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讨济宁青山羊出生后发育过程中乳腺组织内雌激素受体α(ERα)和孕激素受体(PR)免疫阳性细胞的分布及平均光密度和mRNA分子水平的表达规律.应用SP免疫组化法和图像分析方法检测ERα和PR在济宁青山羊乳腺内的分布;以GAPDH为内参基因,qRT-PCR方法检测ERα和PR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ERα和PR阳性染色主要见于乳腺组织内的血管内皮细胞、基质细胞和腺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核中,偶见胞浆阳性着色,180日龄在腺泡上皮细胞亦可见PR阳性表达;ERα和PR平均光密度自出生~性成熟期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且性成熟期显著高于出生当天和初情期(P<0.05),但与180日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qRT-PCR结果显示,ERα mRNA的表达量自出生~性成熟期呈现逐渐上升趋势,性成熟期最高,极显著高于出生当天和初情期(P<0.01),180日龄略有下降.PR mRNA表达量自出生当天~性成熟期较低且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180日龄的表达量最高且极显著高于其他的3组(P<0.01).济宁青山羊出生后发育过程中,ERα对腺管伸长和上皮分化以及PR对腺管分支和腺泡发育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HSP70在牦牛肠道组织中的分布与变化规律,选择6头份健康成年(3~6岁)牦牛的肠道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蛋白免疫印迹(WB)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HSP70在牦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组织中的分布与变化规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HSP70在牦牛小肠的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中均有表达,其中小肠黏膜上皮的柱状细胞呈强阳性表达,杯状细胞未见表达;小肠腺的肠腺细胞和肌层的平滑肌细胞也呈阳性表达,阳性反应主要分布于阳性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HSP70在大肠中的定位表达与小肠相似,在大肠壁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三层结构中也均有表达,其阳性反应主要位于黏膜上皮和固有层内散在分布的结缔组织细胞中,而固有层内大肠腺细胞仅在细胞核有表达,细胞质呈阴性。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积分光密度值分析得出,从小肠的前端到大肠末端,HSP70的表达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在盲肠中的表达量达到峰值,且盲肠和结肠中HSP70的相对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肠段(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HSP70mRNA在盲肠中的相对转录量最高,分别是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和直肠的2、1.68、1.06、1.43和1.52倍。本试验显示牦牛肠道中HSP70呈广泛性阳性反应,HSP70基因和HSP70蛋白在牦牛小肠和大肠中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揭示了HSP70在牦牛小肠和大肠中所发挥生物学作用的异同,为HSP70在反刍动物组织中的表达和功能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牦牛皱胃组织结构和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变化的规律,采用组织化学法、图像分析法及透射电镜技术,对牦牛皱胃组织结构及上皮内淋巴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牦牛皱胃胃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皱胃幽门腺区胃小凹深度最深、腺体最长、肌层最厚;3个腺区肌层厚度、腺体长度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幽门腺区与胃底腺区、贲门腺区之间胃小凹差异极显著(P<0.01),胃底腺区与贲门腺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牦牛皱胃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和浆细胞数量,3个腺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肥大细胞数量以胃底腺区最多,幽门腺区最少,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贲门腺区与胃底腺区和幽门腺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皱胃各腺区固有层中均有大量的弥散淋巴细胞和孤立淋巴小结.电镜观察表明,胃小凹柱状上皮细胞排列紧密.幽门腺区固有层中有大量的黏液细胞,黏液细胞呈高柱状或锥体状,核位于基底部,在细胞顶端常聚集有较多的电子密度较高的颗粒.胃底腺区和贲门腺区有大量的壁细胞和主细胞.牦牛皱胃的组织结构和其他反刍动物基本相似,但各层有其明显特点.牦牛皱胃各腺区固有层中均有大量弥散淋巴细胞和孤立淋巴小结,使牦牛皱胃具有比其他反刍动物更强的黏膜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Ghrelin在驯鹿胃肠道的表达及定位进行初步研究。