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0篇
农学   5篇
  10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拟盘多毛孢属的三个新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本文报道拟盘多毛孢属的3个新种,它们是橄榄拟盘多毛孢、瓜栗拟盘多毛孢和鹤顶兰拟盘多毛孢。新种的模式标本保藏在广西大学农学院植保系标本室。  相似文献   
2.
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特征界定拟盘多毛孢属的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拟盘多毛孢属108个ITS(内转录间区)序列建立了分子系统树,探讨拟盘多毛孢属的形态特征与分子系统树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拟盘多毛孢属首先按照分生孢子有色胞的颜色区分为暗色和淡色(同色)2个分支,暗色组再分成2个亚分支--同色亚分支和异色亚分支,淡色分支内进一步根据顶端附属丝特征和基部附属丝的有无区分为7个亚分支.寄主植物的某个分类单元在拟盘多毛孢属的分子系统树上并未形成特定的分支.通过对形态特征与分子系统树结合分析,重新界定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异色拟盘多毛孢(P.versicolor)和茶拟盘多毛孢(P.theae).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拟盘多毛孢菌分离、纯化及ITS区克隆测序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鸡枞菌内生拟盘多毛孢菌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进行鉴定,对其ITS区进行PCR扩增和克隆测序分析。[结果]形态学鉴定结果显示没有已报道的拟盘多毛孢菌与其相似,系统发育树结果也表明其属于一单独分支中。[结论]建立拟盘多毛孢菌的ITS序列数据库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科学有效的防治该病害,并防止其扩展蔓延和远距离传播,笔者对紫荆叶枯病进行了研究。由受害紫荆上成功的分离和鉴定了紫荆叶枯病的病原,回接引起了相同的症状。通过对17个分离菌株的致病性及形态鉴定,确定它们分别属于Wl群的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 spp.)和Bl群的紫荆生茎点霉(Phomacercidicola P.Henn)真菌。  相似文献   
5.
防御酶系对山茶灰斑病诱导抗性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揭示水杨酸(SA)诱导山茶产生抗病性反应机制,采用琼脂平板法测定了SA对山茶灰斑病菌Pestalotiopsis guepinii ( Desm.) Stey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0~5 mmol/L的SA对该菌的生长没有抑制作用.用SA喷雾涂布叶片诱导山茶抗性,其植株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 )、过氧化氮酶(CAT)、苯丙氛酸解氨酶(PAL)等防御酶时山茶灰斑病菌诱导信号有不同响应.诱导并挑战接种处理的植株体内上述酶活性比只诱导不接种处理上升速度快,不同浓度的SA诱导及诱导后挑战接种植株体内的POD,PPO,CAT,PAL活性与SA浓度呈正相关.各防御酶活性与感病指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CAT活性与感病指数显著负相关(r = - 0.9730),除PPO与感病指数的相关系数很低外,其它酶均较高,尽管未达到显著水平,但仍说明POD,PAL在诱导山茶抗病性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前期研究发现分离自毛竹的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 PM-1菌株具有较强的除草活性,为了明确其产生除草活性物质的最佳液体发酵条件,对培养基种类及成分、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培养方式进行了探讨,并利用薄层层析(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对除草活性物质进行了分离。小孢拟盘多毛孢在含硫酸亚铁的PD培养基中,30 ℃黑暗静止培养15天,得到的粗提物除草活性最强;除草活性物质经TLC分离获得7个条带,其中条带6具有较强的除草活性,HPLC分析发现该条带含有7个组分,其中组分3对马唐的活性较强,其保留时间为46.3 min。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最佳液体发酵条件对PM-1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可分离获得除草活性化合物——组分3。  相似文献   
7.
中国拟盘多毛孢属的新组合种(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中国拟盘多毛孢属的新组合种(I)的继篇,报导了18个不同的新组合种。这18个新组合种是:18.寄生在中粒种咖啡和黄檀树叶部的白斑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albo-maculans(P.Henn)Y.X.Chencomb.nov.);19.寄生在槭树属的鸡爪槭、樟叶槭、五角槭、三角槭、五裂槭和三裂槭等多种植物上的槭树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aceris(P.Henn)Y.X.Chencomb.nov.);20.寄生在悬钩子属的越南悬钩子、宜昌悬钩子、扇叶悬钩子、粗叶悬钩子和悬钩子上的触角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antennaeformis(B.J.Murrray)Y.X.Chencomb.nov.);21.寄生在卫茅属的金星卫茅和卫茅及假卫茅上的卡罗列那拟盘多毛孢(Pestaloliopsiscaroliniana(Ouba)Y.X.Chencomb.nov.);22.寄生在樟树上的樟树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cinnamomi(B.deHaan)Y.X.Chencomb.nov.);23.寄生在棕榈科的 棕和西谷棕上的刚果拟盘多毛孢(P  相似文献   
8.
石楠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photiniae)是草莓根腐病的优势致病菌,主要通过毒素引发病害。为明确该病菌毒素对常见几种杂草的影响,本试验利用离体叶片和种子根芽伸长法研究了该病菌粗毒素对几种杂草的致病作用。结果表明:该粗毒素对供试的13种杂草叶片均有不同程度的致病作用,致病强度与杂草种类及粗毒素浓度有关,其中车前、马齿苋、马唐、反枝苋和灰菜5种杂草受害最重,经较低浓度(0.036mg/mL)毒素处理后1d即开始出现褐色斑点,第3天病斑面积达到最大(50%以上);该粗毒素(0.036mg/mL)对车前等5种杂草种子萌发、幼根和幼芽伸长也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随毒素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抑制率均在53%以上,但对小麦和大豆种子萌发及根芽伸长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粗毒素经紫外线照射后,对车前和蒲公英的除草活性在自然光照下比黑暗下明显增强。这些结果揭示石楠拟盘多毛孢粗毒素有一定的除草潜力。  相似文献   
9.
对引起芒果果腐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对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芒果果腐病的病原菌是芒果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angiferae(Henn.)Steyaert],该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28 ℃,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2 ℃,致死温度为60 ℃,10 min;菌丝生长最适pH为4~5,而孢子萌发最适pH为4;最适碳源为甘露醇,而麦芽糖不利于菌丝生长;最适氮源为牛肉浸膏、蛋白胨,而尿素不利于该菌菌丝生长;该菌适合在暗光交替和黑暗中生长。  相似文献   
10.
于2002~2003年间.发现福建农林大学南平校区柳杉绿化林带有严重病害发生,经过病原鉴定为柳杉赤枯病(Cercospora secoiae)。同时,从柳杉病区林木根系及根际土壤分离到大量双宫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马丁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martini)、肾形肾脏线虫(Rotylenchulus reniformis)、微小针线虫(Paratylenchus minuts)、垫刃线虫(Tylenchus platycephalus)及一定量的盘旋线虫(Rotylenchus ctmdnphasmidius)、美洲剑线虫(Xiphinema americanum)、长针线虫未定种(Longidorus sp.)、尾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composticola)、环线虫未定种(Macroposthonia sp)、昏暗毛刺线虫(Trichdorus obscurus)、燕麦真滑线虫(Aphelenchus avemae)。根据相关性分析和有关报道,认为柳杉根际线虫某些类群的群体数量与柳杉赤枯病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