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2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3篇
  6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超声波分散的方法,首先制备出含有松节油的稳定的单分散微米级苯乙烯单体液滴,随后在油溶性引发剂的作用下聚合生成聚苯乙烯,聚苯乙烯与松节油之间出现相分离,生成的微观结构以聚苯乙烯为壳、松节油为核的聚合物粒子,透射电子显微镜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结果证实了上述结构。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环境中生物炭和微塑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有机污染物吸附产生的影响,选取两种粒径范围[0.85~2.00 mm(L)和0.11~0.18 mm(S)]的小麦秸秆生物炭(BC)和聚乙烯微塑料(PE),对其性质进行表征,并测定了吸附平衡溶液中溶解性有机碳的浓度和组成,研究了其单独和共存时吸附菲的行为。结果表明:同种颗粒物不同粒径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总比表面积、孔结构和表面官能团数量;SBC的总比表面积(216.32 m2·g-1)约是LBC(2.31 m2·g-1)的100倍,而LBC的平均孔径(8.92 nm)约是SBC(2.28 nm)的4倍;SPE的总比表面积(0.17 m2·g-1)是LPE(0.07 m2·g-1)的2倍多。SBC羟基振动峰(3 400 cm-1)的强度显著高于LBC;SPE亚甲基振动峰的强度高于LPE。吸附等温线结果显示,颗粒物对菲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模型(R2>0.94);单一颗粒物吸附菲能力(lg Kf)的顺序为SBC>SPE>LPE>LBC;当生物炭与聚乙烯微塑料共存时吸附能力强于单一颗粒物,并且高于两相Freundlich模型预测值,说明菲在生物炭与聚乙烯微塑料混合颗粒物上的吸附不是独立的;同时,混合颗粒物吸附平衡溶液中溶解性有机碳的浓度和芳香度明显下降,并且溶解性有机碳浓度与颗粒物的lg Kf显著负相关,说明不同颗粒物对菲的吸附不仅受颗粒物表面性质的影响,还受溶解性有机碳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PSF)制备胶粘剂中溶剂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利用废聚苯乙烯制备胶粘剂中溶剂的选择及溶剂比例的确定。结果表明:溶解聚苯乙烯的理想溶剂为二甲苯、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的混合溶剂。当二甲苯、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的比例为2∶3∶3时,制得胶粘剂的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4.
唐波  蒋超 《粮食储藏》1995,24(1):33-35
对没有隔热层的仓房,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吊顶及密封窗户,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粮温上升速度,保持粮食的新鲜度,延缓粮食的陈化,保持粮食的发芽率,节约熏蒸药剂,减轻保管员劳动强度。达到安全,经济,有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ZL胶粉聚苯颗粒外保温在高寒地区的施工方法和要点,并阐述了在高寒地区推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农田微塑料污染对作物生长存在显著影响,但不同功能类型作物的生理生态、产量及品质对土壤微塑料的响应尚不清楚。鉴于此,本研究选取我国农业生产的两大主要作物大豆(地上结实)和花生(地下结实)为试验材料,并设置对照组(无添加)和实验组(添加0.40%的聚丙烯微塑料)进行大田原位试验。结果表明:微塑料添加与作物结实类型二者的交互作用对作物的生长与生理生态特征存在显著影响,主要体现在作物的整株形态结构、生物量积累与分配及籽粒品质。微塑料添加显著降低两种作物的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相对生长速率和百粒重,大豆降幅分别为13.61%、14.07%、13.23%和7.84%,花生降幅分别为17.10%、18.64%、16.12%和11.98%。此外,微塑料添加显著降低花生的地下生物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大豆的叶绿素含量,降幅分别为15.77%、25.51%和5.74%,与之相反,微塑料添加增加大豆的叶面积比值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幅分别为28.07%和25.82%。由此可见,聚丙烯微塑料添加对两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均有抑制作用,对花生的影响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首次以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树脂(CMCPS)为载体和大分子引发剂、2,4-二氯苯氧乙酸(2,4-D)为模板、丙烯酰胺(AM)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溴化铜/2,2'-联吡啶(CuBr/Bpy)为催化剂,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技术,制备了2,4-二氯苯氧乙酸分子印迹聚合物(2,4-D MIPs),并研究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比例对该印迹聚合物吸附量的影响。通过动态、静态及竞争试验考察了该印迹聚合物对2,4-D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2,4-D MIPs对模板分子2,4-D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识别作用;与2,4-二氯苯酚和2,4-二氯苯甲醛相比,2,4-D MIPs对2,4-D的选择性系数分别为2.84和3.75,相对选择性系数分别为2.31和2.29。采用Scatchard模型分析,可以得到两类结合位点,计算得到最大表观吸附量(Qmax)分别为76.92和142.91 mg/g,离解常数Kd分别为632.91和2 309.47 mg/L。将2,4-D MIPs作为固相萃取剂,对豆芽样品进行添加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6%~10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10%,方法的检出限为20 ng/g。该印迹聚合物可以富集分离测定2,4-D,稳定性好,并且能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8.