RT-qPCR结果显示,Ghrelin在驯鹿胃肠道内均有表达,且在皱胃内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其次是十二指肠、回肠和结肠;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Ghrelin免疫阳性细胞在皱胃内主要分布于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在瘤胃、网胃、瓣胃的黏膜层、黏膜下层中也可见Ghrelin的免疫阳性细胞,但肌层中未见表达;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均有Ghrelin免疫阳性细胞分布,且在肠绒毛和黏膜下层分布较多。RT-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Ghrelin在胃肠道内表达量及分布范围基本一致,这表明Ghrelin对驯鹿的消化可能具有潜在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孕酮对大鼠小肠黏膜IgA+阳性细胞的影响,将24只wistar健康雌性大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后,于发情间情期,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只做假手术;OVX组:双侧卵巢摘除;OVX+P1组:双侧卵巢摘除+孕酮2 mg/kg;OVX+P2组:双侧卵巢摘除+孕酮10 mg/kg,连续用药7 d,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雌二醇和孕酮的含量,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小肠黏膜IgA+阳性细胞。结果表明:(1)OVX组大鼠血清中孕酮浓度最低,孕酮处理后,孕酮浓度OVX+P1组比OVX组升高77.25%,OVX+P2组比OVX组升高235.25%,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2)和对照组相比,OVX组大鼠的小肠黏膜IgA+阳性细胞的数量显著减少;补充两种剂量的孕酮后,和OVX组相比,IgA+阳性细胞的数量有减少的趋势,其中OVX+P1组与OVX组差异不显著(P>0.05);OVX+P2组与OVX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卵巢摘除使大鼠小肠黏膜IgA+阳性细胞的数量减少,IgA+阳性细胞的数量与孕酮的浓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高脂血症对大鼠小肠各段肠管形态结构变化的影响,试验将20只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即空白组(饲喂普通饲料)和高脂组(饲喂高脂饲料),解剖大鼠取十二指肠、空肠,制作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高脂血症大鼠十二指肠和空肠肠绒毛高度极显著减小(P0.01),绒腺比极显著减小(P0.01),黏膜层厚度显著减小(P0.05),外纵肌肌层厚度明显减小(P0.05)。说明高脂血症会改变肠管形态结构,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成年牦牛小肠结构和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变化的规律,本研究采用组织化学法、图像分析法及透射电镜技术,对成年牦牛小肠形态结构及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牦牛小肠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小肠中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最高、肌层最厚;空肠绒毛最高、隐窝最深;3段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和肌层厚度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牦牛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由十二指肠向空肠、回肠逐渐减少,且差异极显著(P<0.01),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也逐渐减少,而浆细胞数量则由十二指肠到回肠逐渐递增,且差异极显著(P<0.01).电镜观察表明,牦牛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连接为紧密连接、缝隙连接和半桥连接,细胞游离面微绒毛丰富;上皮内淋巴细胞核大、胞质较少;杯状细胞呈典型高脚杯状,细胞顶端含有大量的分泌颗粒而膨大;浆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沿核膜排列,胞质中有丰富的内质网;肥大细胞呈椭圆形,胞质内充满电子密度极强的大小不等的膜包颗粒.成年牦牛小肠结构特点能大大地提高了对高寒草地牧草的消化和吸收效率;而小肠各段有规律的分布了丰富的黏膜免疫相关细胞,显示牦牛小肠黏膜具有很强的黏膜免疫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水牛初乳粉、常乳粉对0~72 h新生仔猪小肠组织形态结构发育的影响。试验以新生仔猪为研究对象,分别饲喂水牛初乳粉(SCR组)、水牛常乳粉(SC组)、葡萄糖盐水(PY组),以0日龄新生仔猪(XD组)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水牛初乳粉使新生仔猪小肠绒毛密集、粗壮、排列整齐,肌层厚度、固有膜厚度增加。SCR组与XD组相比,十二指肠绒毛高度、绒毛宽度、固有膜厚度和空肠绒毛宽度、肌层厚度及回肠绒毛高度均极显著增加(P<0.01);SCR组与PY组相比,十二指肠绒毛宽度及空肠绒毛宽度、肌层厚度均极显著增加(P<0.01)。