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科学   26篇
  9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乐  赵又群  虞明 《农业机械学报》2007,38(12):199-200
运用GPS实时差分定位技术原理,利用RTK五轮仪样机,测出汽车运动的轨迹和速度等运动性能参数;用运动学理论建立前轮上一点与车身质心之间的运动关系,推导了汽车的操纵稳态性评价指标;试验结果与用传统仪器LC-5100型光电五轮仪和QCW-2型汽车动态测试系统所得试验结果接近,表明该方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
由电涡流缓速器和汽车主制动器构成的联合制动系统中,变化的制动力分配系数导致控制单元设计复杂。因此,分析了电涡流缓速器转子盘和制动盘以及制动鼓在不同制动工况下的温度变化过程,建立了联合制动系统制动力分配的优化函数,确定了制动力分配系数的具体数值为0.7。在虚拟多坡度道路上进行了制动过程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具有优化制动力分配系数的联合制动系统的电涡流缓速器转子盘温度和主制动器的制动盘及制动鼓的温度都处于较低的水平,且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车辆地面力学研究常用的土壤力学参数检测方法,结合现代农业车辆智能化发展思想,提出了结合车辆动力学参数的在线检测进行土壤力学参数估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机械弹性车轮提高轮胎耐磨性和抓地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为提高轮胎接地性能,对新型机械弹性车轮垂直静态接地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车轮结构和承载方式进行分析,分别建立了基于Timoshenko圆形梁的车轮外圈弹性圆环模型和基于连续辐板的铰链组模型,并通过非线性有限元法和试验进行了验证。根据所建立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对机械弹性车轮和子午线充气轮胎的接地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机械弹性车轮通过悬毂式承载控制车轮外圈变形,没有胎肩处的应力集中。在载荷为5 000 N时,机械弹性车轮和充气轮胎接地印迹中心0.14 m×0.265 m矩形区域内的接地压力偏度值分别为0.424和0.536 MPa。机械弹性车轮有效降低了接地压力偏度值,改善了轮胎接地的均匀性,提高了车轮耐磨损性能和抓地性能,研究为车轮性能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降低轮胎滚动能量损失,该文提出一种新型轮胎滚动阻力解析模型。分析轮胎滚动阻力产生的机理,考虑材料的弹性迟滞特点,定义非线性弹性力和非线性阻尼力构建轮胎垂向复合回复力公式,搭建特定试验进行模型参数辨识。根据刷子模型将轮胎接地部分化简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接地中心到刷毛单元开始接触地面的加载区域;另一部分为接地中心到刷毛单元离开地面的卸载区域。然后分别对参数辨识得到的加载和卸载曲线在相应区域内积分并求和,获得轮胎滚动阻力矩解析模型。根据ISO 28580标准对轮胎滚动阻力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轮胎滚动阻力随速度(10~120 km/h)和垂向负载(6~25 kN)的增大而增大;试验结果与解析值在相同的工况条件下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新型滚动阻力模型的提出有助于轮胎的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6.
针对汽车操纵逆动力学研究现状,考虑轮胎侧向力的非线性,建立了非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在方向盘角阶跃输入情况下,利用径向基函数网络建立了非线性汽车在不同摩擦因数路面上高速行驶时,汽车方向盘转角与横摆角速度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方向盘角阶跃输入的识别与仿真结果表明,利用径向基网络识别方向盘角输入的方法是可行的,并且具有识别精度高、运算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汽车电子电器设备的广泛应用,电磁辐射和电磁兼容性问题日益突出.人体处在复杂的汽车电磁环境中,必然要受到一定的电磁辐射的损害.建立了比较精细的汽车仿真模型,对模型上天线的电磁特性进行仿真,从仿真结果图中可以看到汽车电场的分布情况,对比参照人体的SAR值分布,得出汽车电磁环境对人体的安全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首先在考虑汽车和驾驶员等不确定性因索,以厦已有的驾驶员一汽车闭环系统的操纵性评价指标、稳定性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同时考虑四轮转向汽车操纵性和稳定性的加权操纵稳定性指标J0;然后考虑各种车速的重要性,提出了考虑车速影响的驾驶员-汽车闭环系统操纵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J。最后对操纵性和稳定性进行联合优化,从理论上指导四轮转向汽车相关结构参数设计,对汽车动力学厦其控制系统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侧向风对高速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其影响规律与风压中心和中性转向点的相对位置密切相关。根据多体系统动力学及运动学理论,在ADAMS软件平台上建立了侧风环境下仿真所需要的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运用汽车侧风稳定性理论,对阶跃阵风作用下的敏感性试验进行了详细的仿真分析;进而引入了驾驶员模型,并对该模型的侧风响应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为优化汽车操纵稳定性参数提供了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农用运输车的特点提出了两项新的闭环操纵系统主动安全性单项评价指标,结合农用车实例仿真计算,说明评价指标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