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6篇
林业   9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0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52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家蝇幼虫及其产品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蝇(Musca domestica)属昆虫纲双翅目环裂亚目家蝇科,是世界大部分地区最常见、数量最多的一种昆虫。家蝇生命周期短、繁殖能力强,一对家蝇在4个月中(4~8月份)繁殖的数量,如果完全存活下来可达2×1020只。家蝇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即蝇蛆)、蛹、成虫4个阶段(即一个世代),每个世代约需12~15d[1]。家蝇幼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酸、氨基酸、几丁质、多种维生素、矿物元素以及抗菌活性物质,是一种极其丰富而宝贵的蛋白资源。1家蝇幼虫的营养成分1.1蛋白质含量与氨基酸组成家蝇幼虫体内营养物质含量十分丰富[2,3],据国内外对蝇蛆营…  相似文献   
2.
菠菜潜叶蝇〔Pegomya exilis(Meigen)〕又称甜菜藜泉蝇,属双翅目花蝇科。分布于我国各地,是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青海、新疆、山东以及华北和华中等地春季菠菜的主要害虫。以前该虫在上海菜区几乎没有发生,近年来随着居民菠菜消费和出口量的增加,引进推广耐热品种,以及保护地和遮阳网  相似文献   
3.
<正>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试验地点、试验动物的选择及管理2009年4—10月,在呼和浩特托县的旭日牧场,从6号牛舍234头奶牛中分别选择胎次(约4岁)和泌乳量相近的泌乳前期、中期和后期健康的  相似文献   
4.
潜叶蝇普遍发生的是豌豆潜叶蝇和菠菜潜叶蝇,前者属双翅目潜蝇科,主要为害豌豆、蚕豆、萝卜、白菜、甘蓝、番茄等作物;后者属双翅目花蝇科,主要为害菠菜、甜菜、萝卜等蔬菜。局部发生的还有葱潜叶蝇。一、危害症状潜叶蝇幼虫潜入叶片组织内蛀食叶肉,残留上下表皮,形成灰色隧道。豌豆潜叶蝇隧道呈曲折状,菠菜潜叶蝇隧道呈丛状,里面残留有虫粪,有时还可见幼虫,留下的表皮呈半透明水疱状。幼虫有时  相似文献   
5.
6.
黑水虻(Hermitia illucens),英文名称Black soldier fly,是双翅目水虻科的一种昆虫,幼虫营腐生性,取食范围非常广泛,是自然界碎屑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常见于农村的猪栏鸡舍附近,取食新鲜的猪粪和鸡粪。美国佐治亚大学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尝试开发一种利用黑水虻处理人量鸡粪猪粪的技术,并将收获的水虻幼虫加工成为饲料添加剂出售,  相似文献   
7.
黄明  梁泽陆 《植物医生》2006,19(3):17-17
梨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在国内属新记录害虫。幼虫浅红色、蛆状,潜食于卷叶中,俗称梨红沙虫、梨叶蛆。  相似文献   
8.
主要提供了食用菌双翅目标本的采集方法和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标本的采集主要是在菇房用吸虫管采集,或者用毛笔蘸取酒精直接采集;玻片的制作分为5个步骤,即浸解脱色、洗涤、脱水、整姿封盖和干燥。  相似文献   
9.
叶礼奎 《食用菌》1998,20(5):39-39
我国香菇生产区分布在浙闽边境山区,80年代主要采用古田秋菇栽培模式,春、夏季不生产菌棒。自80年代末福建屏南县推广夏菇生产,90年代初浙江庆元推广241栽培,近年浙闽两省推广花菇生产以来,浙闽边境各县互相模仿,春、夏季生产的菌棒已远远超过了秋季生产的菌棒。在菌棒越夏过程中,各地相继发生了菌棒腐烂现象。据景宁县刘世祥1997年夏季的调查,菌棒腐烂有的是制作引起,有的是发菌期刺孔通气引起,严重的菇场污染达50%以上,一般在10%左右。笔者1997夏调查了本市四个乡镇和庆元县五大堡乡的五个村,发现越夏菌棒不同程度发生腐烂,烂棒率在10%~30%,严重的达50%以上,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0.
赵笑敏  魏冬梅  齐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19891-19892
对摇蚊科(Chironomidea)斑摇蚊属(Stictochironomus Kieffer,1919)斯蒂齿斑摇蚊[S.sticticus(Fabricius,1781]进行了再描述,并纠正Wang(2000)中所记录的辽宁省分布的S.sticicus(Fabricius)为S.akizukii(Tokunag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