水牛常乳粉使新生仔猪小肠黏膜受损,黏膜上皮脱落,肌层变薄,固有膜裸露,小肠绒毛坍塌、稀疏变短。SC组与XD组相比,十二指肠肌层厚度和空肠绒毛高度、绒毛宽度、肌层厚度、固有膜厚度及回肠绒毛宽度、固有膜厚度均呈降低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SC组与PY组相比,空肠肌层厚度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水牛初乳粉能显著促进新生仔猪小肠发育,尤其对空肠影响最大,其次为十二指肠,而对回肠的影响相对较小;水牛常乳粉不能对新生仔猪肠黏膜形成保护并促进其生长发育,在新生仔猪最初发育的72 h内其价值不如葡萄糖盐水。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益生菌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作用,检测补充益生菌对NEC新生大鼠肠组织中细胞因子TNF-α、IL-6、IL-8和ITF的影响。将96只新生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NEC组和治疗组。试验第4天,取回肠末端肠管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肠组织中IL-6、IL-8、TNF-α和ITF的含量。结果NEC组的组织病理学评分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病理学评分极显著低于NEC组(P0.01)。NEC组的TNF-α、IL-6和IL-8的蛋白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TNF-α、IL-6和IL-8的蛋白含量极显著或显著低于NEC组(P0.01或P0.05);在3个试验组间ITF蛋白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益生菌可通过调节IL-6、IL-8和TNF-α蛋白表达,减缓肠道炎症反应,但对ITF的调控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21日龄断奶对仔猪肠道形态、肠道通透性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采用2×3双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组别(哺乳组、断奶组)和日龄(22、24和28日龄)为2个主效应。选取6窝体况相近的健康大白仔猪,每窝选取6头平均体重为(6.1±0.2)kg的仔猪,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断奶组和哺乳组,每组18头,分别于22、24和28日龄时屠宰,测定其生长性能、肠道形态、肠道通透性及肠黏膜屏障。结果表明:1)28日龄时,断奶组仔猪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低于哺乳组(P0.01)。2)组别和日龄对仔猪的空肠隐窝深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回肠绒毛高度有极显著交互作用(P0.01);断奶组的空肠、回肠隐窝深度极显著高于哺乳组(P0.01),空肠、回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极显著低于哺乳组(P0.01);哺乳组28日龄时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极显著高于22和24日龄时(P0.01),24日龄时的回肠绒毛高度极显著高于22日龄时(P0.01)。3)组别和日龄对仔猪的空肠黏膜二胺氧化酶(DAO)活性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断奶组的空肠、回肠黏膜DAO活性显著低于哺乳组(P0.05)。4)组别和日龄对仔猪空肠黏膜闭锁蛋白(occludin)的mRNA表达量有极显著交互作用(P0.01);空肠黏膜闭锁小带蛋白1(ZO-1)和哺乳组空肠黏膜occludin的mRNA表达量随着日龄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P0.05);与哺乳组相比,断奶组回肠黏膜ZO-1、occludin和24日龄时空肠黏膜occludin的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24日龄时回肠黏膜ZO-1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22日龄时(P0.05)。5)组别和日龄对仔猪空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量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断奶组24和28日龄时空肠黏膜TNF-α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哺乳组(P0.05),空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0(IL-10)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哺乳组(P0.05)。回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mRNA表达量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降低(P0.05)。综上所述,哺乳仔猪22~28日龄时肠道发育趋于成熟,而断奶会破坏仔猪肠道上皮细胞的结构和紧密连接蛋白的mRNA表达,引起肠道绒毛变短和脱落、肠道通透性增加和炎症反应,降低平均日增重。