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目的】溶血素作为细菌致病的重要毒力因子,在动物细菌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不容轻视的作用。但是,目前国内尚未见到关于细菌溶血素的系统介绍。另外,细菌溶血素的英文命名并不统一,检索时容易造成漏检或误检;【方法】通过查阅大量英文文献资料,归纳汇总近20年报道的溶血素研究进程;【结果】该文详细列出了细菌溶血素名称、分类以及各溶血素家族列表。并且分别介绍了其中三种典型的穿孔毒素:葡萄球菌α-毒素、链球菌溶血素-O(胆固醇结合家族代表)、埃希氏大肠杆菌溶血素HlyA (RTX家族成员代表)。【结论】最近十几年,溶血素的家族成员、分子结构、分类、作用机理日趋明朗。这无疑是寻找代替抗生素治疗细菌性疾病方法的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沙冬青种子总黄酮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及含量测定,并探索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LC-MS分析沙冬青种子总黄酮主要活性成分,在HPLC优化条件下用标准品对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MTT法和ELISA试剂盒检测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IL-2、IL-4生成的影响,以及总黄酮对肝脏KCs细胞的增殖和NO、NOS含量的影响;运用定量溶血分光光度法和血清溶血素HC50测定法检测不同浓度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抗体生成细胞和血清溶血素的影响。结果显示,沙冬青种子总黄酮中主要活性成分为芒柄花素、7,3'-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黄豆黄素和穗花杉双黄酮,其中,芒柄花素含量高达52.48%,其次为7,3'-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含量为11.20%。在2.5~100 μg/mL总黄酮作用下,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在20 μg/mL时脾淋巴细胞增殖率和IL-2的分泌量分别高达217.62%和159.661 pg/mL,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在40 μg/mL时,脾淋巴细胞IL-4的分泌量高达149.274 pg/mL,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KCs细胞的增殖及NO和NOS分泌也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在60 μg/mL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KCs细胞增殖率达67.77%,NO和NOS的分泌量分别达180.106和29.942 μmol/L(P<0.01)。此外,沙冬青种子总黄酮能明显促进小鼠体内抗体生成细胞和血清溶血素含量的增加。综上表明,沙冬青种子总黄酮主要活性成分为芒柄花素和7,3'-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免疫活性细胞的增殖、相关免疫细胞因子和抗体的产生与释放等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药制剂产后康复宁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LMS-2B二道生理记录仪及配套装置,通过免疫器官重量法和鸡红细胞(CRBC)作免疫原的溶血素(IgM)测定法及体内抑菌试验法,观测了中药制剂产后康复宁对家兔离体、在位子宫和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对感染大肠杆菌K88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产后康复宁可使兔离体子宫收缩频率显著增加(P<0.01),张力显著增强(P<0.01),振幅显著增高(P<0.01);与麦角相比,仅5min相同时间的子宫收缩频率差异明显(P<0.05),其余相同时间子宫收缩频率、张力、振幅均无明显差异(P>0.05)。使在位子宫收缩频率明显增加(P<0.05),张力明显增强(P<0.05),振幅明显增高(P<0.05);与麦角比较,子宫收缩频率、张力、振幅在5、10min相同时间内差异均不明显(P>0.0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不但使小鼠脾脏显著增重(P<0.01),而且溶血素明显增多(P<0.05)。对感染大肠杆菌K88的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P<0.05)。提示产后康复宁有增强子宫收缩,促使宫内恶露排除,加速子宫复旧,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相似文献   
4.
健康草鱼肠道气单胞菌季节变化及胞外酶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暴发性鱼病流行季节及非发病季节的健康草鱼肠道气单胞菌的分布调查表明,两季中气单胞菌占总菌数的比例变化不大,只是冬季前肠道的气单胞菌比例明显增高,应视为草鱼肠道的正常寄生菌落。部分胞外酶中发现了较多产木聚糖酶的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5.
