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白蚧是全国性成灾害虫,在铜梁县普查,全县平均蚧株率39.6%,枝干虫口密度7.4头/5cm。经测定被害重的蚧株单株产叶量下降31.9—47.6%,用其虫株叶养蚕,蚕儿生命率降低13.1—37.9%,单张蚕种产茧量下降13.7%。在四川桑白蚧一年发生3代,各代一龄若虫期发生于4、6、8月下旬或5、7、9月上旬。该虫生殖方式为两性生殖,无孤雌生殖现象。组建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以25℃的内禀增长能力和种群趋势指数量大(rm=0.04571,I=15.3);自然种群生命表揭示第二代若虫受气侯影响大,越冬代雌虫受天敌影响大,一年3代虫口数量增长13.26倍。雌虫扩散距离在100cm以内,雄虫扩散距离在10cm以内。冬季重剪的剪伐形式以第2代一龄若虫上新梢数量最多。栽植形式与为害的关系:田边桑>密植小桑园>大行桑>地边桑,不同地势与为害的关系:沟边桑>平坝桑>坡地桑;温度在28℃以下。温湿系数在3以上的虫口密度大于温度在28℃以上,温湿系数在2.8以下。发现天敌30种,其中四川新记录6种,新种1个,特别是桑白蚧盗蚊(新种)、桑白蚧扑虱蚜小峰为四川的优势天敌,寄生率和捕食效率最高。新开发的防治方法有:粘土浓泥浆涂干防治雌成虫,漂白粉(1%有效氯)液防治一龄若虫,柴油石灰乳剂防治各代成虫,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组建桑白蚧1年3个世代的自然种群生命表表明,桑白蚧自然种群受天敌和气温的影响最为突出,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子。在四川其天敌以桑白蚧盗瘿蚊和桑白蚧扑虱蚜小蜂数量最多,控制桑白蚧的能力强;气温主要影响1龄若虫存活率,特别是第2代受气温的影响最大,遇高温则大量死亡。影响桑白蚧自然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时期为若虫期和成虫期(特别是越冬雌成虫期)。桑白蚧自然种群经过1年3代可增长18.26倍。  相似文献   

3.
桑白蚧鳞翅目麦蛾科天敌,系有性生殖,交配数小时后,即开始产卵于桑白蚧1龄若虫体侧;每雌产卵100粒左右。10天后幼虫孵出即取食桑白蚧若虫;人工繁殖以培养瓶和培养箱繁殖为好;无桑白蚧存在成虫极少产卵。  相似文献   

4.
黄礼平 《北方蚕业》2007,28(1):14-15
机皂乳剂对桑白蚧Pseudoaulacaspis pentagona Targioni成虫具有很高的毒性,在桑园使用机皂乳剂涂抹受害枝干,对桑白蚧雌成虫种群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桑螟实验种群生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掌握桑螟种群的变化规律 ,为虫害的预测预报提供准确信息 ,对 16、19、2 2、2 5、2 8、31和 34℃恒温条件下的桑螟实验种群的生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 16、34℃下 ,桑螟不能完成生活史 ;在 19~ 2 8℃温度范围内 ,该虫生长速率与温度间存在线性关系 ,随温度升高 ,生长速率加快 ;而世代生存率则在温度为 2 4 82℃时达到最大值 ,为 6 1 81% ;种群趋势指数 (I)与温度 (x)之间存在着二次多项式关系 ,I=- 0 75x2 +36 73x- 4 17 37。  相似文献   

6.
对于难于防治的桑白蚧采取综合治理对策,制定了治小、治早、兼治的策略,运应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的方法防治桑白蚧效果显著,用1%有效氯的漂白粉防治一龄若虫,虫口减退率达78.09%,并可兼作桑树体消毒剂而防治家蚕微粒子病。冬季防治以粘土浓泥浆涂干或柴油石乳剂刷干效果好,虫口减退率达78.50%和91.37%,开发利用桑白蚧的优势天敌——桑白蚧盗瘿蚊和桑白蚧扑虱蚜小蜂,协调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关系,化学防治注意使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药剂;在一定区域内,全面防治受桑白蚧为害桑、果、林、而达到治本的目的。通过防治使铜梁县蚕农年增加经济收入441.915万元,并可获得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桑尺蠖第二代实验种群生命表和幼虫食叶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试验数据所组建的桑尺蠖第二代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第二代桑尺蠖种群趋势指数为16.054,影响桑尺蠖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时期为幼龄幼虫阶段.在自熊温度条件下,卵期5.00天(29.2℃),幼虫期20.34天(26.1℃),蛹期8.28天(27.9℃).幼虫全龄食叶量2720.7mg/头,其中,5龄食叶量占全龄食叶量85%以上,食叶量从3龄起显著增加,5龄平均每日食叶量比4龄增加258.7%.  相似文献   