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日粮中添加酿酒酵母对断奶仔猪小肠黏膜消化酶及免疫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随机选择26日龄断奶仔猪60头,分为3组(即对照组、酿酒酵母组及抗生素组)进行试验,测定肠道黏膜的消化酶基因[碱性磷酸酶(ALP)、氨肽酶N(APN))]和免疫功能基因(TLR-2、IL-8和TNF-α)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酿酒酵母能够极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十二指肠免疫基因TLR-2 mRNA表达水平(P0.01);与抗生素组相比,酿酒酵母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消化酶基因ALP和十二指肠免疫基因TLR-2、IL-8、TNF-α以及回肠免疫基因TNF-α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提高(P0.01)。说明酿酒酵母能抑制仔猪断奶应激引起的肠道上皮细胞免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法,对血管活性肠肽(VI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皖西白鹅小肠和大肠内的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VIP日性细胞在十二指肠平均为(42.20±1.27)个/张,空肠平均为(41.18±1.05)个/张,回肠平均为(43.12±2.02)个/张,盲肠平均为(22.06±1.05)个/张,直肠平均为(8.06±1.26)个/张.经方差分析,小肠各段差异不显著(P>0.05),并与大肠各段差异极显著(P<0.01),盲肠与直肠间差异极显著(P<0.01).肌层的VIP神经纤维密度最大,浆膜层最小.由其可见VIP阳性细胞在皖西白鹅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直肠均有存在,多成群分布.神经纤维分布于肠壁各层.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雏鸭肝炎病毒侵染后对照组、易感组与抗性组ALB、TLR7、PSPH和WSB1 mRNA分别在肝、脾、肺、肾、大脑、小脑、腿肌和胸腺等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意义.结果表明,除腿肌外,ALB和TLR7基因在易感组中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抗性组(P<0.01),抗性组的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的表达量(P<0.01或P<0.05);PSPH和WSB1基因在易感组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抗性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揭示了鸭ALB和TLR7基因为雏鸭肝炎病毒的抗性基因,其表达量的变化可以作为区分易感鸭和抗病鸭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运输应激对山羊小肠黏膜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KP)活性的影响,试验将18只山羊随机分为对照组、运输应激2 h组和运输应激6 h组,每组6只,进行相应运输处理后,分别取其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段用4%多聚甲醛固定后,制作石蜡切片,采用Gomori氏改良法染色研究不同组山羊各肠段黏膜中AKP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十二指肠相比,运输应激2 h组十二指肠AKP活性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而运输应激6 h组十二指肠AKP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空肠相比,运输应激2 h组空肠AKP活性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运输应激6 h组空肠AKP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回肠相比,运输应激2 h和6 h组回肠AKP活性均极显著(P0.01)下降。说明6 h运输应激会降低山羊小肠黏膜AKP活性,进而影响山羊小肠营养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15.
通过检测脾虚大鼠空肠中PCNA和IGF-1的表达,探讨四君子汤对脾虚大鼠空肠黏膜修复的影响。试验分对照组、脾虚组、四君子颗粒治疗组和治疗对照组,每组采取空肠中段作样本;H.E.染色法观察空肠组织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CNA和IGF-1的表达。脾虚组大鼠空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极显著降低(P<0.01);四君子颗粒治疗组大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的显著高于治疗对照组(P<0.05)。脾虚组大鼠空肠中PCNA、IGF-1阳性细胞数极显著增加(P<0.01);四君子颗粒治疗组PCNA、IGF-1阳性细胞个数显著高于治疗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四君子汤可以促进脾虚模型大鼠空肠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车前草多糖对抗仔猪腹泻的作用,试验提取车前草粗多糖,将40日龄断奶仔猪25头随机分成5组,每组5头,分别为空白组、致病性产肠毒素大肠杆菌阳性对照组(K88组)及车前草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其中车前草多糖低、中、高剂量组仔猪按体重200,400,600 mg/kg口服车前草多糖水溶液10 mL,1 h后空白组仔猪继续给予10 mL的纯化水,其他4组仔猪均口服大肠杆菌(1×10~(11) cfu/mL)10 mL。