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01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海灵 《水产养殖》2007,28(1):24-24
1科学选择养殖场地泥螺通常栖息于底质为泥沙和软泥、沙泥和沙质的低潮线附近滩涂上,食物种类主要有底栖硅藻、有机碎屑等,。为了求得最好的利益,养殖场地应选择在泥多沙少、“油泥”较厚(底硒硅藻丰富)且风浪较小、潮流畅通、流速平稳、倾斜度较小、涂面稳定的潮间带中下滩涂。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河蟹人工育苗中因沉淀池池海水硅衰败造成Ⅰ溲状幼体大量死亡的现象,并探讨了致死在及其防治效果办法。  相似文献   
3.
异齿裂腹鱼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季强 《水利渔业》2008,28(3):51-53
于2007年6~7月份共采集30尾异齿裂腹鱼,对其肠内含物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异齿裂腹鱼食物组成主要为着生藻类,其中以硅藻最多;除藻类外,食物组成中还有大量有机碎屑以及少量水蚯蚓和节肢动物附肢等.还对其摄食器官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4.
2021年,在对福建省莆田市东圳水库进行藻类多样性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中国淡水硅藻的一个新记录种———冈瓦纳舟形藻(Navicula gondwana Lange-Bertalot)。该种在澳大利亚首次被报道,但原文提供的超微结构特征有限,亦未提供内壳面电镜图。使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采集自福建的冈瓦纳舟形藻种群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观察及描述,并将其与模式种,以及其他相似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壳面整体呈狭披针形,壳面末端钝圆锥形;(2)壳缝简单,直线状,近缝端略微膨大,稍偏向壳体一侧,远缝端延伸成强烈的弯钩状,两末端的壳缝弯向一侧,且与近缝端偏斜方向一致;(3)中轴区窄,线形,中央区相对较大,呈不规则圆形;(4)壳面横线纹由单列的短线形孔纹组成,在中部呈辐射状排列,两端聚束状排列,10 μm内有11~14条。研究结果与冈瓦纳舟形藻模式产地种群的形态、线纹等特征吻合,该物种在中国是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
应用硅藻指数来评价龙江与刁江的水生态健康状况,分别在龙江和刁江流域设置16个样点进行调查研究。鉴定结果表明:龙江流域鉴定出硅藻28属121种,刁江流域鉴定出硅藻23属114种,共同优势属为舟形藻属、曲壳藻属、菱形藻属、桥弯藻属、异极藻属。对目前较成熟的16项硅藻指数,通过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箱型图分析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硅藻指数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硅藻指数与TP、TN、Cond、pH显著相关与V极显著相关,仅WAT指数与NO3-N显著相关。优选出IPS、IDG、CEE 3项指数作为该地区水质评价的参考生物指标。通过硅藻指数综合判别得出龙江样点均为良好及中等水质,刁江样点有少部分处于良好等级水质,73%的样点水质处于中等和差等水质,龙江水质整体水平要好于刁江。  相似文献   
6.
研究张掖国家湿地公园附植硅藻群落现状,为保护寒、旱区湿地水生植物与生物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2017年夏、秋从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浅水湖泊采集12种常见水生植物,采集植物上附植硅藻,并在水质富营养化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硅藻的种类分布、优势种、多样性和聚类性。结果表明,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水体轻度富营养化;共检出附植硅藻39属158种(含变种),其中舟形藻属种类最多(18种),其次为菱形藻属(16种)、桥弯藻属(15种)和脆杆藻属(13种);Achnanthedium minutissimum为分布最为广泛的优势种,其次为Ulnaria acus和Encyonopsis subcryptocephala;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在1.41~3.13,Pielou均匀度指数在0.58~1.07,均是秋季显著高于夏季(P0.05,t-test);Cody指数与聚类分析表明,在同一时期内附植硅藻种类组成的相似程度和优势种分布对部分宿主植物的选择趋于一致,但也有部分宿主植物之间附植硅藻群落结构仍然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张海灵 《齐鲁渔业》2007,24(3):15-15
1科学选择养殖场地泥螺通常栖息于底质为泥沙和软泥、沙泥和沙质的低潮线附近滩涂上,摄食时翻出齿舌在泥土表面舔取食物,属于舔食性腹足类,食物种类主要有底栖硅藻、有机碎屑等,这些特性决定了生长在富含底栖硅藻的软泥  相似文献   
8.
底栖硅藻大面积培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底栖硅藻是从鲍上足分化匍匐幼体附着变态到长至壳长达3-5mm的稚鲍所必需的饵料。底栖硅藻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鲍苗培育的成活率。因此培养足量的优质底栖硅藻是鲍人工育苗生产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本文重点围绕高密度、优质底栖硅藻规模化培养技术进行探讨,总结了一套底栖硅藻大面积培养技术,  相似文献   
9.
Background: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if feeding laying hens with defatted diatom microalgal biomass (DFA) from biofuel production affected their egg production and health status. Methods: Five replicates of 5 individually caged ISA Babcock White leghorn hens were fed 4 diets, including a corn-soybean meal control diet, a diet containing 7.5% DFA substituting for soybean meal, and diets containing 7.5% or 15% DFA substituting for corn and soybean meal. Body weights, feed intake, feed conversion ratio (FCR), rate of egg production, egg size, egg mass, and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of eggs were determined at 4 and 8 wk. Venous blood was sampled at 4 and 8 wk for measurement of 5 biomarkers of health. Results: The15% DFA diet decreased (P 〈 0.05) feed intake, egg production, and plasma uric acid concentrations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diet, but increased (P 〈 0.05) egg albumen weight and height compared with the 7.5% DFA diets. The two levels of DFA produced dose-dependent (P 〈 0.05) changes in three color measures of egg yolk, without affecting four hen plasma biochemical indicators of health. Conclusions: Feeding laying hens with 7.5% DFA in the corn-soybean meal diet for 8 wk had no adverse effect on their health, egg production, or egg quality, but 15% inclusion reduced feed intake, egg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f feed utilization.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对虾种苗生产中,主要使用硅藻、小球藻等单细胞浮游植物以及海水丰年虫等浮游动物作为幼体饵料。但是,培养这些饵料,不但需要大量的设备,劳动力和经费,硅藻和小球藻的培育,还受到光照、水温等自然条件的限制,要进行稳定生产比较困难。因此,已开始研究以人工超微粒子饲料代替生物饵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