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据广西日报(周红梅)有关消息,3月23日,百色市田东县副县长通过电商平台"拼多多"直播间,为全国各地消费者介绍当地种植的樱桃番茄。这场直播,共吸引至少72万消费者关注,累计卖出田东樱桃番茄超过28 t。此次活动有助于解决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当地大量樱桃番茄堆积,收购价有所下降等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对土壤全氮及全磷时空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全生育期玉米露地平作、半膜平作、全膜平作及全膜双垄沟播处理下0~200cm土层全氮与全磷的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7~8月玉米全膜处理下40~60 cm土层氮吸收最强,全生育期全膜双垄沟播处理对110 cm以下土层氮影响最大;全膜双垄沟播处理全生育期20~40 cm处全磷含量下降幅度为0.255 ...  相似文献   
3.
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高效用水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通过田间试验对半干旱区不同栽培方式下玉米土壤水分分布及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探明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农田高效用水的机制。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栽培不同位置大垄、垄沟、小垄土壤平均含水量在0~60 cm土层内差异显著(P0.05),且垄沟含水量最高,其次为大垄,小垄最低;播种期0~60 cm土层平均体积含水量全膜双垄沟播与露地平作差异显著(P0.05),升高14.19%,且拔节期以前全膜双垄沟播种植土壤贮水量最高,表明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有利于玉米的出苗及前期的生长;全膜双垄沟播栽培较半膜平作增产26.76%,水分利用效率较半膜平作提高14.83%。  相似文献   
4.
生活垃圾生物预处理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模拟的中国南北方生活垃圾为对象,分析了生物预处理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短期的生物预处理可以有效地减少我国南北方生活垃圾的水分、质量、有机物及总氮。在生物预处理过程中,南方生活垃圾的水分、质量、有机物及总氮减少量大于北方生活垃圾。南北方垃圾在模拟的雨季环境下,有机物降解较快。生物预处理技术适用于我国南北方生活垃圾的处理,有助于后续处理焚烧、填埋的操作及减少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5.
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长发育动态及产量形成规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半干旱区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能够加快玉米生长发育进程,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玉米株高、叶片数、叶面积指数(LAI)、光合势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等,且玉米生长发育阶段越是干旱,增加优势越明显,能明显减除玉米"卡脖旱"现象;全膜双垄沟处理较常规半膜平作处理增产26.76%,休闲期免耕覆盖处理比免耕立茬增产10.77%,比免耕增产19.75%;增产主要表现在生育后期(吐丝后)提高双穗率,即促进雌穗分化发育和提高结实率,及玉米后期粒重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新能源并网和消纳要求,支撑分布式资源、储能、充电桩等交互式设施广泛接入配电网,解决目前配电网感知装置覆盖不足、本地通信协议多样、数据利用不足、分布式资源管理无序等诸多问题,提出将先进数字技术与配电网深度融合,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配电网数字化转型。文章从配电网物联感知体系现状、感知体系布局和典型数字应用3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利用数字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配电网业务,制定配电网数字化转型整体方案;最后对配电网数字化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及关键技术进行探讨,为下一步配电网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