陆化杰  刘凯  欧玉哲  陈子越  陈新军 《水产学报》2021,45(12):2099-2111
随着微塑料在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中的发现,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对海洋微塑料的来源、类型、分布规律、毒性以及对不同食性、不同栖息地海洋鱼类的影响进行了梳理,对后续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和瞻望。结果表明,微塑料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分布在海洋的各个角落,其毒性主要由自身毒性和联合毒性两部分组成。微塑料在海洋中垂直分布特点为底层沉积物含量较高,其次为底层、上层水域,中层水域较少;水平方向上分布特点为河口区含量较高,流场区次之,大洋区较少。不同栖息环境的海洋鱼类对微塑料的摄取数量不同,从大到小依次为:近岸底栖性>底层性>大洋性>大洋底栖性;摄取种类也不同,并主要受微塑料密度的影响,中上层鱼类主要摄取密度较小的微塑料,中下层鱼类主要摄取密度较大的微塑料。不同食性鱼类对微塑料摄取量也不相同,滤食性鱼类摄取量最高,植食性和掠食性鱼类摄取量略不相同。海洋鱼类的摄食特性对不同形状、大小、密度的微塑料摄取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后续研究应结合渔业生物、生态学,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等  相似文献   
9.
Wanlin LI  Yan XIAO 《土壤圈》2024,34(2):424-437
Microplastic pollution is a global and ubiquit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 in the oceans as well as in the terrestrial environment. We examined the fate of microplastic polystyrene (MPS) beads in experimental soil in the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symbiotic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 and simulated acid rain (SAR)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combinations of these three factors altered the growth of white clover Trifolium repens. We found that MPS, SAR, or AMF added singly to soil did not alter T. repens growth or yields. In contrast, MPS and AMF together significantly reduced shoot biomass, while SAR and MPS together significantly reduced soil available phosphorus independent of AMF presence. Microplastic polystyrene, AMF, and SAR together significantly reduced soil NO-3-N.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dded singly also enriched the beneficial soil bacteria (genus Solirubrobacter), while MPS combined with AMF significantly enriched the potential plant pathogenic fungus Spiromastix.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inoculation with MPS increased the abundance of soil hydrocarbon degraders independent of the presence of SAR. In addition, the abundance of soil nitrate reducers was increased by MPS, especially in the presence of AMF and SAR. Moreover, SAR alone increased the abundance of soil pathogens within the fungal community including antibiotic producer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coexistence of MPS, SAR, and AMF may exacerbate the adverse effects of MPS on soil and plant health.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存在下微塑料对环丙沙星的吸附特征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揭示微塑料在重金属与抗生素共存体系中的吸附特征,以聚酰胺(PA)、聚氯乙烯(PVC)为典型微塑料,以环丙沙星(CIP)作为目标抗生素,以Cu、Cd为重金属代表,通过批量吸附试验研究了重金属存在下微塑料对CIP的吸附行为及机理。结果表明:PA和PVC两种微塑料对CIP的吸附同时符合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由Langmuir方程拟合得到的CIP对PA和PVC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846 mg·g~(-1)和1.862 mg·g~(-1)。不同pH下两种微塑料对CIP的吸附呈现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pH为6时吸附量达到最大。重金属Cu、Cd存在下的吸附等温线更符合Langmuir方程,Cu的存在显著促进了微塑料对CIP的吸附,而Cd的存在抑制了微塑料对CIP的吸附,Cu、Cd没有改变吸附量随pH变化的趋势。PVC对CIP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PA吸附CIP的机制包括酰胺基与羰基间氢键的产生,此外静电相互作用、极性作用也是两种微塑料吸附CIP的重要机制。研究表明,重金属Cu、Cd存在下,可以改变微塑料对CIP的吸附量,但不会对PA、PVC吸附CIP的机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