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262篇
  免费   3351篇
  国内免费   6893篇
林业   8140篇
农学   4535篇
基础科学   7188篇
  12022篇
综合类   37319篇
农作物   2542篇
水产渔业   3294篇
畜牧兽医   9160篇
园艺   3119篇
植物保护   3187篇
  2024年   995篇
  2023年   2874篇
  2022年   3013篇
  2021年   3169篇
  2020年   2965篇
  2019年   3317篇
  2018年   1976篇
  2017年   3076篇
  2016年   3865篇
  2015年   3495篇
  2014年   4496篇
  2013年   4374篇
  2012年   5132篇
  2011年   5251篇
  2010年   4770篇
  2009年   4809篇
  2008年   4886篇
  2007年   4240篇
  2006年   3625篇
  2005年   3287篇
  2004年   2599篇
  2003年   2229篇
  2002年   1644篇
  2001年   1407篇
  2000年   1225篇
  1999年   996篇
  1998年   912篇
  1997年   839篇
  1996年   799篇
  1995年   749篇
  1994年   672篇
  1993年   544篇
  1992年   495篇
  1991年   483篇
  1990年   419篇
  1989年   371篇
  1988年   114篇
  1987年   84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10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7篇
  1953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林俊平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5):40-42,44
为解决红花香椿单木及林分材积生长率表缺乏的问题,通过收集样木、样地数据处理、备选模型求解、模型选优、模型优化等思路和过程,建立了红花香椿单木及林分材积生长率模型.经TOPSIS法模型选优显示,单木和林分材积生长率最佳模型均为P=a0D-a2t-a1;利用免疫进化算法(IEA)进一步优化了模型参数,提高了模型预估精度,并据此编制了红花香椿单木及林分材积生长率表.  相似文献   
2.
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有机碳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对于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增加养分有效性有重要作用。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成土壤结构的最小单元,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其形成转化过程与土壤固碳过程息息相关,因而研究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关系及团聚体有机碳影响因素对于土壤结构的改善和土壤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总结,明晰了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关系,阐述了土壤类型、施肥方式、土地利用和矿区复垦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并从生物质炭的长期定位研究和复垦矿区的土壤修复两方面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研究进行展望,研究结果可为合理的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灌溉系统中分水口轮灌分组的灌溉制度,在满足流量要求的条件下节约电能。【方法】提出了在考虑水头损失时不同分水口状态与管道进口压力的关系模型,该模型利用分水口开关0,1状态作为自变量,从管道末端起利用推导的递推公式求出管道进水口的等效水头损失系数。依据该模型,在定流量分组轮灌优化中得到为使分组轮灌功率最小的目标函数。利用遗传算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优化求解,并给出了编码方案。【结果】在分水口等间隔布置时,轮灌分组按轮灌分组数等间隔安排所需功率最小,优化后的水头损失系数可以减小到没有优化前的0.772倍。【结论】本研究模型不仅适用于恒定流量的组合优化,也可应用于不同分水口的所需水量不同的随机灌溉以及恒压供水的优化中。  相似文献   
4.
苹果树腐烂病田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空间分布型检验、聚集强度指标检验和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武威市凉州区苹果树腐烂病田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方法。结果表明,苹果树腐烂病田间分布型呈聚集分布,聚集程度受栽培环境影响较大。建立了其理论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5.
牛晓鸣 《中国饲料》2021,1(3):151-151
饲料添加剂的概念起始于20世纪初期,基于动物营养理论和饲养研究发现,在饲料中添加少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有效提高动物的采食量,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动物健康生长。近几年,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饲料添加剂不再局限于微量营养素,逐渐扩展到酶制剂、生物添加剂、功能性寡糖、生物活性肽、核苷酸、甜菜碱、有机微量元素等新型饲料添加剂,这为饲料的配制研发提供了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6.
末端开路同轴探头法测量土壤复介电值用于表征土壤含水率具有准确、快捷的优点。针对目前土壤介电同轴探头集总测量模型没有充分考虑探头的参数以及土壤体积对测量结果影响等问题,基于电磁场理论,对末端开路同轴探头建立了准静态数学模型,适用于土壤的复介电常数准确测量。通过全波软件仿真和模型计算结果对比,以无水乙醇介电实测值和理论值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采用本文介电测量模型对不同含水率的黄绵土进行测量计算,复介电常数实部与实测土壤含水率二阶多项式拟合决定系数大于0.965,表明本文所提土壤介电测量方法适用于土壤复介电常数和含水率的测量。  相似文献   
7.
土壤改良剂对中稻-再生稻产量与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土壤改良剂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为中稻-再生稻增产与肥料高效利用以及稻田次生障碍阻控提供理论支撑。以准两优608(2016年)和晶两优华占(2017年)为试验材料,设施用过氧化钙(CaO_2)、施用生物石灰(Bi-CaO)、施用硅肥(SiO_2)、常规施肥(NPK)和不施肥(NF)5个处理。分别测定了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相关的指标。结果表明,施用土壤改良剂显著增加中稻-再生稻系统产量,与常规施肥(NPK)相比较头季产量增幅达7.37%~17.78%,再生季可增产493.3~982.2 kg/hm~2。施用土壤改良剂显著提高中稻-再生稻有效穗数与头季结实率和穗粒数,且显著增强其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土壤改良剂显著提高中稻-再生稻植株氮素吸收与积累,且后期以施用过氧化钙(CaO_2)效果最佳。施用土壤改良剂显著促进中稻-再生稻系统氮肥高效利用,与NPK相比较施用改良剂处理氮肥偏生产力(NPFP)、肥料氮贡献率(NCT)、氮肥农学利用率(AE_N)和氮素回收率(RE_N)均显著增加,其中NPFP和AE_N分别增加了2.92~7.53 kg/kg,4.76~7.53 kg/kg,NCT和RE_N分别增加6.32~9.65,34.40~46.11百分点;施用土壤改良剂显著降低了中稻-再生稻系统土壤氮素依存率(SNDR)及氮肥生理利用率(PE_N)。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土壤改良剂可显著促进中稻-再生稻增产与氮肥高效利用,综合水稻产量与氮肥利用表现,施用过氧化钙(CaO_2)对中稻-再生稻促进作用最佳,其次是施用硅肥(SiO_2),均优于施用生物石灰(Bi-CaO)处理。  相似文献   
8.
该文系“幼树干基嵌套螺纹塑管防兔啃技术”的第Ⅰ部分内容,就完成项目的目的意义(问题的提出)、技术路线以及野兔的分类分布和生物生态学特性等做出全面总结。该项目已于2019年通过专家技术认定,“操作简便、一劳永逸、一维多效、成本低廉、环境友好”是其显著特点,相信能对我国林业兔害防治提供一项最具推广价值的全新技法。其详细技术内容和具体防治方法等将在后文刊出。  相似文献   
9.
10.
研究腐殖酸和生物炭2种调理剂配合施用对土壤磷素吸收与转化的影响,设空白对照、生物炭、腐殖酸、腐殖酸+生物炭、腐殖酸+1/2生物炭、1/2腐殖酸+生物炭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在腐殖酸和生物炭配施不同处理中,腐殖酸+生物炭处理对于降低土壤总磷、有效磷、水溶性磷含量效果较好,可以减少土壤中磷素积累;腐殖酸+1/2生物炭处理既促进了作物对有效磷源Ca_2-P的吸收,提高了各磷组分之间的转化,也促进了土壤磷素向Fe-P、O-P转化,有利于降低土壤磷素负荷;1/2腐殖酸+生物炭处理可以促进土壤磷素向Ca_8-P、Fe-P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