法用于大麦品种鉴定也是可行的。文中对该方法在遗传育种方面的应用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利用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技术探讨了分离小麦子粒醇溶蛋白的最佳条件。用磷酸缓冲液(0.1moL/L磷酸,pH2.5,含22%乙腈(ACN)和1%聚乙二醇20000(PEG20000)),在毛细管长度46.5cm,内径75μm,运行电压15kV,毛细管温度25℃的条件下,可获得高分离度和高重现性的电泳图谱,一个品种在50min内可分离出40个以上的醇溶蛋白组分。利用该条件鉴定了5个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0.
采用A-PAGE和SDS-PAGE方法,对四川省49份小麦新品种(系)的醇溶蛋白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在醇溶蛋白位点上存在广泛的变异,49个品种(系)具有48种醇溶蛋白带型,共分离出38条相对迁移率不同的谱带,其中35条具有多态性,占92.1%,每个品种(系)可分离出11~23条带。15个品种(系)具有1BL/1RS易位系标记位点Glid1B3,占供试品种(系)的30.6%。在Glu-1位点上,供试材料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共检测到11种不同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18种亚基组合类型,品质得分在5~10分之间,平均6.9分。49个品种(系)中,21个具有5+10优质亚基,3个具有2亚基。新品种(系)中5+10亚基比率较高,反映了四川省强筋小麦育种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从整体来看,优质亚基和优质亚基组合的频率仍然偏低,因此在四川小麦品质育种中应进一步加强优质谷蛋白亲本材料的引进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