在用药24 h后,测量仔猪小肠积液体积及小肠积液抑制率,检测血液免疫生化指标及小肠炎症因子、抗炎症因子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提取的车前草粗多糖每100 g含多糖5.84 g。车前草多糖低、中、高剂量组仔猪小肠积液体积均处于空白组和K88组之间。与K88组比,车前草多糖低、中、高剂量组仔猪小肠积液体积均显著降低(P0.05),小肠积液体积随着车前草剂量的增加而减少,抑制率呈递增趋势。与K88组比,车前草多糖低、中、高剂量组仔猪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升高。车前草多糖中剂量组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下降。车前草多糖可以降低K88感染后引起的肠道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量,同时提高抗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量,其中车前草多糖低、中、高剂量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b mRNA的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K88组(P0.05或P0.01),车前草多糖低、中、高剂量组的核因子(NF)-κB mRNA的表达量均极显著低于K88组(P0.01)。车前草多糖低、中、高剂量组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mRNA的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K88组(P0.05或P0.01)。说明车前草多糖可以通过提高抗炎症因子IL-10和TGF-βmRNA的表达量来降低K88引起的仔猪肠道炎症。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二氧化碳对动物呼吸系统影响的机制,试验选取40只30日龄健康状态良好的KM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第1组小鼠在正常环境中饲养,第2~4组小鼠饲养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分别是1 500,2 500,3 500 mg/m~3,试验周期为14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技术对肺脏和气管壁黏膜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IL-6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在呼吸性终末细支气管的黏膜层、肺泡上皮细胞、气管壁黏膜层分布最多,TNF-α在肺泡隔、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布最多,其平均灰度值均为第4组最高且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第1组(P0.05或P0.01)。说明随着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小鼠肺脏和气管壁中IL-6和TNF-α的表达量增多,高浓度二氧化碳会使肺脏和气管壁黏膜发生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应用新城疫弱毒苗经消化道黏膜2次免疫鸡后,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鸡十二指肠中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阳性细胞和P物质(Substance P,SP)阳性细胞的分布及其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动物首免后第3周,新城疫免疫组SS阳性细胞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而SP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首免后第5周和第7周,新城疫免疫组和对照组中的2种阳性细胞数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新疆哈萨克羔羊肠道中的分布表达,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DAB法对GFAP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GFAP在羔羊肠道的黏膜上皮层以及黏膜固层中强表达,在固有肌层弱表达;在各个肠段均有阳性反应,且小肠段GFAP的OD值显著高于大肠段(P0.05)。GFAP是肠神经胶质细胞的经典标记物,通过观察其阳性表达说明在哈萨克羔羊肠道中,肠胶质细胞主要活化于肠道的黏膜上皮层以及黏膜固有层。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IgM分泌细胞在家兔胃肠道中的分布特点,选取2月龄(幼年组)、5~7月龄(青年组)、36月龄(老年组)的健康日本大耳兔,采集胃肠道不同部位的组织样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这些部位中IgM分泌细胞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IgM分泌细胞在各年龄组家兔胃肠道的分布位置和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主要分布在黏膜固有层和肠腺附近,阳性细胞密度从胃底腺区至十二指肠呈增加趋势,空肠至直肠呈减少趋势。胃中幽门腺区分布密度显著高于胃底腺区(P0.05);小肠中十二指肠密度最高,回肠最低;大肠中盲肠密度最高,直肠最低。IgM分泌细胞在青年组胃肠中的分布最为丰富。提示:青年组家兔抵御病原体入侵的能力强于幼年组和老年组,十二指肠和幽门腺区可能是家兔胃肠道黏膜免疫中产生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