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种国外河溪健康评价方法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流健康评价是河流生态修复和科学管理的前提.介绍了美国的快速生物监测协议RBPs,澳大利亚的溪流状况指数(ISC)和GRS,瑞典的农业景观区域河岸带与河道环境评估方法(RCE)4种河溪健康评价方法和操作程序.比较了这4种方法在应用对象、指标选择、标准设定、结果表达等方面的异同.探讨了各评价指标的优缺点,并在7个方面对各种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评估,以期为我国不同地区的河流健康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北京市郊安达木河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河流的生态特征、水文特征、地貌特征以及景观娱乐功能,在综合指数分析法的基础上,将集对分析的确定与不确定系统引入综合评价中,从相同、偏同差异、偏反差异、相异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相结合并着重从时间尺度上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安达木河局部河段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加强河流生态环境的治理,寻找农村垃圾合理有效的处理方式,减少不必要的人类活动对河流生态的影响,以及在发展旅游业和河流生态整治方面寻找平衡点,将成为下一步河流生态整治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3.
怀九河小流域生态系统近自然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怀九河小流域生态系统的生态特征、地貌特征和水体特征三个方面入手,利用由22个定量指标组成的北京小流域生态系统近自然评价体系,对作为北京怀柔水库重要的入库河流-怀九河进行了实际评价。结果显示:怀九河17个小流域中仅有1个处于自然状态,6个处于近自然状态,8个处于退化自然状态,2个处于人工状态,总体受到了较大的人为干扰。并对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呈现高度的一致性,为该体系的普及和推广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河溪是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北京郊区发展农村经济和建设生态环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实地调查怀柔区3条主要河流附近村民利用河溪的各种活动,在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和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与当地居民一起分析了河溪利用方式的现状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北京市怀柔区河溪(含河岸)利用方式主要有有捕捞、修坝、水库、农耕、养殖、灌溉、引水、旅游和采石9种。在不同民俗文化背景和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传统的养殖、灌溉与河边耕种将被保留下来,而捕捞将会渐渐衰退;旅游将作为带领村民致富的产业得到加强,采挖河床沙石会被取缔。各种河溪利用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但能否得到长足的发展兴盛,取决于它们是否有利于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水平以及是否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京郊河溪岸边带生态恢复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模糊概率评价模型,构建岸边带生态恢复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北京郊区安达木河岸边带进行了生态恢复适宜性评价,并将适宜性分为:完全不适宜(Ⅰ),低度适宜(Ⅱ),适宜(Ⅲ),非常适宜(Ⅳ)共4个等级.结果表明,安达木河岸边带生态恢复适宜性总体处于Ⅱ和Ⅲ等级之间的过渡阶段,各等级岸边带所占比例分别为10.0%,30.6%,26.7%和11.7%.并在分析安达木河生态恢复适宜性评价图的基础上,针对处于不同适宜性等级的岸边带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恢复建议.  相似文献   
6.
灌木林优化配置格局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覆盖度时,灌木林的水平配置格局成为制约土壤风蚀的重要因素。以宁夏盐池县风沙区人工灌木林基地为试验区,研究了不同下垫面类型和不同配置格局的灌木沙障对风速、近地表输沙率和地表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木林的防治土壤风蚀能力与灌木林的种类、高度和配置格局有直接关系:行带式配置能显著提高灌木林的防风效果,其中以沙柳林效果最佳;三行一带、平均高1.5m、行距1.5m、插深0.5m配置规格的沙柳沙障对地表土壤风蚀的控制效果最好,但防护范围限15倍带高以内;在行数一定的情况下,沙障高度越低,控制土壤风蚀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7.
创造适宜河溪生物栖息环境是河溪生态恢复的主要目标之一。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指出人工化的河溪或平缓顺直的、激流的河溪通常不能为河溪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从构建河道内生物栖息地的措施出发,论述了创造深潭-浅滩结构、改变河床底质以及一些直接提供生物栖息环境等生态河溪建筑物的特点、作用、功能和可行性。最后提出在中国开展创造河溪生物栖息环境生态工程研究应注意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以期对我国河道的生态治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正自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实施至今,已经过去12个年头了,在这十二年里,与光伏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市场环境、配套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光伏发电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大量光伏企业应运而生,产能和产量迅速扩张,正逐渐渗入各行各业,深入人心。12年前,光伏在普通百姓眼中还只是一个生涩的概念性词汇,社会认知度极低。12年后,随着新的能源革命的来临,  相似文献   
9.
河溪生境因子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河溪生境因子对河岸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程度,在北京市郊区选取3条典型河溪中的50个河段,进行不同河岸土地利用方式下生境指标的差异性检验和主成分分析.经过因子旋转,最终确定4个综合生境因子来反映不同河岸土地利用方式对河溪生态系统的影响,并通过PLOT过程在二维平面上用散点图表示.结果表明,研究区旅游用地对河溪中底栖动物多样性和磷酸盐浓度有突出影响;公路也能促进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增加以及磷酸盐浓度的增大,但影响不及旅游用地;居民用地对氨氮浓度的影响最大,农地对浮游植物多样性及pH值和溶解氧含量影响最大.维持合理的河岸土地利用方式,是促进北京郊区河溪生态系统自我修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测定研究了3种不同配置格局沙柳林的风速廓线梯度,得出行带式配置防风效果最好,均匀式次之,随机式最差。通过实地观测近地表输沙率和地表粗糙度,计算行带式配置中不同规格沙柳林的防护成本效益。结果表明:一行一带、带高1.5 m、带距7.5 m、插深0.5 m配置规格的行带式沙柳林防护成本效益最好,但限于15倍带高以内;行数一定的情况下,防护林带越高,防护成本效益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