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篇
  10篇
综合类   123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9 毫秒
1.
2.
文章利用生物转化工程原理将硫酸锌加入牛饲料间接强化牛乳进行了试验观察,效果转好。强化后牛乳无外观质量变化,乳锌经一个高峰期四周后处于稳定状态,其含量可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还提出了硫酸锌强化饲料的适量剂量。并就乳牛饲龄、胎次、体重、产乳期对乳锌的影响和强化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通过此项研究,为解决目前缨幼儿缺锌问题,开发了一个吸收率高、副作用小、安全可靠的补锌源。  相似文献   
3.
拓展蚕桑资源在食品、医药、饲料和材料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已经成为现代蚕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而蚕桑资源的多元化开发利用有赖于现代加工技术的支撑。国内研究者将低温加工技术、微胶囊技术、微生物转化技术等应用于蚕桑资源的多元化开发利用中,例如蚕桑资源中的蛋白质、油脂等营养成分与花青素、多酚、生物碱、多糖等功能活性成分的分离提纯,桑椹、桑叶和蚕蛹食品的加工、保鲜等,并建立了部分蚕桑资源产品的加工技术体系。本文总结近10年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加工新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成果,并探讨蚕桑资源多元化开发利用亟待解决与突破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利用生物转化方法不但能将畜禽粪便资源化,还能减少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做到节能减排。作为饲用昆虫的一种,黑水虻的幼虫可以将畜禽粪便、餐厨垃圾等有机废弃物通过生物转化作用转变为安全、环保、优质的饲料资源。本文主要对黑水虻在畜禽粪便中的生物转化作用,以及其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黑水虻规模化处理畜禽粪便及日后产业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弄巧成拙     
<正>~~  相似文献   
6.
霉菌毒素脱毒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大量的研究及现场生产案例表明,饲料及其原料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霉菌毒素污染,对动物和人类健康产生威胁。克服霉菌毒素对动物和人类的影响,首先要从预防入手,防止原料被霉菌所污染。但是,只有黄曲霉毒素基本上  相似文献   
7.
草业是以草原为基础,利用光能通过生物,再通过化工、机械等创造财富的产业。80年代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提出这一草业概念。它是由土-草-畜生物转化延伸到土壤、动植物结构配置、生产产品加工与流通,以能流、物流、信息流构成的结构精巧繁全、层次较多、内涵丰富而功能复杂的技术密结型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8.
中药药渣培养裂褶菌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英 《食用菌》2007,29(1):29-29
目的:对中药药渣的生物转化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分别以加味藿香正气丸、葛根药渣作为培养基,考察裂褶菌在其上生长情况。结果:裂褶菌在两种培养基上都能生长,但子实体较小。中药药渣生物转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生物转化具有高效、专一、可调节等特点,广泛地被用于清除工业和生活上产生的各种污染物、食品生产加工、生物技术制药、化妆品研发、开发新能源等领域。本文介绍了微生物转化的相关研究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4种质量浓度(0.5μg/L、1μg/L、10μg/L、50μg/L)PCB1254暴露下,栉孔扇贝(Chlamys ferrari)消化盲囊和鳃丝7-乙氧基-3-异吩唑酮-脱乙基酶(EROD)、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力的变化。于实验开始后0、0.5d、1d、3d、6d、9d、15d、21d、30d取样测定,结果显示,除鳃丝EROD活力在低质量浓度(0.5μg/L和1.0μg/L)随时间变化不明显(P〉0.05)外,其他各处理组PCB1254对栉孔扇贝消化盲囊和鳃丝的EROD都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而且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低浓度(0.5μg/L、1.0μg/L)处理下,消化盲囊和鳃丝的GST活力都呈现激活的趋势,而高浓度(10μg/L、50μg/L)下,GST活力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鳃丝GST活力变化幅度较为明显。结果表明,EROD和GST活力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应PCBs对栉孔扇贝影响的规律性,是合适的毒理学指标,栉孔扇贝是比较好的评价多氯联苯污染的指示生物,本研究也对栉孔扇贝对多氯联苯的生物转化机制作了初步的探讨。[中国水产科学,2008,15(2):342-3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