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虾季产量接近2009年水平,价格见长根据国家海洋渔业局最近发布的2011年5月墨西哥湾虾的产量的报告,相对于2010年的总产量而言,今年的虾季有一个旺盛的初期。2011年5月虾的产量是27,500,000磅,相对于2010年的18,900,00磅增幅达到31%。虽然比2009年的29,900,000磅下滑了8%,但是数据显  相似文献   
2.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mei)又称凡纳对虾或万氏对虾,原产于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主要分布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湾沿岸,以厄瓜多尔沿岸分布最为集中。1988年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引入我国,因其具有对水环境抗逆能力强、营养要求低、生长速度快虾体含肉量大、对盐度适应范围广、离水存活时间长和抗病力强等优点,与斑节对虾、日本对虾成为目前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种。我国成功地进行了南美白对虾人工育苗,1994年开始在全国各地进行了人工养殖。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强度不断增加,养殖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恶化,目前世界上各地虾类养殖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其中对虾类养殖业发展威胁最大的问题是虾病的流行,每年因虾病造成的损失巨大。  相似文献   
3.
陆彤霞  尤仲杰  马斌  陈清建 《水产养殖》2003,24(3):42-43,16
2000年4月和2001年4月在浙江省五环县抛西水产育苗场研究了PH值和干露对墨西哥湾扇贝浮游幼虫和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7—8条件下,存活率最高,生长最好。稚贝的耐干露能力低下。  相似文献   
4.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亦称白脚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原产于太平洋西海岸至墨西哥湾中部沿岸水域,是北美和中南美洲重要的养殖品种,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优良虾种之一,因其具有个体大,生长速度快,适盐性广,对环境变化抗性强和抗病毒强,对饲料蛋白需求量低,出肉率高,  相似文献   
5.
南方鲆又名漠斑牙鲆或美国漠斑牙鲆,学名Paralichthys lethostigma,英文名SouthernFlounder,原产于美国,隶属硬骨鱼纲、鲽形目、鲆科、牙鲆亚科、牙鲆属,属深海底栖鱼类,是美洲众多鲆鲽鱼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自然分布于大西洋美国佛罗里达州北部沿海和墨西哥湾沿海。  相似文献   
6.
《海洋渔业》1981,(1):30-31
新设计的三袖网捕虾拖网能提高产量和节省能源,并已得到南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捕虾拖网船队的公认。  相似文献   
7.
陈军 《科学种养》2013,(2):53-54
一、特征特性帆鳍玛丽,别名珍珠玛丽,属脊索动物门、鱼纲、鳉形目、鳉鱼科,原产于墨西哥海岸略显咸性的水域和海水中,包括墨西哥湾,在美国加州南也有分布,是一种汽水鱼。鳉鱼科鱼类的共同特点就是背鳍体位相对靠后,此类鱼可以生活在水体的各层,但最喜欢也最适合在水体上层游动。帆鳍玛丽体型相对于其他花鳉鱼较大,耗氧量多,喜欢高含氧水域。和其他花鳉鱼不同的是,帆鳍玛丽具有独特的竖直背  相似文献   
8.
浅析美国红鱼网箱无公害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建峰 《水产养殖》2011,32(6):33-34
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 (Linnaeus),学名眼斑拟石首鱼,又称红鱼(red drum)、斑尾鲈,属于鲈形目、拟石首鱼属,为广盐、广温性鱼类,原产于墨西哥湾和美国南部沿海。  相似文献   
9.
美国红鱼学名为眼斑拟石首鱼,俗名红鼓鱼、红鱼、黑斑红鲈,英文名red drum fish,隶属鲈形目、石首鱼科、拟石首鱼属。为广温、广盐性鱼类,分布于南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岸水域,是美国和墨两哥的重要垂钓和捕捞对象。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夏天,罕见的高温袭击北半球,从美东、欧洲到亚洲,都经历了有气象记录130年来最热的夏天,但入冬后气温开始骤降,北半球气温可能要比往年偏低。气象专家警告说,欧洲可能将面临"千年一遇"的新低温,中国等亚洲地区也可能难以幸免。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