In this study, the phenotypic and pathogenic properties in freshwater host were characterized in 14 strains of halophilic Vibrio harveyi isolated from infected marine black tiger shrimp, Penaeus monodon. The lysogenic phenotype was assayed via prophage excision and mitomycin C induction. The bacteria were grouped into two types, corresponding to lysogenic and non‐lysogenic strains. The pathogenicity was determined via direct injection of bacterial cultures into post‐larval juvenile giant freshwater prawns,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De Man. All of the infected prawns showed similar symptoms and inflamed hepatopancreas. The V. harveyi isolates derived from the first‐injected infected prawns were re‐isolated and re‐injected into healthy giant freshwater prawns, in which they retained similar infectivity. Both lysogenic and non‐lysogenic Vibrio spp. showed identical virulence associated with 100% mortality within one day post‐injection. TEM micrographs showed hepatopancreatic nuclear deformation and lipid breakdown caused by lysogenic γ‐hemolytic VL19 and non‐lysogenic β‐hemolytic V33. However, the V33 strain was associated with severely disrupted mitochondria. None of the V. harveyi strains was able to produce a biofilm. Together,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lysogenic and non‐lysogenic halophilic V. harveyi isolated from marine shrimps may use different virulence factors that are responsible for their pathogenicity in freshwater prawns.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人参皂甙、黄芪皂甙、党参皂甙、三七皂甙、绞股蓝总皂甙对小鼠免疫器官指数、血清溶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参皂甙、绞股蓝皂甙、三七皂甙能显著增加小鼠免疫器官指数,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的含量,且三者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同科属的皂甙对小鼠免疫器官具有不同的刺激能力,这种刺激能力可以作为筛选提高动物免疫的绿色饲料添加剂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美洲大蠊对低免疫力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环磷酰胺造低免疫力小鼠模型,再分别用低、中、高剂量的美洲大蠊粉给小鼠灌胃,研究虫粉对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指数、血清溶血素含量、外周血CD4/CD8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剂量虫粉组的血清溶血素含量和外周血CD4/CD8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0.05),中、高剂量虫粉组吞噬细胞的吞噬指数比模型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说明美洲大蠊虫粉能提高低免疫力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起始pH影响嗜水气单胞菌溶血毒素活性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嗜水气单胞菌CRI14为材料,研究其胞外蛋白酶活性发现,酸性起始pH5.0只是部分抑制了胞外蛋白酶活性。在此基础上初步断定酸性起始pH5.0是通过影响溶血毒素基因的表达而影响其活性。  相似文献   
9.
3种海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和免疫调节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化学分析和免疫学评价方法,分析比较了美国肉参(Isostichopus badionotus)、墨西哥刺参(Isostichopus fuscus)和冰岛刺参(Cucumaria frondosa)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3种海参体壁中以冰岛刺参的皂苷含量最高,墨西哥刺参的黏多糖含量最高。冰岛刺参体壁总氨基酸、药效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均为最高。对于正常小鼠,3种海参均能提高小鼠胸腺/体质量比值(美国肉参,P〈0.05)、增加足跖厚度(P〈0.05或P〈0.01)和促进巨噬细胞对血液中碳粒的吞噬指数(P〈0.05或P〈0.01)。对于免疫机能低下模型小鼠,3种海参均能显著提高小鼠胸腺/体质量比值(P〈0.05或P〈0.01)、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和转化(P〈0.05或P〈0.01)、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P〈0.05或P〈0.01)和巨噬细胞对血液中碳粒的吞噬指数(P〈0.05或P〈0.01)。提示3种海参均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对于正常小鼠,主要以促进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途径为主。对于免疫机能低下小鼠,3种海参均能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其中,冰岛刺参在促进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方面的作用更突出,可能与其含有较高含量的皂苷和免疫活性氨基酸有关。  相似文献   
10.
对致羔羊脑炎肠球菌E129-3菌株溶血素进行检测分析,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对兔红细胞的作用,探讨了肠球菌溶血素的特性及溶血类型。结果表明,小白鼠、兔、犬红细胞对该溶血素最敏感,牛红细胞不敏感。该溶血素可以被DTT、Ca^2+活化,被蛋白酶K、EDTA、Zn^2+、Cu^2+抑制。在培养后2h,细胞浆内着色不一致或密度降低,5h时红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膜较完整。提示,肠球菌溶血素为成孔蛋白类溶血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