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公害海洋防污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航  王鲁民 《海洋渔业》2003,25(3):116-119
海洋中有2000多种污损生物,多数生活在海岸和海湾等近海海域。污损生物的幼虫和孢子能够漂浮游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附着定居下来,污损海上设施,例如船体、浮标、桥墩、码头、网箱及网具等。海洋防污技术是用于防止海洋生物对海上设施的附着污损,起步于舰船防污涂料的研究,并以毒料释放型防污为主要技术途径,通过涂料中可释放的铜、锡、汞、铅等防污剂,在材料周围形成对海洋植物孢子  相似文献   
2.
利用我国南方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与大亚湾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进行不同比例混养,探讨了紫海胆对马氏珠母贝贝体和养殖网笼污损生物的防除效果,以及紫海胆和马氏珠母贝的生长状况。试验设混养组(PA3、PA6、PA9)和对照组(P),即在养殖马氏珠母贝30只/层的基础上,分别混养紫海胆3、6、9、0个/层;另设紫海胆单养组(A3、A6、A9),养殖密度分别为3、6、9个/层。试验结果显示:各混养组及P组间马氏珠母贝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混养组紫海胆的存活率均接近100%,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PA6、PA9组马氏珠母贝的特定生长率大于P组(P<0.05),而PA3组与P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就马氏珠母贝的壳长日平均增长率而言,PA3、PA9组与P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PA6组显著大于P组和PA3组(P<0.05);PA6、PA9组马氏珠母贝的肥满度显著大于P组(P<0.05),PA3组与P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混养与单养各组之...  相似文献   
3.
福建19种木材在厦门港的天然耐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侵害福建产19种木材的海生污损生物和钻孔动物的种类,它们的覆盖率和蛀害率,以及随浸海水深度和时间长短而变化情况,最后提出各种木材对船蛆的耐蛀等级。  相似文献   
4.
海鞘是主要海洋污损生物之一,对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水养殖和生态环境都有不利影响。本文简述了中国东海几个主要水产养殖区7种海鞘优势种生物量、相关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东海三个海鞘优势种的油脂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类成分。海鞘是一类典型的海洋污损生物,对东海3个海鞘优势种皱瘤海鞘、乳突皮海鞘和长纹海鞘的油脂类成分进行相对含量分析比较,发现乳突皮海鞘油脂中含有EPA一种ω-3 PUFA,含量为5.20%;长纹海鞘油脂中含有EPA一种ω-3PUFA和二十碳四烯酸一种ω-6 PUFA,含量分别为12.7%和3.17%;皱瘤海鞘油脂中含有EPA、DHA两种ω-3 PUFAs,含量分别为10.9%和5.74%,以及亚油酸和二十碳四烯酸两种ω-6 PUFAs,含量分别为11.6%和5.94%。与磷虾油文献数据相比较,皱瘤海鞘油脂总体质量与磷虾油相近,显示了ω-3/ω-6 PUFAs较为均衡的特点。表明皱瘤海鞘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2010年5~7月在烟台开发区近海针对5种材料(环氧板、高密度聚乙烯管、玻璃钢管、碳钢管、水泥砖)进行了污损生物挂板试验。共鉴定出污损生物16种,其中优势种为海筒螅、阔口隐槽苔虫、紫贻贝和东方缝栖蛤。4种海底管道材料中(不含环氧板),水泥砖的污损生物覆盖面积率最大,玻璃钢管和高密度聚乙烯管次之,碳钢管最小,7月初~7月中旬为污损生物附着盛期。建议取排水管道材料选用玻璃钢管或高密度聚乙烯管。  相似文献   
7.
渤海石油平台污损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渤海海域进行了污损生物挂板试验,共记录污损生物24种,以温带种和广温种为主,优势种是多棘麦秆虫(Caprella acanthogaster)、日本大螯蜚(Grandidierellajaponica)、理石叶钩虾(Jassa marmorata)、拟钩虾(Gammaropsis sp.)等.季板分析结果显示,表层季板的平均生物量为1764.23 g/m2,中层季板的平均生物量为2322.31 g/m2.试验海域全年均有污损生物附着,但种类和附着量季节性差异明显,污损生物附着盛期为夏季和秋季.污损生物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秋季最高.多元统计分析表明,污损生物群落按时间可分为3个群落类型,反映出渤海海域污损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表层和中层试板污损生物的生物量与水温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59和0.986(P<0.01).  相似文献   
8.
桑沟湾贝藻养殖区附着生物群落季节演替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2007年5月~2008年4月,采用悬挂试网和直接从海区采集栉孔扇贝养殖笼样品两种方法,对桑沟湾贝藻养殖区的附着生物群落结构和季节演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桑沟湾附着生物群落结构复杂,本实验鉴定的大型附着生物23种,玻璃海鞘、柄海鞘和紫贻贝是群落中的优势种。附着生物的生物量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试网上附着生物湿重与温度变化相关,生物量为0.003~1.21kg/m2,其中2月和8月分别具有最小和最大值。栉孔扇贝养殖笼的附着生物生物量9月为1.94kg/笼,之后随温度下降而减少,10月为0.99kg/笼,之后又有所上升,11月份为1.03kg/笼。生物量变化主要是由于优势种的演替引起的,随温度下降海鞘类逐渐消退,贻贝等成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一种测试海洋污损生物附着强度的动态模拟试验装置,该装置采用试样不动而海水流动的方式,模拟了航行中船舶的实际工况,可以方便地测试防污涂层表面污损生物的附着情况,为进一步测试防污材料的表面性能提供了依据。试验证明,该装置性能稳定,能满足测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如今在城乡一些道路上.只要稍微留意就会发现,有很多机动车辆号牌随意悬挂.有前牌没有后牌的"单面牌";有两面牌照重叠悬挂于车前后车后的"重叠牌";有以光盘或其它物件将车牌全部或部分遮挡的"遮挡牌":还有以油污涂抹或故意将车牌折叠使号牌模糊不清的"污损牌"……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