8.
禽蛋的分级、检测与包装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宁欣 《中国家禽》2004,26(12):56-60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鲜蛋生产量飞速提升,跃居全球第一,占世界产量的40%左右,然而出口量却一直下滑,2001年出口不足5万吨,以供应香港为例,过去几乎全部是国内企业供给,而现在仅占50%左右的份额。美国鲜蛋年产量虽屈居世界第二位,仅为我国产量的1/5,然而其出口量却占到世界出口总量的22%;荷兰,马来西亚的鲜蛋生产量并不在世界前10位之列,但出口已占到世界总量的31%和7%。他们的秘诀在于形成市场模式,即在质量控制下,产品规格和包装的统一化。我国禽蛋生产商品化率仅为40%,禽蛋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仅占30%左右。  相似文献   

9.
红砂种群繁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以 2个不同生境条件及发育阶段的红砂种群为对象 ,开展了红砂种群繁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红砂除以种子和根基劈裂方式繁殖外 ,特定条件下还存在不定根繁殖方式。3种繁殖方式在种群繁殖中所占比例因种群所处生境及发育阶段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位于干旱、沙化生境的成熟阶段红砂种群以无性繁殖为主 ,占种群繁殖比例的 72 .4 % ,样地内未见当年实生苗和幼龄有性繁殖个体。位于相对湿润、以侵入种出现在山地草原的幼龄阶段种群以有性繁殖为主 ,占种群繁殖比例的 5 3.5 % ,其中当年实生苗占 3.9%。两个红砂种群中 ,红砂灌丛的劈裂繁殖体数与冠径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n=30 ,P<0 .0 1)。不定根繁殖与灌丛大小不相关 (n=30 ,P>0 .0 5 ) ,其发生主要依赖于枝条被流沙掩埋后 ,再遇降水使沙土含有足够萌根的水分。封育条件下 ,红砂种群当年仅有 4 8%的灌丛开花结实 ,平均种子产量为 0 .89g/丛 ,变化在 0 .0 4~ 3.6 3g/丛之间。此外 ,讨论了繁殖特性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桑白蚧的防治时期以一龄若虫期最佳。用1%有效氯漂白粉液防治一龄若虫,不仅有90%以上的防治效果,而且又是桑树树体消毒的防微措施;选用40%乐果乳剂1000倍液或洗衣粉10~30倍液防治一龄若虫,不仅防效好,而且蚕作安全。成蚧期(含冬季)用柴油石灰乳剂(柴油:石灰:水=1:1:10)或胆水原液防治,其防治效果明显,校正死亡率97.15%以上;用粘土浓泥浆涂干防治雌成虫,无论休眠期或活动期(除产卵期外),防治效果显著;亦可结合冬管树干刷白用的20%石灰浆中,加入1%硫磺粉,有一定防蚧作用;采用漂白粉、洗衣粉、粘土浓泥浆涂干等防蚧措施,能有效地保护桑白蚧优势天敌桑白蚧盗瘿蚊,从而提高捕食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日粮纤维素水平和环境温度对实验大白鼠日增重、消化道和体成分的影响,选择60只实验大白鼠,用高纤维素日粮非淀粉碳水化合物(NSP占24.6%)和低纤维素日粮(NSP占4.8%),在3种环境温度下(16℃,24℃,32℃)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冷应激(16℃)可降低实验大白鼠的生长效率和体脂肪。在3个水平环境温度下,高纤维素日粮可使大白鼠的日增重分别降低19.76%、13.01%和12.36%;饲料报酬分别降低21.05%、16.00%和10.71%。日粮纤维素和环境温度均可影响大白鼠的消化道的相对重量和长度,再对内脏器官(肝、心、肾脏)的相对重量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松嫩平原不同土壤基质条件下羊草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通过对不同土壤基质条件下羊草Leymus chinensis种群年龄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月中旬在松嫩平原羊草种群营养生长期,分蘖株均由1龄、2龄、3龄3个龄级组成,呈增长型年龄结构,其中均以1龄和2龄级分蘖株占绝对优势,为89.4%~99.7%,3龄株仅占0.3%~10.6%;根茎均由2龄、3龄、4龄3个龄级组成,根茎长度及其质量均以2龄级最高,3龄次之,4龄最小;根茎物质的储量均随着龄级的升高而降低,羊草种群对低龄植株、根茎的大比例投资是羊草种群扩大其空间的一种十分有效的生态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不同温度下苜蓿叶象甲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娜  赵莉  柴颜军 《草地学报》2010,18(5):726-730
为了研究温度对苜蓿叶象甲(Hypera postica Gyllenhal)种群动态的影响,组建了其在18℃,22℃,26℃,30℃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18~30℃范围内,苜蓿叶象甲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并符合Logistic模型。苜蓿叶象甲的卵、幼虫、前蛹、蛹及产卵前期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82,10.47,8.60,11.91和9.53℃,有效积温分别为99.38,143.80,48.63,55.71和140.15℃·d,完成整个世代需要的有效积温为480.96℃·d。实验温度条件下其生存曲线呈A型,26℃时世代存活率及单雌产卵量最高,分别为47.6%,847.7粒。苜蓿叶象甲世代存活率(S)、种群趋势指数(I)与温度(t)间均呈抛物线关系,其生长发育繁殖的最适温区为25~27℃。  相似文献   

