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26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南红肉与白肉火龙果营养成分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海南地区栽培的红肉火龙果和白肉火龙果中营养成分含量,比较两个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红肉火龙果的糖酸比、碳水化合物、磷、钠、钙、锌、铜含量高于白肉火龙果,蛋白质、膳食纤维、灰分、脂肪、铁、镁、硒含量低于白肉火龙果;钙含量在两种火龙果中差异显著(P0.05),脂肪、镁含量在两种火龙果中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火龙果茎多糖的超高压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方法,确定超高压提取的最优工艺,并从清除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能力方面来评价火龙果茎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火龙果茎多糖的超高压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10∶1(m L∶g)、超高压压力300 MPa、超高压时间4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多糖得率为(2.83±0.02)%。火龙果茎对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具有清除作用,对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IC_(50)分别为浓度为4.3 mg/m L和5.5 mg/m L时。  相似文献   
3.
 ‘金都1号’火龙果是从中南美洲火龙果原种(Hylocereus costaricensis)与红肉种(H. polyrhizus)的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新品种。果实短椭圆形,平均单果质量572.5 g,果肉深紫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1.2%,可食率78.8%,味清甜,有玫瑰香味,品质优。生长健壮,易成花,自花亲和性好,丰产稳产性好,不易裂果,适宜在广西桂南及华南气候相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5.
氮磷钾肥配施对火龙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火龙果生产上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了氮、磷、钾肥配施对火龙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肥的配施水平均可显著提高火龙果的产量,但处理15(常规施肥区)与处理9(3414试验的最高产量)的产量无显著差异;不同施肥处理对火龙果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及矿质营养元素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果实中的N、P、K元素含量并不随氮、磷、钾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可能与火龙果的生长特性和植株对养分的分配需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介绍旱地种植火龙果的主要技术,包括采用单柱直立法种植、苗期管理、土肥管理与整形修剪、间隔种植与人工授粉、适时收获等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7.
养分管理措施对干热河谷火龙果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火龙果地不同养分管理方式下土壤矿质养分变化特征,揭示土壤肥力质量变化规律,设置施用农家肥(farmyard manure,FM)、套种绿肥(alfalfa,AF)、施用生物有机肥(bio-organic fertilizer,BOF)与凋落物覆盖(litter coverage,LC)4种养分管理方式,通过分析不同处理的土壤肥力指标变化,明确不同养分管理方式对火龙果地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养分管理方式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规律各异,在LC方式下pH低于7,呈弱酸性,其余养分管理方式下均呈弱碱性;LC对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有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AP)、有效锰(available manganese,AMn)、有效铁(available iron,AFe)等土壤养分增效显著,AF对SOC、全氮(total nitrogen,TN)、全钾(total potassium,TK)增效作用较弱,FM以及BOF下SOC及多数有效态元素含量相对较低;土壤速效养分受到pH的影响较大,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多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养分管理方式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表现为,LC(1.793)>AF(0.949)>FM(-0.995)>BOF(-1.747)。LC为土壤养分积累较为适宜的管理方式,其次为AF,FM次之,BOF对土壤养分的积累效应最低,但其对提高作物产量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纳他霉素处理对火龙果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良杰  曹森  吉宁  王瑞  马超  肖密  罗冬兰 《中国果树》2021,(2):26-30,39
研究不同浓度的纳他霉素对火龙果采后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以火龙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0、400、800、1200 mg/L)纳他霉素对火龙果贮藏期生理、营养指标及果实表面微生物菌落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的纳他霉素处理均可显著降低火龙果呼吸强度,抑制腐烂指数、鳞片黄化率、质量损失率、丙二醛含量的增加,延缓鳞片叶绿素、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的降低,提高果实SOD、POD、CAT等抗氧化相关酶活性,在贮藏末期时仍能保持较低的细菌菌落总数、酵母菌和霉菌总数。综合认为,纳他霉素处理可以明显延缓火龙果果实衰老,有效保持果实的贮藏品质,其中以800 mg/L纳他霉素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讨火龙果皮与苜蓿、精料配比对饲料组合效应(AE)的影响。试验采用体外产气法测定在精粗比分别为40∶60和30∶70时,精料∶火龙果皮∶苜蓿分别为40∶60∶0、40∶45∶15、40∶30∶30、40∶15∶45、40∶0∶60和30∶70∶0、30∶55∶15、30∶40∶30、30∶25∶45、30∶10∶60、30∶0∶70时11种饲料组合及3种单独饲料(精料、火龙果皮、苜蓿)分别培养0、2、4、6、9、12、24、36、48 h的产气量(GP),培养结束后的上清液及残渣用以测定pH、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与氨态氮(NH3-N)含量、干物质降解率(DM D)和有机物降解率(OM D),并计算出各指标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SFAEI)和综合组合效应指数(MFAEI)。结果表明:精粗比为40∶60时,40∶60∶0、40∶45∶15组24 h产气量(GP24 h)、DMD、OMD的SFAEI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40∶60∶0、40∶45∶15、40∶30∶30组TVFA和NH3-N的SFAEI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40∶60∶0、40∶45∶15组的MFAEI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精粗比为30∶70时,30∶70∶0组GP24 h的SFAEI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30∶70∶0、30∶55∶15、30∶40∶30组DM D和TVFA的SFAEI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 01),30∶70∶0、30∶55∶15组OM D和NH3-N的SFAEI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 01),30∶70∶0、30∶55∶15、30∶40∶30组的M FAEI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由此可见,精粗比为40∶60时,精料∶火龙果皮∶苜蓿为40∶45∶15时的M FAEI最大;精粗比为30∶70时,精料∶火龙果皮∶苜蓿为30∶70∶0时的M FAEI最大。  相似文献   
10.
为阐明火龙果地不同养分管理方式下土壤矿质养分变化特征,揭示土壤肥力质量变化规律,设置施用农家肥(farmyard manure,FM)、套种绿肥(alfalfa,AF)、施用生物有机肥(bio-organic fertilizer,BOF)与凋落物覆盖(litter coverage,LC)4种养分管理方式,通过分析不同处理的土壤肥力指标变化,明确不同养分管理方式对火龙果地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养分管理方式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规律各异,在LC方式下pH低于7,呈弱酸性,其余养分管理方式下均呈弱碱性;LC对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有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AP)、有效锰(available manganese,AMn)、有效铁(available iron,AFe)等土壤养分增效显著,AF对SOC、全氮(total nitrogen,TN)、全钾(total potassium,TK)增效作用较弱,FM以及BOF下SOC及多数有效态元素含量相对较低;土壤速效养分受到pH的影响较大,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多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养分管理方式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表现为,LC(1.793)>AF(0.949)>FM(-0.995)>BOF(-1.747)。LC为土壤养分积累较为适宜的管理方式,其次为AF,FM次之,BOF对土壤养分的积累效应最低,但其对提高作物产量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