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林业   4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以不同种源高山栲一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模拟干旱,设置4个水分梯度,分析干旱胁迫对高山栲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筛选出优良抗旱地理种源。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强,不同地理种源高山栲幼苗株高、地径、冠幅的净生长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等渗透物质有一定程度的升高,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严重干旱胁迫条件下的各地理种源抗旱能力进行了筛选,5个地理种源的抗旱性排序为:宾川>双柏>剑川>鹤庆>云龙。研究表明,宾川地理种源对干旱胁迫的耐受能力较强,可以作为抗旱种源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攀枝花山地高山栲种群种子雨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攀枝花山地两个高山栲低密度种群的种子雨模式和种子雨动态,并讨论了种子产量、种子存留和种子对幼苗建成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1)种子雨持续时间超过两个月,但种子下落的高峰期存在样地间差异;(2)该地区高山栲的种子产量很低,种子雨散落的密度不大(样地1和样地2的密度为2.3个.m-2和2.8个.m-2)。(3)在种子雨过程中,地表种子库各组成的动态不同,霉烂种子和萌发种子为零,完好种子和虫蛀种子有轻微的波动,完好种子的存留密度为0.13个.m-2;和它们相反,地表的壳斗和败育种子存在积累效应。(4)动物捕食是地表种子损失的主要原因,样地1和样地2分别占91.3%和97.83%,地表种子的存留率仅为8.7%和2.17%。(5)研究样地的高山栲种群低的种子生产量、地表种子存留率和幼苗建成困难等三个环节都限制了高山栲种子途径的种群更新。  相似文献   
3.
高山栲种子是一种典型的顽拗型种子,在常规保存手段下,其种子发芽率丧失很快。将高山栲种子脱水干燥至5.01%~25.35%5个含水量梯度,置于液氮中保存6个月,结合不同的回湿处理后测定种子发芽率、相对电导率、脯氨酸(Pro)质量分数、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4个指标,评价超低温条件保存高山栲种子的效果。结果表明,将种子含水量脱水至20.36%,置于液氮中保存,然后用质量分数为20%的聚乙二醇(理10 h效果最佳,在此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明显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适宜的含水量和回湿处理使种子在储藏过程中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降低,脯氨酸质量分数增高。PEG)回湿处  相似文献   
4.
高山栲(Castanopsis delavayi)和滇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种子播种后,分别覆盖约2 cm厚的高山栲、滇青冈、元江栲(Castanopsis orthacantha)和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枯枝落叶,以覆盖红壤为对照,研究了森林凋落物及播种时间对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建群种高山栲和滇青冈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森林凋落物对高山栲和滇青冈种子萌发率的影响趋势一致,其中对照处理的红壤最高(29.1%和66.9%),其次是云南油杉枯枝落叶(28.2%和57.1%)、高山栲枯枝落叶(25.1%和53.3%)和滇青冈枯枝落叶(20.7%和51.6%),最低的是元江栲枯枝落叶(18.7%和44.0%)。播种时间对高山栲和滇青冈种子萌发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其中12月份播种的种子萌发率最高,分别为58.0%和68.7%;随着播种时间的后移,其萌发率逐渐降低。高山栲种子在次年5月中旬开始萌发,休眠期为6个月,而滇青冈种子的休眠期约5个月,于次年4月中旬开始萌发;两种植物的萌发期大致在6个月左右,且萌发高峰期基本一致,即出现在次年6月份。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种源高山栲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抗逆性指标测定以探究不同种源幼苗的环境适应能力,筛选出抗逆能力强的种源。将5个种源高山栲一年生实生苗种植于同一环境,测定其株高、地径、冠幅等生长指标,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等保护酶活性,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蒸腾速率、光响应等生理生化指标。不同种源高山栲幼苗生长及生理性状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镇沅种源高山栲幼苗株高和冠幅生长量最大,表明镇沅种源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同时其MDA含量最低,SOD、POD活性最高,表明镇沅种源幼苗的细胞膜受损程度更低且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光合有效辐射强度段400~800 μmol/(m2·s)内高山栲幼苗达到光饱和点,镇沅和龙陵两个种源在相同光辐射强度下的净光合速率大,光合适应性强。综合不同种源幼苗生长及生理测定结果表明,适应性由强到弱排序为ZY>LL>BC>YD>SB。不同种源高山栲幼苗在同一环境中生长,其生理、生化指标差异显著,结合生长和生理指标分析,高山栲苗期在种源选取方面可优先考虑镇沅种源。  相似文献   
6.
川西南山地高山栲种群种子雨和地表种子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川西南山地区两个高山栲低密度种群的种子雨模式、种子雨过程中地表种子库动态和种群的幼苗状况,讨论种子产量、种子存留和种子对成苗的贡献.结果表明:1)种子雨持续时间超过2个月,但种子下落的高峰期存在样地间差异;2)该地区高山栲的种子产量很低,种子雨散落的密度不大(2.3~2.8个·m-2).3)在种子雨过程中,地表种子库各组成的动态不同,霉烂种子和萌发种子为零,完好种子和虫蛀种子有轻微的波动,完好种子的存留密度为0.13个·m-2;和它们相反,地表的壳斗和败育种子存在积累效应.4)动物捕食是地表种子损失的主要原因,两种群分别占91.3%和97.83%,地表种子的存留率仅为8.7%和2.17%.5)研究样地的高山栲种群低的种子生产量、地表种子存留率和幼苗建成困难等3个环节都限制了高山栲种群的实生更新.  相似文献   
7.
高山栲水提液对云南松种子发芽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混交树种高山栲对云南松的化感作用,用高山栲各器官水提液对云南松种子的发芽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高山栲鲜叶、枝干、树皮、树根,枯落叶水提液对云南松种子的发芽和芽的生长均有一定的影响。所有样品的水提液均表现出在高浓度下对云南松种子发芽和芽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随着水提液浓度减小,抑制作用减弱、消失甚至转变为促进作用的规律;其中枝干和鲜叶水提液对云南松种子发芽和芽的生长作用强度最大;发芽效果不同指标对高山栲各器官水提液作用的敏感性次序是:鲜重>根长>发芽率>胚轴长。说明在营造云南松和高山栲混交林时,高山栲比例适当减小将有利于云南松的天然更新和生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