14.
<正> <一> 我省蚕茧产量连年持续增长,1984年产茧量193.6万担,占全国产茧总量的37.79%,产丝量占33.62%,而出口丝量仅占25%左右。主要原因,前者是四川蚕茧的出丝率低,后者是川丝内在质量的综合评价不如江  相似文献   

15.
桑白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Targioini—Tozzetti)是桑树主要害虫之一,在贵州各蚕区普遍发生,甚至在局部地方造成毁灭性损失,对于防治方法各地均有一些较好的经验、但就其种群趋势的研究,特别是初受害桑园虫口密度增长趋势,以及从受害到蔓廷的历期,目前研究少,对此我们于1987—1989年在自然条件下、用昆虫生命表的形式、结合田间桑白蚧天敌的情况对其作了部份探索性的工作,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6.
华中农业大学奶牛场,1983年8月曾发生过一次奶牛流行热病,发病率高达60%左右,死亡8头。8年后的1991年7月18日至30日,流行热病再度在我场的奶牛中暴发。病程中我们对全群奶牛的体温进行了监测:7月18日,体温升高到40℃—42.3℃的奶牛占全群奶牛的83.3%;19日,体温在40℃—42.5℃的占90%;20日,体温在40℃—42.3℃的占  相似文献   

17.
1992年5月,鼢鼠繁殖季节,在甘肃漳县金钟乡3种生境捕捉雌鼢鼠18只,剖检后,发现10只雌鼠阴道与双子宫交换处有肉瘤状异物,占全部雌鼠的55.5%。根据肉瘤形态及剖检特征确定为寄生虫包囊和纤维瘤。它能抑制鼢鼠种群的妊娠率(仅33.3%)、胎仔数(x=2),进而限制鼢鼠种群数量。初步分析其自然调节机理为:鼢鼠种群密度大,个体接触机会增加,易造成寄生虫传播。寄生虫侵入阴道后,抑制了鼢鼠繁殖,使种群密度下降,以至达到较低的水平。寄生虫及其生活史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 1.前言现在日本的配合饲料,年产量约为2100万吨,但其中制成颗粒或其它形状的成型饲料,仅占35%左右。而美国的成型饲料,已达到70%,其中有的州,甚至达到了90%以上。希望今后,在日本也能充分发挥颗粒“成型”饲料的优点,力求改进禽畜饲料的组成;提高成分的配合均匀性,改良操作方法和降低运输费用,大幅度的增加颗粒、“成型”饲料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19.
<正> 本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介于龙泉山与华蓥山之间,总土地面积9万km~2,占全省的15%。境内地势起伏不平,海拔多在250—600m之间,丘陵面积可占总土地面积的90%左右,河谷平坝只占4%,仅在边缘地带有少量低山。本区热量资源十分丰富,年均温达17—18℃,≥10℃的积温为5200—6000℃,无霜期一般为300—340天,有利于各种作物和林木生长。但水资源明显少于四川盆地其他地区。年降水量为900—1000mm,而且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年平均径流深只有340mm,加之气温高,蒸发量大,成为全省春、夏旱的中心区域。不少年份伏旱  相似文献   

20.
李民  郝永祥 《江苏蚕业》1998,20(4):51-52
<正>近年来,随着低旱田种桑的增加,桑园地下水位普遍较高,桑园内小气候相对多湿,为桑白蚧的发生与繁殖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导致近几年来桑白蚧的发生与为害逐年加重.由于桑白蚧有分泌腊质形成蚧壳的特性,对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且防治桑白蚧的对口药剂较少.对此,我们于1997年夏期采用亚氨硫磷等八种药剂对桑白蚧进行了防治效果试验,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1 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